杨月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解毒通络生津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解毒通络生津法分层干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0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层,三层患者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轻度层患者治疗组给予解毒通络生津方,对照组患者给予溴己新片和人工泪液治疗;中、重度患者治疗组给予解毒通络生津方和强的松、羟基氯喹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强的松、羟基氯喹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的口干、眼干VAS评分、唾液流率、Schirmer’s试验、ESR、血清IgG、RF、CRP及生活量表SF-12,治疗过程中检查不良反应,治疗结束时评价总体疗效。结果:轻度层患者治疗组在改善口干VAS、增加唾液分泌、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及CRP、降低血清IgG、改善SF-12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改善眼干VAS评分,但Schirmer’s试验的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为19%(P<0.05)。中度层患者2组均能有效改善口干VAS及提高唾液分泌,降低血沉、CRP,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有效改善眼干主观症状,降低RF及血清IgG,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Schirmer’s试验显示有效(P<0.05);6个月时2组均显示SF-12方面的显著变化,但治疗组在3个月时即显示SF-12方面的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71%vs 49%)(P<0.05)。重度层患者治疗组口干VAS有显著变化(P<0.05),但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2组在唾液流率、Schirmer’s试验、ESR、CRP、血清IgG、RF、SF-12、疗效对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无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解毒通络生津方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控制病情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是轻中度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长期治疗安全、有效的优选方案。
- 胡建东李国陵薛鸾王丹杨月吴香香朴雪梅关超吴丹巍王凌居庆浩
-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信号通路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PD- 1 )/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PD—L)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公认的存在于T、B细胞活化过程中的-条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通路,包括:表达在活化的T、B细胞表面的PD-1和表达在抗原递呈细胞(APC)表面的PD—L。
- 杨月李国陵薛鸾
- 关键词:程序性细胞死亡信号通路风湿性疾病分子B细胞活化抗原递呈细胞
-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增效的超声影像学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给予MTX、来氟米特治疗。采用超声仪对患者受累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的滑膜厚度和血流信号RI进行观察,同时进行改良疾病活动性标准(DAS28)评分、健康评定问卷(HAQ)评分统计。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滑膜厚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流信号RI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流信号分级0级16例,占41.0%;Ⅰ级13例,占33.3%;Ⅱ级6例,占15.4%;Ⅲ级4例,占10.3%。对照组血流信号分级0级9例,占23.7%;Ⅰ级14例,占36.8%;Ⅱ级9例,占23.7%;Ⅲ级6例,占15.8%。2组治疗后滑膜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血管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DAS28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AQ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3例患者在治疗初有轻度皮疹,可自行消退;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有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其中1例患者因谷丙转氨酶超过120U/L而停药,病例脱落。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皮疹,2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均可耐受;有3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其中2例停用RA药物,病例脱落。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寒热错杂型RA具有临床增效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王丹杨月胡建东马庆宇薛鸾
- 关键词:桂枝芍药知母汤寒热错杂型超声影像学
- 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积分与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及加味黄连甘草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症状积分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并评价加味黄连甘草汤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脾积热型ROU患者,观察中医症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2R、IL-6、IL-10)水平,并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中医症状积分与TNF-α、IL-2R、IL-6、IL-10的相关性。通过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黄连甘草汤颗粒+极低剂量维生素B2片(维生素B210%的药量);对照组维生素B2片+极低剂量加味黄连甘草汤颗粒(含加味黄连甘草汤10%的药量),疗程为2周。评价患者的证候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TNF-α、IL-6较正常值明显升高,IL-2R明显降低(均P<0.05);而IL-10无明显差异。经相关性分析,溃疡症状积分与TNF-α、IL-6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IL-2R、IL-10无明显相关性。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NF-α、IL-6值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IL-2R较前增加而对照组较前降低,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变动;IL-10两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与ROU溃疡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加味黄连甘草汤颗粒对心脾积热型ROU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马金昀徐玲霞杨月李国陵朴雪梅吴香香李奔胡建东
-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白细胞介素-10心脾积热
- 血瘀证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9
- 2013年
- 目的:明确血瘀证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特点,分析血瘀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0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根据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比较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系统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类风湿因子(RF)、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等免疫学指标。结果:血瘀证组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53%。血瘀证组患者病程、系统累及的人数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血瘀证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与非血瘀证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瘀证组患者的RF、血清IgG、IgM值、C3值、C4值高于非血瘀证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高效价类风湿因子及低补体血症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血瘀证的形成有一定关系;血瘀证是原发病干燥综合征系统累及的相关因素之一。
- 王丹薛鸾胡建东李国陵杨月
-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血瘀证免疫球蛋白血液流变学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影响SLE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探索SLE合并A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SLE合并AS的动物模型做一简要综述。
- 杨月刘一凡薛鸾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测血脂水平,D二聚体,炎症急性反应物,RA相关抗体,双手X线平片,并进行DAS28-ESR疾病活动评分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各项指标、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构成比检验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50岁的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异常升高及关节腔狭窄和/或骨破坏形成是RA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2)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的患者相较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有更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论 RA患者中,中老年人群、IL-6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关节腔狭窄和/或骨破坏形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的RA患者更易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
- 刘一凡杨月薛鸾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
- 补肾活血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免疫功能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和主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8周龄大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mice)45只,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降植烷(pristane)0.5ml,继续喂养16周后,小鼠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模型组3组各15只,以同周龄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尿素氮、肌酐、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明显升高,补体C3水平下降,脾脏质量和蛋白尿增加,主动脉有较大斑块形成;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均能改善肾功能、蛋白尿、脾肿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治疗组在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IgG水平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更能显著改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范围。结论:与传统西药比较,补肾活血法对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鼠的降血脂作用,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动脉斑块方面作用更明显。
- 杨月田园陈玥颖李永明钟沈煜薛鸾
- 关键词:补肾活血法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
- 补肾活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 Fang Data)中全面检索应用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以"补肾活血法""益肾活血法""滋肾活血法"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并列检索词,时间区间设定为2004年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按照Cochrane协作网系统综述手册5. 0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用Review Manger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计算优势比指标,评估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最终有11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研究,累计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25例,有关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显示,Z=4. 25,P <0. 0001,OR=4. 61,95%CI为[2. 28,9. 33]。有关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Z=2. 39,P=0. 02 <0. 05,OR=0. 33,95%CI为[0. 13,0. 82]。结论:中医补肾活血法在西药基础上能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疗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西药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 田园杨月
- 关键词:补肾活血法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 解毒通络生津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生津方治疗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以解毒通络生津方联合羟氯喹治疗,对照组以醋酸泼尼松联合羟氯喹治疗。2组1个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免疫球蛋白(Ig)、SSDDI评分、骨代谢、感染事件等,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白细胞降低、贫血、血小板减少、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有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升高补体C3,对照组可升高补体C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SSDDI评分均<4分,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其他系统损害。2组均可降低IgG,治疗组可降低IgA,对照组可降低IgM,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基线值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的感染事件多于治疗组(P<0.05)。2组均可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解毒通络生津方联合羟氯喹对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损害有治疗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炎症指标、抑制自身免疫,对患者的骨代谢影响更小,安全性较好。
- 侯佳奇杨月薛鸾吴香香朴雪梅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原发性醋酸泼尼松羟氯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