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敏

作品数:20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增雨
  • 6篇雷达
  • 5篇人工增雨
  • 5篇雷达回波
  • 5篇回波
  • 3篇增雨潜力
  • 3篇飞机增雨
  • 3篇冰雹
  • 2篇人影
  • 2篇气象
  • 2篇微波辐射计
  • 2篇降雹
  • 2篇降水
  • 2篇辐射计
  • 1篇低槽
  • 1篇低涡
  • 1篇多边形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信号

机构

  • 20篇河南省人工影...
  • 4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20篇杨敏
  • 11篇丁建芳
  • 6篇马鑫鑫
  • 5篇黄毅梅
  • 4篇杜春丽
  • 4篇刘艳华
  • 4篇彭冲
  • 3篇李昊
  • 2篇黄毅梅
  • 1篇田万顺
  • 1篇郝剑平
  • 1篇鲍向东
  • 1篇李萌
  • 1篇刘谦

传媒

  • 9篇气象与环境科...
  • 3篇河南省气象学...
  • 2篇河南科学
  • 2篇河南省气象学...
  • 1篇计算机测量与...
  • 1篇内蒙古气象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个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以2019年11月17日南阳一次降水过程为例,利用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并依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和雷达等气象资料对分析结果予以验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探测反演的冷云区积分液态水较大时段,冰面过饱和层较厚、水汽条件较好,动力条件更有利于促进降水发生发展;冷云区积分液态水较大时段,FY-4A卫星三色合成识别相应时段上空过冷水也较丰富,雷达回波呈增强趋势,云系处于发展阶段,具有较好的增雨潜力。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探测反演的冷云区积分液态水含量可用于识别人工增雨作业条件。
白婷黄毅梅黄毅梅樊奇
关键词:人工增雨微波辐射计
中国中部区域一次低槽冷锋天气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低槽冷锋天气系统为中国中部区域春秋季主要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类型,根据地面冷空气活动路径及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具体分为低槽西路冷锋型、低槽东路转西路冷锋型和副高西伸型3种类型,其中低槽西路冷锋型占比最多。选取2012年11月24日中部区域一次典型低槽西路冷锋降水个例,首先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增雨潜力区初判,再利用WRF模式模拟结果,综合给出增雨潜力区位置。结果表明:本次过程降水主要出现在500 hPa和700 hPa槽前及地面冷锋后部区域,过程典型时刻2012年11月3日14时初判人工增雨潜力区位于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湖北东部和安徽大部分地区,模式模拟的过冷水分布区域与其基本一致。综合分析得到此次中部区域典型低槽西路冷锋天气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位于500 hPa和700 hPa低槽前部、700 hPa急流左侧且更靠近急流轴一侧、地面冷锋后部及锋线附近。
杨敏杨敏黄毅梅黄毅梅
APESTS效果评估系统在河南人影作业中的应用
利用2012年3-5月河南省飞机作业和地面作业信息及自动站雨量数据,对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层状云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统计检验系统(APESTS)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用于飞机作业效果评估表现出较好的统...
杜春丽丁建芳马鑫鑫刘艳华杨敏
关键词:人工增雨
文献传递
中部区域两次西南涡天气过程增雨潜力区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西南涡天气降水是中部区域春、秋季飞机人工增雨最主要的三种作业天气类型之一。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4月8 9日和2009年4月18 19日两次典型西南涡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发现,近圆形和椭圆形西南涡的动力场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对增雨条件分析发现:两次过程500 h Pa上都存在大气垂直上升运动,低层水汽条件良好;500 h Pa冰面过饱和水汽压正值区均在低涡形成并影响中部区域时开始出现,并随低涡移动发展。因此,选择500 h Pa冰面过饱和水汽压≥0 h Pa且垂直上升速度≤-0.1 Pa·s-1的区域作为增雨潜力区。其中,近圆形西南涡过程增雨潜力区出现在低涡中心前方附近和暖式切变线北侧、低涡闭合线处,椭圆形西南涡过程增雨潜力区位于辐合线北端及低涡闭合线东北方向一定距离处。
杨敏黄毅梅
河南省冰雹时空分布及天气形势特征被引量:26
2015年
利用河南省121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共40a的冰雹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冰雹日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特征,以及降雹的落区和范围等空间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河南省冰雹的年际变化较不稳定,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冰雹日出现较多,到21世纪初又出现一个小高峰,2006年之后则保持较低值;每年4—8月为河南省冰雹多发期,而冰雹在一天之内绝大部分发生在午后到傍晚,这是由形成冰雹的热力条件决定的。40a间冰雹主要发生在河南省中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而在东部和东南部的平原地区冰雹发生次数较少。通过对1999—2010年45个冰雹日天气形势的分析发现,河南省易产生冰雹的4种主要天气形势分别为西北气流型、东北冷涡型、华北冷涡型和低槽型,西北气流型造成的冰雹日为最多,低槽型冰雹日最少,不同天气形势背景下的降雹落区有较大差异。
杨敏丁建芳
关键词:冰雹
2016年6月5日河南多地暴雨冰雹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6月5日河南多地发生的暴雨冰雹过程进行分析,以探讨强对流过程形成的天气形势及机制.结果表明:①当日高空形势有利于暴雨冰雹过程.高空为一槽一脊稳定环流形势,华北冷涡影响该省大部地区,全省位于低涡槽底,风场辐合区位于高空槽后.东移速度缓慢的低涡及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是对流触发系统.系统前倾,上干冷、下暖湿形势相配合.②水、热、动力配合较好为此次多地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水汽充沛区、辐合区均由西向东移动、水汽通量辐合强度增大;晋南对流性云团经太行山后迅速发展;华北冷涡、高空切变、地面辐合相配合,冷槽槽底存在下层暖湿气流.③雷达卫星观测表明:在晋南、豫西生成的相互独立强回波云系发展,最后形成多单体连成一片的带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冰雹天气过程的地区呈现强回波悬垂结构的典型特征.
沙修竹杨敏丁建芳肖瑶李萌
关键词:低涡切变雷达回波
河南省人影潜势预报与增雨防雹条件预测
介绍了人影作业潜势预报流程,预测和指导意见。集合了增雨和防雹的需求范围,总结了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的前期预测内容,以及作业布置的探讨。人工影响天气潜势预报应该主要是针对云中微物理状况和人工催化可行性的一个预测和指导意见,集...
马鑫鑫杨敏丁建芳
关键词:人工增雨人工防雹
西太平洋副高西北部边缘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机制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 3年8月11日发生在河南省西北部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前期,副热带高压系统势力强盛,河南省处于河南省位于高压主体588...
杨敏刘艳华丁建芳
关键词:强对流西太平洋副高多普勒雷达
一次飑线形成发展与闪电特征观测研究
2013年8月11日下午至晚上,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前的天气形势和云图特征,并应用闪电定位系统、卫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这次过程的闪电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丁建芳刘艳华杨敏
关键词:气象观测闪电频数雷达回波
文献传递
2010年3月14日河南省飞机增雨作业分析
利用天气图资料、河南省自动站降水资料和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分析了2010年3月14—15日影响河南省的降水过程,并对3月14日我省飞机增雨作业效果进行初步检验,结果表明:2010年3月14日08时河南省受高空低槽东移...
杨敏
关键词:飞机增雨雷达回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