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敏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泸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7篇磁共振成像
  • 5篇MRI
  • 2篇医学影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临床教学
  • 2篇教学
  • 2篇X线
  • 2篇病理
  • 1篇低密度
  • 1篇电热
  • 1篇电热丝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自旋标记
  • 1篇新型教学
  • 1篇新型教学方法
  • 1篇学法

机构

  • 19篇泸州市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充市高坪区...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9篇杨敏
  • 8篇施崇敏
  • 6篇邹同恩
  • 3篇余江
  • 3篇阳明
  • 2篇聂悦
  • 1篇彭志远
  • 1篇杨有优
  • 1篇刘勇
  • 1篇曹洪霞
  • 1篇高泽强

传媒

  • 3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候诊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候诊椅,属于候诊椅技术领域,包括两个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支撑板上方的座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开...
杨敏
颅内单发环形强化常见病变的MRI鉴别诊断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常见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的MRI征象,并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资料,胶质母细胞瘤15例,单发转移瘤3例,脑脓肿3例。结果胶质母细胞瘤强化壁厚薄不均,外形不规则,单发或多发壁结节形成;单发转移瘤灶周水肿明显,壁边缘不规则;脑脓肿壁厚壁较规则。结论几种常见病变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结合相关临床资料一般可进行正确诊断。
邹同恩施崇敏杨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CT与MRI诊断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0例中,高度侵袭危险性7例,中度侵袭危险性1例,低度侵袭危险性2例。肿瘤位于小肠系膜3例,回盲部肠系膜2例,大网膜1例,腹膜后1例,骶前间隙1例,直肠前间隙1例,多发1例,10例中共计12个肿块。肿瘤最大径3.8~25cm,平均11.3cm。肿块呈分叶状5个、不规则形4个、类圆形3个。CT平扫9个病灶密度不均匀,1个密度较均匀;MRI平扫2个信号不均匀;囊变和坏死发生率80%。CT或MRI增强11个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1个中度较均匀强化。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有相对的特征性,通过病变的影像特点和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彭志远阳明施崇敏杨敏
关键词:胃肠道外间质瘤磁共振成像
乳腺黏液癌MRI强化特点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的MRI强化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其原因,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并结合其病理特点,分析形成原因.结果8例乳腺黏液癌在MRI上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
杨敏
关键词:乳腺粘液癌MRI
神经纤维瘤MRI强化模式及原因探讨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MRI强化模式并结合病理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方法 回顾我院经病理证实的5例神经纤维瘤的MRI图像,分析其MRI信号特点及强化模式.结果 5例共5个病灶分别位于腘窝、髌下脂肪垫区、手指、上臂肌间隙及胸椎...
杨敏邹同恩施崇敏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MRI
基于微信平台的CBL联合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泸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医学影像技术学生42名随机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1),试验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CBL联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实习结束后通过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教学效果调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的实践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在拓展知识广度、提高自学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教学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CBL联合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学生提高理论结合实践、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张行杨敏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教学创新思维
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联合应用与思考被引量:4
2023年
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基于讲授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长期医学教育实践中显现出较多弊端。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本文结合临床教学工作实际,总结目前应用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带教中的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如:导师制、PBL、CBL、TBL、RBL、翻转课堂、循证医学、移动信息平台及阶梯考核教学法,并思考其联合应用的方法及意义。
杨敏高泽强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新型教学方法
系统评价ADC值术前对肾癌亚型及透明细胞肾癌类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ADC值术前预测透明细胞肾癌(ccRCC)、乳头状肾癌(pRCC)、嫌色细胞肾癌(chRCC)及ccRCC病理分级的可行性。方法: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肾癌亚型及ccRCC病理分级的研究,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3月1日。采用QUADAS-2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及stata12软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篇文献(中文8篇,英文18篇),共1635例肾癌,各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P>0.1)。ccRCC的ADC值明显高于pRCC(SMD=1.17,95%CI:0.73~1.61,P<0.05)及chRCC(SMD=0.86,95%CI:0.15~1.57,P<0.05),而pRCC与chRCC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9,95%CI:-1.04~0.45,P>0.1);低级别ccRCC的ADC值明显高于高级别ccRCC(SMD=0.91,95%CI:0.62~1.21,P<0.05)。ADC值术前鉴别ccRCC与非ccRCC的汇总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和集成受试者操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3、23.12和0.8909,术前鉴别高、低级别ccRCC的汇总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之比和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73、10.25和0.8269。敏感性分析表明各研究稳定性良好;亚组分析提示文献类型(中文vs英文,P=0.04)可能为异质性来源。结论:ccRCC的ADC值明显高于pRCC及chRCC,而pRCC与chRCC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值可作为一种无创术前预测肾癌亚型ccRCC及ccRCC类病理分级的检测方法。
任安伟何继强何杰阳明杨敏王飞
关键词:肾癌病理分级扩散加权成像
肺错构瘤的CT征象:着重强调低密度低强化征和强化分界征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肺错构瘤的CT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肺不典型错构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患者的CT和病理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灶均为单发,肺内型95个,支气管内型6个。病理上肺内型中软骨瘤型88个,平滑肌瘤型1个,纤维平滑肌瘤型6个。CT表现为边界清楚、光滑92例(91.1%),非钙化部分呈低密度76例(75.2%),浅分叶49例(48.5%),含钙化22例(21.8%),明确含脂肪19例(18.8%)。增强扫描76例,强化幅度<20 HU的63例(82.9%),其中低密度、低强化二者均具备44例(57.9%);强化分界征18例(23.7%)。结论典型的肺错构瘤含有脂肪和钙化,易于诊断。当病灶表现为无钙化及脂肪的实性结节或肿块,特别是呈分叶状改变时,容易误诊为恶性,这时如果发现病灶具有“低密度、低强化”特点或存在“强化分界征”,需高度怀疑肺错构瘤的可能性。
阳明杨敏杨有优
关键词:肺错构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骨肉瘤X线与CT的非典型征象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在X线平片与CT的非典型征象。方法6例患者均做X线平片、螺旋CT扫描和穿刺细胞学检查,4例手术治疗后,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X线平片:大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其中1例可见少许骨膜增厚;片状高密度影并骨皮质增厚1例;骨缺损并骨膜反应2例;斑片状高密度影并软组织肿块、骨膜增厚1例。CT:骨质破坏6例;4例可见瘤骨;软组织肿块4例,其中3例表现为环绕骨干的肿胀软组织影。6例中无一例在平片与CT都同时表现出典型的骨肉瘤征象:骨质破坏、肿瘤骨、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穿刺细胞学及病理检查证实6例为骨肉瘤。结论提高对骨肉瘤平片与CT非典型征象的认识,从而提高对非典型征象骨肉瘤的影象诊断能力。
施崇敏刘勇杨敏
关键词:骨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平片病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