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
- 作品数:17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三元复合驱分质注入工具的结构优化被引量:4
- 2016年
- 三元复合驱分质注入工具的结构参数较多,多因素多水平的问题往往会造成结构参数难以确定。通过数值模拟和正交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5因素4水平、共计16组的分质注入工具结构对平均应变速率和压力损失的影响;并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影响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出了最优分质注入工具结构参数,即扩散角尺寸1 mm、扩散角45°、圆柱段直径?4 mm、圆柱段长度2 mm、收缩段半径?10 mm。该优化研究为工具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
- 张书进刘崇江蔡萌杨志刚梁福民
-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结构优化幂律流体数值模拟正交实验
- 基于FLUENT的分流法电导含水率计不同的湍流模型仿真与实验比较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计算机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3的六种湍流模型对分流法电导含水率计进行比较,得到不同湍流模型下不同流量下测量段的持水率和仪器测量区域油水分布图,并对测量段内持水率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1)油相主要沿进液口壁面进入测量区域,并在仪器测量区域内形成环状流;2)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得到测量段持水率相对误差小于3%。此模拟结果为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分流法电导含水率计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 杨志刚马庆华王鹏程张静龙莹
- 关键词:数值模拟持水率
- 基于PIV技术的分注工具流场特征研究
- 2016年
-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研究聚合物流经分注工具的流场特征,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 600×10~4、1 900×10~4、2 500×10~4,流量为20、30、50m^3/d的聚合物溶液在分注工具内的流动状态进行分析,并将计算得出的流量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聚合物溶液在分注工具内产生的涡流区域面积减小,但涡流中心位置未有明显变化;随着流量的增加,聚合物溶液流经分注工具产生的涡流中心位置逐渐上移,溶液流动状态更不稳定;利用PIV技术计算出的瞬时流量值在20~50m^3/d时与真实值基本吻合,最大误差为4.73%。该结果为进一步利用PIV技术对化学驱的分注工具的流场分布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王凤山李建云杨志刚王聪朱锦庆
- 聚合物驱与三元复合驱分注剪切机理差异分析
- 聚驱和三元复合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分别高10 个百分点和20 个百分点,室内试验表明:三元液流经相同分压工具溶液粘度损失比聚合物高1 倍以上,高粘损会降低三元复合驱整体驱油效果。为弄清三元液和聚合物溶液流经分压工具粘度损失...
- 蔡萌杨志刚韩宇高光磊
- 关键词:扫描电镜
- 三元复合驱偏心双层管多层分注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针对单管分注工艺无法解决层间压差大于2 MPa井的分注问题,研制了偏心双层管封隔器、偏心双层管配注器、井下堵塞器、地面压力调节器及分子质量调节器等配套装置,形成了三元复合驱偏心双层管多层分注技术。根据油层渗透率将油层划分为高渗透、低渗透2组油层,利用偏心双层管封隔器和偏心双层管配注器可形成井下独立的2个注入通道,通过使用地面压力调节器,解决了高、低渗透层注入压力差异大的问题;通过地面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器,解决了相同三元液相对分子质量无法适用高、低渗透率的问题;通过更换井下堵塞器,可实现某一油层的分组变换。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流量70m3/d时,该技术分子量调节上限为50%,节流压差最大可达3.0MPa,油层动用程度明显提高。该技术为提高低渗透油层动用程度提供了技术保障。
- 周万富杨志刚王晶王海龙韩宇
- 关键词:分层配注三元复合驱压力调节器
- CCUS-EOR工程技术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
- 2023年
- “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CCUS-EOR)可实现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双重目的,是现实可行的规模化减碳技术。我国CCUS-EOR经过技术攻关和矿场试验,形成了注采工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单管、双管分注工艺技术,防气工艺单独应用或组合应用的高气液比举升技术,材质、药剂、监测组合的腐蚀防护技术,水气交替注入控窜、化学封窜的延缓气窜技术,带压作业或无固相压井液和胶塞暂堵剂的压井工艺技术,预防为主、化学或物理解堵为辅的井筒解冻堵技术,井筒安全风险评价技术等。为推动CCUS-EOR规模有效应用,建议强化CCUS战略规划研究,确定技术发展重点和关键环节;统筹考虑CCUS-EOR全流程,打造油田特色CCUS模式;依托示范工程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实现CCUS-EOR产业化;建立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促进工程技术一体化发展。
- 蔡萌杨志刚杨志刚
- 考虑外边界影响的多层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数学模型被引量:4
- 2011年
- 油田在注水时多层复合油藏由于地层非均质性从而导致舌进现象,简单油藏模型不能真实反映出井下情况,需要建立复杂的多层复合油藏数学模型进行试井解释。通过建立封闭边界条件下多层复合油藏模型,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出Laplace空间解,绘制无因次压力及压力导数与无因次时间双对数理论图版,并详细分析多种情形下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因素,对油田多层复合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杨志刚陈玉祥王霞
- 关键词:LAPLACE空间解影响因素
- 一种抑制泥页岩膨胀的改性纳米钻井液处理剂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及天然气钻井中的抑制泥页岩膨胀的改性纳米钻井液处理剂。它能在井下孔道口形成致密泥饼,有效保护井壁。其技术方案是:该处理剂所用原料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及部分性能为,纳米SiO<Sub>2</Sub> 5-...
- 陈玉祥王霞杜旭东刘道杰赵竹轩杨志刚
- 文献传递
- 三元复合溶液剪切前后注入压力及驱油效果对比研究
- 针对分质工艺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和注入压力的影响问题,开展了三元复合溶液剪切前后注入压力及驱油效果对比研究。通过不同渗透率的岩心驱油实验,对比分析剪切前后三元复合驱采出程度和注入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剪切聚合物浓度为...
- 杨志刚
- 关键词:驱油效果采出程度
- 文献传递
-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藏大规模改造有效开发技术
- 刘建伟张中劲冯义杨志刚陈钢李道阳伍正华
- 自2013年以来,为快速实现油田的增储建产和低品位储量的有效开发动用,满足油田科学发展需要和实现油田稳产上产目标,开展了该项目研究。通过转变技术思路,开展油藏地质研究、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攻关、大规模储层改造技术攻关等,形...
- 关键词:
- 关键词:火山岩油藏油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