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坦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干细胞
  • 3篇细胞
  • 2篇多能干细胞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缺血
  • 2篇缺血缺氧
  • 2篇缺血缺氧性
  • 2篇缺血缺氧性脑...
  • 2篇缺氧
  • 2篇缺氧性
  • 2篇缺氧性脑病
  • 2篇细胞移植
  • 2篇脑病
  • 2篇分化
  • 2篇IPSC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血缺...
  • 1篇血管移植
  • 1篇诱导性多能干...

机构

  • 3篇济南市中心医...
  • 2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作者

  • 4篇杨坦
  • 3篇汪运山
  • 3篇刘华
  • 2篇肖东杰
  • 1篇孙善会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现实与未来被引量:13
2014年
背景:很多研究都揭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方法。目的:就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现状、移植策略以及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等方面做一系统的归纳分析。方法:检索2000年8月至2013年8月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神经干细胞移植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neural stem cells",中文检索词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干细胞"。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9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血缺氧导致的神经功能的障碍,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给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带来新希望。但是该研究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影响移植的一些关键因素,如:移植途径、时间、单纯或联合移植以及移植的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等还不明确,还有待科学实验来予以验证。
杨坦刘华王肇光高济凡肖东杰汪运山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缺血缺氧性脑病血管移植
2种诱导iPSC向神经干细胞分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整体比较2种促进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分化的方法,确定一种稳定、高效的获得NSC的方法,并对NSC进行系统鉴定。方法:方法A:SB431542和drosomophorin的浓度均为5μmmol/L,诱导初始密度100%;方法 B:SB431542的浓度为5 mmol/L,drosomophorin的浓度为1 mmol/L,诱导初始密度为40%。比较及鉴定方法:镜下观察诱导获得NSC的状态;realtime PCR比较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Pax6、nestin、Sox1、Sox2等表达量;流式细胞术分析诱导第16天Pax6阳性率;免疫荧光定性分析神经干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自发分化的能力。结果:方法 A获得的NSC悬起后成球趋势明显,圆形,透明;方法 B诱导获得NSC形状不规则,色灰暗。Real-time PCR结果证明方法 A诱导获得的细胞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方法 B。流式细胞术分析证明第16天,PAX6的阳性率,方法 A高于方法 B。经鉴定,方法 A获得的神经干细胞高表达Pax6、nestin、Sox2等基因自发分化30 d,形成明显的神经纤维束,表达TUJ-1、MAP2及GFAP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结论:方法 A整体优于方法 B,我们推荐方法 A作为诱导i PSC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方法。
杨坦刘华汪运山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神经干细胞
UC-iPSC向NSC分化体系的比较及NSC在HIE模型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比较抑制剂浓度及诱导初始密度的不同对尿液细胞重编程所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urine cells derived induced pluripotentstem cells,UC-iPSC)向神经干细胞分化效率及...
杨坦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多能干细胞细胞移植分化能力
文献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炎症疾患,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表明哮喘是多个免疫细胞参与的气道炎症与高反应疾病,其中CD4+T淋巴细胞在调控气道炎症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以糖皮质激素为首的抗炎药物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为主的症状缓解药物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并不能达到哮喘的理想控制效果及逆转哮喘病理改变,因此有必要寻求哮喘防治新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细胞群体,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定植到肺组织并分化为肺上皮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改善Th1/Th2失衡,上调Treg细胞数量,调控Th17比例等机制缓解哮喘病情。目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哮喘的大多数实验尚停留在动物实验水平,临床应用较少,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中的应用尚面临巨大的挑战。
刘华孙善会肖东杰杨坦杨坦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哮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