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出血
  • 7篇出血
  • 4篇高血压
  • 3篇血管
  • 3篇微创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3篇畸形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血管畸形
  • 2篇血压
  • 2篇血肿
  • 2篇引流
  • 2篇预后
  • 2篇伤患者
  • 2篇术后
  • 2篇重型

机构

  • 15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 1篇吴川市人民医...
  • 1篇惠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杨亚敏
  • 9篇兰周华
  • 9篇刘子科
  • 8篇董广宇
  • 6篇黄翔
  • 5篇吴春波
  • 4篇林智敏
  • 4篇林锦波
  • 3篇许海珍
  • 2篇杨谦
  • 2篇谢丽华
  • 1篇吴红添
  • 1篇胡红松
  • 1篇李辉
  • 1篇陈兰春
  • 1篇李雪松
  • 1篇梁丰
  • 1篇曾琼
  • 1篇袁梅
  • 1篇李越

传媒

  • 3篇吉林医学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氢可的松治疗脑耗盐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为临床医生使用氟氢可的松治疗脑耗盐综合征(CSWS)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CSWS诊断标准确定2例患者,给予氟氢可的松口服制剂鼻饲治疗。结果显示氟氢可的松用于治疗CSWS效果显著,无明显副作用,说明氟氢可的松用于治疗CSWS安全有效,治疗初始剂量及用药方法可供临床医生用药时参考。
陈兰春杨亚敏唐玮欣余雪涛吴胜南
关键词:脑耗盐综合征文献复习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分析,以便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方法:对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对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有22例(11%),与单纯高血压脑出血组比较,年龄>60岁以及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且为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疾病影响因素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脑出血量、出血部位、颅内压增高和GCS评分呈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年龄大于60岁,脑出血量、出血部位、GCS评分是预测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大于60岁,男性,GCS评分小于5分,出血部位,颅内压增高等,应及时干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能够优先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杨亚敏兰周华吴红添刘子科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应激性溃疡
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ox—LDL)水平,丙二醛(MDA)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物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ACI患者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OX—LDL,MDA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活力,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CI患者血浆OX--LDL和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活力下降(P〈0.01);纳洛酮组治疗2周后,血浆OX—LDL,MDA明显降低(P〈0.01),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治疗剂量的纳洛酮可明显减少ACI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杨亚敏
关键词:纳洛酮颅脑损伤脂质过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或微创血肿清除联合腰大池持续置管引流(观察组),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效果、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内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及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联合腰大池持续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可提高血肿清除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李越李辉欧海荣覃木秀杨亚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腰大池置管引流
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对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过程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及时准确的应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的9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钻颅引流的微创疗法,对照组用降颅压、控制血压等内科保守疗法,对比两组区别。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优越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在常见如感染的并发症的出现上,两组的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过程中相对于传统疗法,临床效果好于传统保守疗法,可以作为高血压脑出血首选治疗方案考虑。
杨亚敏
关键词:微创高血压脑出血
脑出血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的变化
2014年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42例脑出血患者(实验组)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测定分析.结果 实验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751,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对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刘子科林源泉兰周华董广宇吴春波杨亚敏黄翔许海珍
关键词:脑出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血管畸形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的血清标本为观察组;收集进行体检的76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的血清标本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MMP-9含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中MMP-9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检测点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P<0.01),而对照组的血清MMP-9水平在不同检测时点没有明显变化。结论:MMP-9在脑血管畸形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调节局部MMP-9含量从而抑制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畸形疾病的扩大和破裂。
刘子科林智敏许海珍兰周华董广宇吴春波林锦波杨亚敏黄翔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脑血管畸形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依据依达拉奉应用情况分为对照组(33例,未用依达拉奉)、术前组(34例,术前应用依达拉奉)、术后组(38例,术后应用依达拉奉)。结果术前组、术后组伤后血糖、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后第10天GCS评分及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依达拉奉首次应用时间显著早于术后组,伤后血糖显著低于术后组,伤后第10天GC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可抑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改善预后,术前或早期应用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董广宇禹婷婷兰周华杨亚敏刘子科黄翔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围手术期依达拉奉预后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小肠黏膜及胃泌素变化的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小肠黏膜变化及其与胃泌素水平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2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7天胶囊内镜观察小肠黏膜改变并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发病后第1,3,7,14,21天血清胃泌素浓度,并与1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结果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峰值时间为第7天。其中,非丘脑出血者及无小肠黏膜病变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在第21天降至正常水平,而丘脑出血者或伴明显小肠黏膜病变者,在第21天时血清胃泌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5例患者中13例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或浅溃疡形成,1例合并有活动性出血,对照组1例见小肠黏膜节段性充血(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与小肠黏膜改变及胃泌素动态变化有着密切相关性。
谢丽华杨兵刘子科杨亚敏袁梅胡红松
关键词:脑出血小肠黏膜胃泌素
高压氧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舱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DAI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脱水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及随访3月后进行ESS评分。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及随访3月对两组进行13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BI)指数评分。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患者E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34.33分vs.28.66分,P〈0.05);治疗3月后,治疗组患者ESS积分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51.23分vs.42.33分,48.32分vs.31.34分,P〈0.05)。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DAI患者,可促进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远期预后。
杨亚敏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高压氧神经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