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慧
- 作品数:18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闭式两处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642例临床观察
- 目的:探索治疗肛裂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642例患者资料,手术方式是在肛裂的两侧肛管皮下两处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皮下层,切开肛管1点或11点位栉膜带,同时处理肛管其他合并症.结...
- 李静慧张克忠
- 关键词:肛裂括约肌切断术疗效评价
- 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35例疗效观察
- 2012年
- 为探讨肛瘘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采用此术治疗高位肛瘘35例。结果显示,35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为40.6min,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3.7d。随访5个月,均无复发。结果表明,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肯定。
- 董大海李静慧
- 关键词:高位肛瘘疗效
- 大肠癌手术腹腔放入预防疾病的引流管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手术方面腹腔里放置预防疾病的引流管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108例患者行大肠癌根治术,将他们分成置引流管一组和未置引流管的另一组,手术的效果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在手术后的4个星期间在两组之间比较疗效。结果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置引流管组及未置引流管组,在手术时间上第一组为(160±40)分钟,第二组为(149±30)分钟,手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第一组为(3,5±5)天,第二组为(3,7±1,0)天,手术后的住院时间:第一组为(15±2)天,第二组为(20±2)天。死亡率第一组为0,5%,第二组为0,4%,术后并发症第一组为2%,第二组为3,5%。结论行大肠癌根治手术,腹腔及盆腔置引流管是没有必要的,它并没有给患者术后带来好处,相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及并发症。
- 赵海波宫爱民李静慧杨枚
- 关键词:大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
- 闭式两处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
- 目的:探索治疗肛裂的新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6月—2008年6月共642例患者,手术方式是在肛裂的两侧肛管皮下两处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皮下层,同时切开肛管1点或11点位栉膜带,切除肛管其...
- 李静慧张克忠
- 关键词:肛裂手术方式
- 文献传递
- 出口梗阻性疾病120例病情分析
- 2011年
- 出口梗阻性疾病的病因复杂、繁多,治疗难度大,原因在于排便是一个复杂而协调的运动,在身体各部分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与肛肠的生理、解剖、神经、肌肉、体质等多因素相关,且几种异常改变常并存。目前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存在远期疗效差及与心理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 于淑英李静慧王志
- 关键词:便秘
- 纳米银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纳米银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49.5岁;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49.0岁。两组均急诊彻底清创引流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术后创面采用纳米银纱布敷料换药法治疗,对照组术后创面采用传统四黄纱布敷料换药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为单一肛周组和其他合并组。比较分析各分组间患者的术后创面愈合相关指标及术后3 d、7 d、14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β1(tumor necrosis factor-β1,TNF-β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13±5.61)d、(15.27±2.96)d,均优于对照组的(37.63±8.85)d、(22.57±4.4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7 d、14 d,研究组术后血清TNF-β1、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Ⅲ型胶原蛋白、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分的单一肛周组患者中,研究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4.50±3.23)d、(13.14±1.75)d,均优于对照组的(31.08±3.26)d、(19.75±2.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分的其他合并组患者中,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8例;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3.19±3.78)d、(17.13±2.53)d,均优于对照组(42.00±8.74)d、(24.44±4.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87.5%(14/16),明显优于对照组44.4%(8/18),差异有统计�
- 孙壮杨宇慎李静慧白景舒
- 关键词:纳米银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疗效
- 闭式两处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642例临床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索治疗肛裂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642例患者资料,手术方式是在肛裂的两侧肛管皮下两处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皮下层,切开肛管1点或11点位栉膜带,同时处理肛管其他合并症。结果术后患者无明显的疼痛感觉,Ⅲ期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9d。肛门功能良好,无肛门溢液、溢气,疗效满意,396例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易掌握,疗效好,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 李静慧张克忠
- 关键词:肛裂
- 耻骨直肠肌后位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 2013年
- 为探讨耻骨直肠肌后位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8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给予耻骨直肠肌后位切断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对术前与术后6个月排粪造影和肛管直肠测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痊愈46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77/80)。与术前相比,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无明显变化,P〉0.05;但肛管直肠角明显变大,肛上距明显变大,力排时肛管长度明显变短,P〈0.05。结果表明,耻骨直肠肌后位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安全有效。
- 李静慧韩玲玲于芷晗范杰华
- 关键词: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排粪造影肛管直肠测压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4例病人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和MVD及其与直肠癌组织学分型、Dukes分期,癌肿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表达强度和MVD与直肠癌的Dukes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远处转移(P<0.01)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MVD与VEGF表达两者呈达相关(r=0.89)。结论:VEGF与直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直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直肠癌生长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 李静慧王凝芳等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直肠癌
- TST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病疗效对比观察
- 目的: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Ⅱ-Ⅳ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发生...
- 李静慧韩玲玲于芷晗
- 关键词:痔病外剥内扎术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