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雯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天枢
  • 4篇电针
  • 4篇食管
  • 3篇天枢穴
  • 3篇迷走
  • 3篇迷走神经
  • 2篇绳子
  • 2篇食管狭窄
  • 2篇术后
  • 2篇自控式
  • 2篇黏膜
  • 2篇胃运动
  • 2篇内镜
  • 2篇结肠
  • 2篇艾灸
  • 2篇剥离术
  • 2篇ESD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心病

机构

  • 16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16篇李雯
  • 5篇徐斌
  • 4篇韩旭
  • 4篇余芝
  • 4篇王静
  • 4篇何燕
  • 3篇陈婷
  • 2篇杜永红
  • 2篇王玲丽
  • 2篇吴宝华
  • 1篇朱雅
  • 1篇章蓓
  • 1篇王倩
  • 1篇吴崑岚
  • 1篇洪艳燕
  • 1篇王小峰
  • 1篇杨华
  • 1篇金黑鹰
  • 1篇滕玉芳
  • 1篇张雪芳

传媒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针刺研究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腹膜外与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腹膜外与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的并发症。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36例低位直肠癌需要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切除(APR)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膜内造口组和腹膜外造口组,对两组患者造口早期和后期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28个月(中位数19个月);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外造口患者造口水肿明显高于腹膜内造口组;后期并发症腹膜内造口组高于腹膜外造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膜内造口组出现1例造口脱垂、1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旁疝,而腹膜外造口组无后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腹膜外造口后期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腹膜内造口。但是对于远期的并发症将进一步观察。
杜永红金黑鹰洪艳燕李雯吴宝华王玲丽王小峰吴崑岚章蓓
关键词: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并发症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快速康复的护理被引量:49
2012年
腹腔镜作为当今最常用的微创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虽然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手术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
杜永红张雪芳张莉吴宝华王玲丽朱雅李雯雷芸
关键词:围手术期结直肠肿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包括外置球囊,所述外置球囊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气开关,所述外置球囊的下端中部设有封闭机构,所述封闭机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封闭机构的内腔相连通,...
王静陈婷 田恬 吴兆荣李雯
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潜在剖面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食管早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潜在类别及其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84例食管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食管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分为低水平不确定感组(26.1%)、中等水平不确定感组(45.8%)、高水平不确定感组(28.1%)3种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疾病分期、食管狭窄、疼痛评分、医学应对方式是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早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可分为3个潜在剖面,建议医护人员依据分类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帮助患者以积极心态应对疾病,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风险。
王静李雯刘风杨华滕玉芳陈婷汪茂莎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疾病不确定感
针刺和艾灸不同腧穴对胃运动及迷走神经放电差异的观察
目的:本研究以正常大鼠为对象,以胃运动、迷走神经胃支自发放电频率为观察指标,探索针刺或艾灸干预不同腧穴调节胃运动的效应差异及与胃迷走神经活动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1.将健康成年SPF级SD大鼠随机分...
李雯
关键词:艾灸胃运动迷走神经天枢
文献传递
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不同角度体位对其疼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体位对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疼痛的改善效果和舒适度的影响,为患者ESD术后选择最佳体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SD的12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4组均为常规护理,A组术后取自由体位,B组术后取头高脚低30°卧位,C组术后取头高脚低45°卧位,D组术后取头高脚低60°卧位。观察对比4组患者术后回病房和术后8、16、24 h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及术后24 h 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结果A组男17例,女13例;B组男20例,女10例;C组男22例,女8例;D组男19例,女11例。所有患者年龄为30~85岁。4组患者术后疼痛NRS评分的时间主效应、分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13、12.14、6.75,均P<0.01)。4组患者术后回病房时的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8、16 h疼痛NRS评分分别为(1.93±0.64)、(0.60±0.47)分,低于A、B、C组(2.87±1.14)、(1.97±1.22)分,(2.17±0.83)、(0.97±0.61)分,(2.30±0.75)、(0.80±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0.79~4.72,均P<0.05);术后24 h B组疼痛NRS评分为(0.23±0.18)分,低于A、C、D组的(1.53±1.08)、(0.30±0.21)、(0.46±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1.34、1.37,均P<0.05);A、B、C、D组患者术后24 h GCQ总分分别为(96.96±3.05)、(99.77±3.21)、(93.53±3.76)、(92.20±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9,P<0.05),且B组患者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7.01、8.52,均P<0.05)。结论针对性体位管理可有效减轻行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田恬李娟吴兆荣王静王倩李雯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体位管理
电针和艾灸刺激左右“天枢”穴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电针和艾灸左右"天枢"穴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温和灸组,每组10只。对电针组大鼠电针左右"天枢"穴2 min,对艾灸组大鼠艾灸左右"天枢"穴2 min,用水囊测压技术和多导电生理系统记录干预前1 min、干预2 min期间和干预后1 min大鼠胃窦部的胃内压。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电针或艾灸左右"天枢"穴均可以抑制胃内压(P<0. 05)。干预0~30 s、30~60 s期间,电针"天枢"穴抑制胃内压的效应明显强于艾灸"天枢"穴(P<0. 05)。干预0~30 s、30~60 s期间,电针大鼠左侧"天枢"穴降低胃内压的效应强于电针大鼠右侧"天枢"穴(P<0. 05)。艾灸左、右"天枢"穴对胃内压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电针"天枢"穴调节胃内压的效应强于艾灸"天枢"穴,且电针左侧"天枢"穴可能存在侧向优势。
李雯陆梦江余芝韩旭何燕徐斌
关键词:电针艾灸胃内压天枢
天枢穴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天枢穴是大肠募穴、为腹部的重要穴位,临床运用广泛。本文就古代文献中天枢主治、现代天枢主要应用规律、天枢穴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行讨论,希冀能够为研究天枢提供思路。
李雯徐斌
关键词:天枢穴便秘腹泻生物学基础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胰腺炎患者的引流冲洗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胰腺炎患者的引流冲洗装置,包括连通有冲洗管和引流管的负压过滤机构,所述负压过滤机构包括收集顶板、驱动机构和负压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冲洗管连通,所述负压机构与引流管连通,所述负压机构设置于驱动机构的顶部,...
田恬 吴兆容王倩李雯
一种硝基芳环取代的咪唑并吡嗪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硝基芳环取代的咪唑并吡嗪化合物,可用作用于检测硝基还原酶的生物发光探针。在NanoLuc萤光素酶生物发光体系中,该探针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响应性,能够被NTR选择性还原。活菌实验以及细菌感染小鼠模型中...
张毅楠 时夕蒙李雯 柴茜 喻程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