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光
- 作品数:63 被引量:49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伴发感染创面被引量:28
- 2008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伴发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四肢皮肤缺损伴发感染创面25例患者,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应用VSD技术5~7d,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结果平均应用VSD技术1.4次,伤口感染控制,创面缩小,肉芽新鲜,给予植皮治疗后创口愈合,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5 d。结论VSD技术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伴发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
- 李绍光刘智刘树清孙天胜李京生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皮肤缺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国内文献对于内固定及关节置换的疗效缺乏长期大宗病例随访资料。我们对自1999—2007年收治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9—2007年收治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325例,年龄70~85岁,平均75.5岁,其中男185例,
- 赵静忠张慧军李绍光孙天胜
-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手术方法骨折患者人口寿命
- 尺神经功能分支断面神经纤维定量组织学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测算尺神经分支的神经纤维数目和结缔组织面积等指标,计算各功能束组的纤维含量及比例,为临床选择性修复手内肌功能的手术设计和估计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新鲜尸体标本具,分离尺神经及其分支,各分支取材,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横断面切片厚7μm,Loyez髓鞘染色法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定量分析。测算各分支神经断面纤维密度、神经纤维截面积和神经干截面积,计算神经纤维数目,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所占比例。结果定量分析:尺神经分支有髓纤维总数为13648条,其中尺神经深支(支配手内肌)(3601±647)条,占26%;第四指间隙皮支(2327±609)条,占17%;小指尺侧皮支(2236±464)条,占16%;尺神经深支(支配手内肌)(3601±647)条,占26%;腕背支(2565±382)条,占19%;尺动脉支(418±210)条,占3%;尺侧腕屈肌远支(660±376)条,占5%;指深屈肌支(930±411)条,占7%;尺侧腕屈肌近支(914±223)条,占7%。结论手内肌功能束组是尺神经中最主要的功能束组,采用束膜缝合法选择性修复,将减少所需移位神经纤维的数目。
- 李绍光顾立强邵岩
- 关键词:尺神经组织学
- 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在神经干中分布的组织化学及神经纤维定量研究
- 目的:提供正中神经各功能束组(支)的组织学特征,为临床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修复手内肌功能的手术设计和估计预后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应用改进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在鉴别出运动束和感觉束的基础上,判断手内肌...
- 邵岩顾立强李绍光张景廖谢颍涛
- 关键词:正中神经神经纤维肌功能鱼际肌组织化学神经干
- 文献传递
- 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3年
- CD4^+辅助性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传统观点认为CD4^+辅助性T细胞,特别是Thl和Th2细胞能够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和辅助T细胞17是新发现的Th细胞亚群,它们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对Thl和Th2免疫平衡理论的重要补充,成为免疫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 刘博李绍光孙天胜
- 关键词:T淋巴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创伤后骨髓炎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及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伴有皮肤缺损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负压VSD及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创伤后骨髓炎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0~63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均为创伤术后感染。受伤部位:胫骨9例,跟骨3例,股骨1例,尺桡骨1例。感染时间2~96周,平均32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使用VSD清创1~3次,平均1.57次。13例患者创面伤口Ⅰ期愈合,1例有渗出,经引流换药,术后3周愈合。8例患者因骨缺损及骨折延迟愈合,Ⅱ期行自体植骨术,术后1年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感染未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筋膜皮瓣转移治疗创伤术后骨髓炎能够发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皮瓣转移技术的优点,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及可靠性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绍光刘智孙天胜刘树清李京生
- 关键词:引流术外科皮瓣骨髓炎
- 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双张力带固定、双钢板垂直固定和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的7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其中张力带固定(A组)22例,A0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6例;双钢板垂直固定(B组)27例,AO分型:C1型4例,C2型13例,C3型10例;双钢板平行固定(C组)26例,A0分型:C1型7例,C2型10例,C3型9例。所有患者均取肘后正中切口,采用肱三头肌两侧或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分别就内固定方式、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最终随访时,肘关节伸屈活动度:A组为(122.06±13.13)°,B组为(118.70±12.37)°,C组为(119.90±11.79)°,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组为82%,B组为85%,C组为85%(P〉O.05)。结论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要求。
- 郭永智戴鹤玲赵建文李绍光彭城何红英樊辰刘智
-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器钢板
- 双重股薄肌移植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手握持功能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双重股薄肌移植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手握持功能的疗效。方法 24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吻合血管、神经的双重股薄肌移植,一期重建屈肘、伸指、伸拇,二期重建屈指、屈拇,以重建手握持功能。结果 随访16例二期手术后时间超过24月患者,最长62月,平均36月。16例均恢复屈肘、伸指、伸拇功能,屈肘90°~135°,肌力M_4(Highet法),伸指伸拇M_3~M_4。14例屈拇、屈指恢复,肌力M_3~M_4,可握持200~500g物品;2例屈拇屈指肌力M_1。结论 吻合血管、神经的双重股薄肌移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可很好恢复屈肘、伸拇伸指功能,较好恢复屈指屈拇功能,初步重建手握持功能。
- 顾立强陈国奋裴国献相大勇任高宏李绍光凌旭朱立军郭刚胡罢生
- 关键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创伤骨科
- 选择性正中、尺神经部分束联合副神经移位治疗颈5,6根性撕脱伤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正中、尺神经部分束联合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颈5、6根性撕脱伤的疗效。方法22例臂丛颈5、6根性撕脱伤,行选择性正中神经内侧一神经束移位修复腋神经外侧半、尺神经内侧一神经束移位修复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联合副神经斜方肌支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结果术后时间超过12月随访16例,平均随访24月。15例屈肘100°~150°,肌力M4~M5;肩外展90°~120°,肌力M3~M4。1例屈肘90°;肩外展75°。按中华手外科学会标准,优15例,良1例。结论选择性正中、尺神经部分束联合副神经斜方肌支移位治疗臂丛颈5、6根性撕脱伤,可很好恢复屈肘、肩外展功能,且手术简便、功能恢复时间较短。
- 顾立强陈国奋李绍光相大勇邵岩裴国献
- 关键词:正中神经尺神经副神经移位根性撕脱伤
- 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和疗效分析
- 肱骨远端C型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严重肘关节损伤,属于关节内骨折.目前多主张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关节面的解剖结构,恢复肱骨远端的框架结构,期望获得一个无痛且功能良好的肘关节.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肘关节的功...
- 郭永智刘智李绍光李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