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炎

作品数:91 被引量:946H指数:20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天文地球
  • 10篇水利工程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4篇遥感
  • 12篇泥沙
  • 10篇雷达
  • 9篇地波
  • 9篇地波雷达
  • 8篇高频地波
  • 8篇高频地波雷达
  • 7篇台湾海峡
  • 7篇浮泥
  • 7篇沉积速率
  • 6篇悬浮泥沙
  • 6篇夏季
  • 6篇长江口
  • 5篇地貌
  • 5篇沉积物
  • 4篇絮凝
  • 4篇粒度
  • 4篇海表
  • 4篇海表温度
  • 4篇潮汐

机构

  • 53篇厦门大学
  • 46篇国家海洋局第...
  • 10篇南京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武汉大学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香港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船舶重工...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作者

  • 91篇李炎
  • 15篇夏小明
  • 11篇李伯根
  • 10篇谢钦春
  • 8篇邵浩
  • 6篇林以安
  • 5篇汪亚平
  • 5篇吴雄斌
  • 5篇商少凌
  • 5篇冯应俊
  • 4篇陈一宁
  • 4篇高抒
  • 4篇黄邦钦
  • 4篇张彩云
  • 3篇杨辉
  • 3篇陈嘉伟
  • 3篇朱大勇
  • 3篇潘少明
  • 3篇叶翔
  • 3篇马晓鑫

传媒

  • 13篇海洋学报
  • 8篇东海海洋
  • 7篇海洋学研究
  • 6篇科学通报
  • 5篇厦门大学学报...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海洋科学
  • 4篇海洋通报
  • 4篇泥沙研究
  • 3篇台湾海峡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NOAA AVHRR资料和微机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河口悬浮固体含量的动态变化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AVHRR资料处理方法,并用于抗州湾悬浮固体的动态变化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提高了处理后的影像精度。对1988年7—8月接收的AVHRR影像进行处理,计算得到了15个不同时相的泥沙浓度分布图。用微机...
李京李炎
我国21世纪初海洋科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被引量:26
2001年
海洋科学在 2 0世纪后半叶得到迅速发展 ,海洋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在 2 1世纪初 ,我国所关注的海洋科学问题中有两方面特别重要 ,一是海洋在季节、年际、年代际尺度的气候变异中的作用 ;二是近海系统对自然变异、人类活动及全球变化的响应。在回顾 2 0世纪对大洋环流和海洋生产力两者所取得进展的基础上 ,对我国在上述两方面应关注的科学问题作了简短的讨论。
苏纪兰李炎王启
关键词:大洋环流气候变异海洋科学
枯季珠江河口悬浮泥沙絮凝沉降特征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2000年1月,利用LISST-ST现场激光粒度沉速仪。对珠江河口悬浮泥沙的现场粒级与沉速特征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河口悬浮泥沙絮凝沉降特征具有复杂的时空变化,悬浮泥沙颗粒现场中值粒径为10~96μm,各粒级颗粒的现场中值沉速为0.001~0.02cm/s,并可用关系式ωi=k·di^n(0.29〈n〈0.82)来表达;低悬浮泥沙浓度对河口水体中悬浮颗粒絮凝作用影响不大;不同水质环境下的悬浮泥沙絮凝沉降特征有明显差异,在污染严重的河口水体中,絮团相对密实导致沉速增大。
夏小明李炎杨辉吴超羽
关键词:枯季珠江河口悬浮泥沙
我国近海海洋现象的星载SAR观测被引量:6
1996年
利用SIR-C/X-SAR、ERS-1和JERS-1的SAR图像观测中国近海海洋现象。分析结果表明:SAR图像揭示了海浪、内波、浅海水下地形、海面油膜、表层流场、河口羽流和海面船只等现象。X-SAR观测到了南海东沙群岛附近海区的海浪和内波。在中等海面风速和强潮流的条件下,登州浅滩等浅海水下地形特征在ERS-1SAR图像上清晰可辨。从SAR海面油膜图像上获得了山东北部海区的表面流场结构并与海流图作了比较,二者相符。由于河口冲淡水与海水之间的雷达后向散射差异,SAR还观测到了河口羽流等。海面船只具有强的雷达后向散射,在SAR图像上呈亮色。
黄韦艮高曼娜周长宝朱廷璋章家琳李炎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海洋观测卫星观测
椒江河口浮泥的分布和调整被引量:14
1998年
应用光学和声学泥沙剖面监测系统,进行1991、1994和1995年3个航次的椒江河口最大混浊带纵横剖面和时间剖面观测.在受控于潮流和径流对比条件的周期性调整基础上,椒江河口浮泥层还表现出非主流聚集趋向和洼地聚集趋向,促使最大混浊带保持对边界条件十分敏感的泥沙储库。
李炎夏小明董礼先
关键词:浮泥沉积动力学泥沙
北部湾海表温度、叶绿素和浊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调控因素
基于2006年6月至8月和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的MODIS数据,分析北部湾夏季和冬季的海表温度、叶绿素及浊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引入叶绿素与浊度的比值探讨浊度的控制因素,揭示径流、环流、风场和地形对北部湾上层水...
黄以琛李炎邵浩李永虹
关键词: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MODIS数据
文献传递
探索江海规律,支撑永续发展被引量:1
2021年
祖国母亲河长江,始于雪域高原,绵延6300余公里,由涓涓细流,汇聚180万平方公里流域径流,成磅礴之势东入大海,赓续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战略交汇区,长江口承载了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李炎曾江宁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区域雪域高原永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交汇区
2004年夏季台湾海峡上升流海域悬浮颗粒物粒径谱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2004年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现场激光粒度仪剖面测量数据,运用海洋食物链的粒径谱理论,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Sheldon谱图和正态化谱图的剖面分布精细结构。横跨台湾海峡沿岸及浅滩外斜上升流的A和B两断面Sheldon粒径谱类型相近,正态化谱图的斜率r的范围从-0.79到-0.65,在明显高于寡营养海域的水平上波动。斜率r的高值带或高变幅带,在上升流系高叶绿素带及叶绿素最大层的周边或前端的呈斑状分布。海洋食物链的粒径谱分析结果支持关于台湾海峡南部上升流生态系高生产力、短食物链和高营养转换效率的宏观认识,并深化对营养转换效率分布精细结构的了解。现场激光粒度仪可发展为探索海洋食物链时空分布精细结构的常备传感器。
叶翔李炎黄邦钦胡毅陈坚
关键词:上升流激光粒度仪台湾海峡
耀光水体、非耀光水体和云层的多光谱遥感识别模型
2011年
太阳耀光水体和水云的光谱相似性导致绝大部分多光谱遥感图像云检测算法的太阳耀光信号误识别.选取对耀光水体、非耀光水体、水云、冰云光谱信息差异性和敏感性最大的红光波段及中红外波段,结合上述4类分类对象的遥感统计数据,从黑体辐射理论和云粒子微观物理性质出发,分析二维特征空间中不同类型水体和云层的辐射分布差异,提出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AVHRR识别不同类型水体和云层的红光-中红外光谱普适性分类模型.该分类模型对于多光谱遥感数据具有广泛适用性,可作为发展多光谱识别分类自动化算法的基础.
陈嘉伟李炎邵浩
关键词:云层黑体辐射多光谱遥感
鸭绿江洪季的河口最大混浊带被引量:22
2001年
对 1 994年 8月在鸭绿江河口的水文和悬浮泥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洪季鸭绿江河口的最大混浊带 ,出现在第一个河口锋面内侧。它的核心处盐度小于 1 ,从上游带入河口的细颗粒泥沙多数被河口第一锋面截留 ,还有一部分上游来沙穿过该锋面 ,聚集在河口第一和第二锋面之间。
金惜三李炎
关键词:水文悬浮泥沙盐度絮凝作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