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懋

作品数:14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盲蝽
  • 5篇绿盲蝽
  • 4篇冬枣
  • 4篇棉花
  • 3篇天敌
  • 3篇瓢虫
  • 3篇自然天敌
  • 3篇龟纹瓢虫
  • 3篇高粱
  • 3篇高粱蚜
  • 2篇生长期
  • 2篇酶活性
  • 2篇棉区
  • 2篇棉蚜
  • 2篇寄主
  • 2篇寄主专一性
  • 2篇防御酶
  • 2篇不同生长期
  • 1篇敌对
  • 1篇冬枣绿盲蝽

机构

  • 11篇山东省农业科...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4篇李林懋
  • 11篇门兴元
  • 10篇张安盛
  • 10篇于毅
  • 9篇周仙红
  • 9篇李丽莉
  • 7篇叶保华
  • 6篇庄乾营
  • 4篇张思聪
  • 3篇丁楠
  • 1篇杨文香
  • 1篇秦浩
  • 1篇张娜
  • 1篇胡亚亚
  • 1篇刘玉升
  • 1篇刘大群
  • 1篇欧阳芳
  • 1篇郑继法
  • 1篇戈峰
  • 1篇李志鹏

传媒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生物灾害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盲蝽对冬枣和棉花的危害性及冬枣受害后组织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绿盲蝽(ApolyguslucorumMeyer-Dür)是我国农业上的重要害虫,对棉花和果树危害十分严重。明确绿盲蝽对主要寄主的危害规律以及寄主;害后的防御机制,对于阐明绿盲蝽猖獗危害的原因和制定其综合治理策略具有重要...
李林懋
关键词:绿盲蝽棉花冬枣防御酶活性
文献传递
以不同蚜虫为食的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使用不同蚜虫(棉花型棉蚜、瓜型棉蚜、高粱蚜、豆蚜和绣线菊蚜)和不同蚜虫种类混合群体(棉蚜:高粱蚜=1:3、棉蚜:高粱蚜=1:1、棉蚜:高粱蚜:3:1)饲喂龟纹瓢虫的幼虫和成虫,观察其生长发育与繁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蚜虫饲料中以饲喂高梁蚜时龟纹瓢虫的世代历期最短,为15d,其它的在17.4~19d;10d的单雌累计产卵量最多为143粒;成虫鲜重最高,雌虫为8.93mg,雄虫为6.58mg,其他4种蚜虫饲料间没有显著差异。饲喂不同蚜虫种类混合群体比单一饲喂高粱蚜时1龄幼虫的存活率有显著提高。综合考虑,高梁蚜是龟纹瓢虫的最佳食物,在低龄幼虫期辅以饲喂棉蚜,更有利于龟纹瓢虫种群数量增加。
柳洋李林懋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周仙红庄乾营
关键词:龟纹瓢虫蚜虫混合饲料
果树盲蝽的发生与防控技术被引量:24
2012年
近年来,盲蝽在我国果树上大量发生,刺吸危害枣、葡萄、苹果、梨、樱桃、桃树等果树,造成嫩芽皱缩,落蕾落花,叶片穿孔,水果畸形脱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我国果树上盲蝽的种类、危害和发生规律,综述了果树盲蝽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提出了果树盲蝽的防控对策和建议。
李林懋门兴元叶保华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张思聪周仙红
关键词:果树盲蝽
应用罩笼法定量评价天敌对麦蚜的控害作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定量分析麦田自然天敌对麦蚜的控制作用。【方法】系统调查和罩笼接虫法。【结果】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是麦蚜的主要天敌。在麦蚜发生平稳期、盛发期、消退期,自然天敌对麦蚜有稳定的控制作用,控害指数分别为35%、42%和32%。【结论】在制定麦蚜的防治策略时,应充分考虑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加强对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
于汉龙李林懋张思聪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周仙红庄乾营门兴元叶保华
关键词:麦蚜自然天敌龟纹瓢虫
一种棉蚜的防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蚜的防治方法,通过高粱上滋生的高粱蚜增殖田间的自然天敌来实现,通过在棉花带的边缘种植高粱带来实现,所述棉花带的行数与高粱带的行数比为6-10:1,所述棉花带的行间距为30-50cm,所述高粱的行间距为4...
门兴元于毅张安盛周仙红李丽莉庄乾营李林懋丁楠
文献传递
一种棉蚜的防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蚜的防治方法,通过高粱上滋生的高粱蚜增殖田间的自然天敌来实现,通过在棉花带的边缘种植高粱带来实现,所述棉花带的行数与高粱带的行数比为6-10:1,所述棉花带的行间距为30-50cm,所述高粱的行间距为4...
门兴元于毅张安盛周仙红李丽莉庄乾营李林懋丁楠
文献传递
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室内条件下进行了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处理1头高粱蚜虫所需的时间(Th)分别为0.017 d和0.024 d;瞬间攻击率(a)分别为1.661和2.967;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58.824头和41.667头。龟纹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在龟纹瓢虫成虫2头/皿时,分摊竞争强度(I)仅为0.0689,说明此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高粱蚜时种内干扰效应很低。
李林懋叶保华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张思聪周仙红
关键词:龟纹瓢虫高粱蚜捕食作用
不同生长时期冬枣受绿盲蝽危害后应激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比较绿盲蝽刺吸与人工针刺模拟危害后,冬枣不同组织的应激防御酶活性,以及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的冬枣叶、蕾、花、幼果应激防御酶的变化。【方法】在冬枣各生长期(芽期、蕾期、花期、幼果期)易受危害部位(嫩叶、蕾、花、幼果)接入不同数量(1—3头)绿盲蝽和人工针刺模拟危害,危害24 h后,采摘不同危害程度的冬枣组织,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紫外吸光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冬枣嫩叶组织遭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所产生的SOD、POD、CA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叶片,其中绿盲蝽刺吸嫩叶所产生的应激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针刺;冬枣蕾受到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SOD活性没有变化,POD活性显著增加,受绿盲蝽刺吸胁迫后CAT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针刺胁迫;冬枣花受到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SOD和CAT活性没有变化,POD活性显著增加,绿盲蝽刺吸胁迫下POD活性比人工针刺活性更高;冬枣幼果受到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SOD和CAT活性没有变化,POD活性显著增加。受绿盲蝽不同危害程度的应激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受害后冬枣各组织内3种防御性酶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叶片和花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后,SOD活性呈现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CAT活性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均呈上升的趋势;冬枣蕾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后,SOD活性变化不显著,POD和CA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冬枣幼果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后,SOD活性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先降低,后上升;POD活性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均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结论】绿盲蝽的危害胁迫能诱导寄主植物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冬枣不同组织受胁迫后,参与防御的酶可能不同,嫩叶受�
李林懋门兴元叶保华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周仙红庄乾营
关键词:绿盲蝽冬枣
14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选用16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14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叶锈性鉴定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初步分析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携带的抗病基因;进一步利用21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这14个品种(系)中可能含的抗叶锈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s98351-2-2-2-1可能含Lr3a、Lr28和Lr50;9629-03A-4-1-1可能含Lr37;97167-1-2-1-1-2-1、919-20-2c2、9589、免中438、9916-8-6和9916-8-18含Lr26;96104-1-5-1c2可能含Lr28;00-55-3-1-1含Lr1;1R13可能含Lr24、Lr37和Lr38;1R17可能含Lr24和Lr38;1R35含Lr10和Lr34,还可能含Lr3a和Lr50;9524-1-2-2-1含未知抗叶锈基因或本试验使用的已知抗病基因以外的抗叶锈基因。所有品种(系)均不含Lr9、Lr19、Lr20、Lr21、Lr29、Lr35、Lr42和Lr47基因。测试的14个品种(系)中有比较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可为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
胡亚亚张娜李林懋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抗病基因基因推导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绿盲蝽对冬枣不同生长期的为害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解绿盲蝽对其重要果树寄主冬枣的为害特点,通过对各生长期叶、蕾、花、幼果等易受害部位接虫试验,研究绿盲蝽对冬枣的为害规律及其对冬枣坐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长期各部位的被害率和刺点数均随着接虫数的增加而增大。嫩叶期最幼嫩的部位顶芽和第1片叶被害率均为100%,第4、5片叶的被害率均为0;相同接虫密度下,花的刺点数显著高于蕾和幼果;花蕾并存时,花的刺点数显著高于蕾,而被害率无显著差异。花期受害后,坐果数显著降低,其中接1、2、3、4、5头绿盲蝽坐果数分别降低了49.49%、59.60%、84.85%、94.95%、94.87%。研究表明,绿盲蝽对冬枣的为害有明显趋嫩和趋花性,花期受害后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应加强对花、幼果期绿盲蝽种群的控制。
李林懋门兴元叶保华于毅张安盛
关键词:绿盲蝽冬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