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凤

作品数:194 被引量:56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专利
  • 7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1篇化学工程
  • 15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细胞
  • 19篇曲霉
  • 18篇催化
  • 16篇生物催化
  • 13篇蛋白
  • 13篇酵母
  • 13篇活性
  • 12篇胞苷
  • 11篇食品
  • 11篇葡萄糖
  • 11篇米曲
  • 11篇米曲霉
  • 10篇糖苷
  • 10篇葡萄糖苷
  • 10篇非水
  • 9篇多肽
  • 8篇造纸
  • 7篇生物催化剂
  • 7篇水相
  • 7篇细菌

机构

  • 19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东莞出入境检...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广州军区疾病...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出入境检...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广州菲罗门科...

作者

  • 194篇李晓凤
  • 127篇吴晖
  • 100篇余以刚
  • 71篇赵光磊
  • 46篇刘冬梅
  • 40篇赖富饶
  • 34篇肖性龙
  • 32篇唐语谦
  • 13篇袁琨
  • 12篇许喜林
  • 11篇任尧
  • 8篇辛璇
  • 7篇冯广莉
  • 6篇卢志洪
  • 6篇王凤丽
  • 5篇闵甜
  • 5篇肖俊梅
  • 5篇朱珍
  • 5篇张奔
  • 5篇李丽丽

传媒

  • 36篇现代食品科技
  • 9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食品科技
  • 2篇中国酿造
  • 2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与机械
  • 2篇广西轻工业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造纸科学与技...
  • 1篇山东食品发酵

年份

  • 9篇2024
  • 9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5篇2017
  • 17篇2016
  • 12篇2015
  • 14篇2014
  • 16篇2013
  • 13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15篇2009
  • 4篇2008
  • 1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1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蔬菜中11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及其对蔬菜基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建立蔬菜中11种农药多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氮、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标准的蔬菜前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并探讨蔬菜基质对检测的影响。使用DB-17毛细管柱分离,FPD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1种有机磷农药分离效果好,在黄瓜、西红柿、生姜中的3个添加水平,回收率为71.2%~117.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11.2%,最低检出限为0.005~0.060mg/kg,保留时间为6.396~19.400min。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好(r>0.999);使用40℃加热氮吹浓缩,可分别提高敌敌畏、甲拌磷回收率至95.00%和103.30%;在被测的13种蔬菜中,甘蓝、娃娃菜、上海青有少量杂峰影响农药检出;韭菜有大量的基质峰干扰农药检出。
吴晖朱珍风华亮李晓凤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残留蔬菜基质
一种制备橙皮素-7-O-葡萄糖苷和橙皮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橙皮素‑7‑O‑葡萄糖苷和橙皮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黑曲霉细胞或米曲霉细胞进行生长发育,并制得黑曲霉全细胞催化剂或米曲霉全细胞催化剂;(2)向新橙皮苷或橙皮苷中加入绿色溶剂与缓冲溶液...
李晓凤邹宇聪赵光磊余以刚
广东白腐乳质量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2007年
以广东白腐乳为研究对象,按照行业标准SB/T 10170-1993检测了其理化指标(包括水分、pH值、氨基酸态氮、NaCl以及水溶性无盐固形物)、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酵母菌、霉菌、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进行了感官评价,分析了腐乳的微生物安全与质量,结果表明10个样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行业标准。
吴晖刘磊刘冬梅余以刚李晓凤
关键词:腐乳微生物检测感官评价
一种基于造纸法制备具有ECM结构的人体组织代用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造纸法制备具有ECM结构的人体组织代用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纤维材料切断,然后用水、稀酸或稀碱对纤维材料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完成后的纤维材料采用磨浆或打浆法进行处理,得纤维浆料;将所得纤维浆料稀释成...
赵光磊李晓凤
文献传递
一种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试剂盒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试剂盒和方法,试剂盒包括上述三种菌的上、下游引物,具体为沙门氏菌的上、下游引物分别为Seq No.4、5,单增李斯特菌的上、下游引物分别为Seq No.6、...
肖性龙章丽李蓉余以刚吴晖李晓凤胡双芳
文献传递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安全评估与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食源性微生物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备受关注。沙门氏菌(Salmonela Spp)、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大肠杆菌O157:H7等致病菌容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活,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在食品快速流通及泛工业化生产的今天,实现食品中的病源微生物以及微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途径之一。作为21世纪六大热点技术之一,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弥补目前基于免疫学、基因组学等快速检测方法的不足,为监测食品中微生物种类与含量、保证食品安全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探讨了蛋白质组学在食品微生物安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涵盖了利用质谱鉴定食品微生物,利用多肽指纹图谱识别食品中潜在病源微生物,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微生物在外界环境变化时蛋白质组上的响应以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生物膜的研究进展等。
吴晖冯广莉李晓凤刘洪伟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质谱微生物安全
玛咖蛋白的提取优化及抗氧化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碱溶酸沉法对玛咖蛋白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考察料液比、碱溶时间、碱溶p H、酸沉p H对玛咖蛋白得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种植基地玛咖蛋白含量的差异。通过测定玛咖蛋白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提取玛咖蛋白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8,碱溶时间为60 min,碱溶p H为9.5,酸沉p H为2.5,测得的玛咖蛋白得率最高,为(17.53±0.14)%。玛咖蛋白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OH)能力,秘鲁玛咖表现最佳,其IC50值分别为2.09、0.91、1.21 mg/m L。
谢逸欣李晓凤曾婷赖富饶吴晖
关键词:玛咖蛋白抗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
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丝素肽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丝素肽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以削口蚕茧为原料,加到Na<Sub>2</Sub>CO<Sub>3</Sub>的溶液中,脱胶后,蒸馏水洗净滤干,加入到CaCl<Sub>2</Sub>溶液...
李晓凤吴晖余以刚赖富饶
文献传递
黄芩苷降脂机制及其生物利用度改善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黄芩苷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抗炎和降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其降脂活性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独特的胃肠吸收特征,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使得其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达到良好的降脂效果,从而限制其应用。因此,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改善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该研究从抑制脂肪生成、促进脂质代谢、抑制食欲、调节营养吸收和肠道菌群等方面总结了黄芩苷的降脂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并从胃肠吸收与代谢方面分析了黄芩苷生物利用度差的原因,进一步综述了目前改善黄芩苷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最后,对提高黄芩苷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推动黄芩苷在食品、营养和保健品领域中的高值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辛璇李晓凤王靖宇汪薇白卫东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脂代谢结构修饰
施氏假单胞菌中不同细胞组分的脂肪酶合成活性研究
2017年
本文以具有高合成活性的施氏假单胞菌为研究目标,采用超声破碎-溶剂提取等方法分离制备各细胞组分的粗脂肪酶,以非水介质中的合成活性为表征指标,测定了在非水介质中不同条件下各细胞组分粗脂肪酶的活性变化。研究发现,施氏假单胞菌的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均含有合成反应活性的脂肪酶,且各合成活性在全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7.25%、22.70%和30.05%。各细胞组分脂肪酶催化反应平衡时间高于全细胞催化反应平衡时间。当培养时间为48 h和以大豆油为诱导剂时,各细胞组分的脂肪酶获得最大的合成活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立了具有合成活性的脂肪酶在施氏假单胞菌中的生产模型。本研究对深入揭示以施氏假单胞菌为代表的全细胞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促进高效全细胞生物催化剂的研发和应用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辛璇李晓凤唐语谦
关键词:施氏假单胞菌脂肪酶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