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利

作品数:21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气道
  • 6篇人工气道
  • 5篇重症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外肺水
  • 3篇血管外肺水指...
  • 3篇人工气道患者
  • 3篇重症监护
  • 3篇重症监护病房
  • 3篇截瘫
  • 3篇截瘫患者
  • 3篇介导
  • 3篇监护
  • 3篇监护病房
  • 3篇高位截瘫
  • 3篇高位截瘫患者
  • 3篇病房
  • 3篇创伤
  • 3篇创伤性
  • 2篇休克

机构

  • 20篇深圳市第二人...
  • 4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四...

作者

  • 21篇李明利
  • 18篇吴明
  • 17篇冯永文
  • 7篇崔曼丽
  • 6篇曾晶晶
  • 4篇李丹卉
  • 4篇李颖
  • 4篇李颖
  • 4篇曾晶晶
  • 3篇何云
  • 2篇刘名倬
  • 2篇李郁葱
  • 2篇朱峰
  • 2篇刘芬
  • 2篇彭凌华
  • 2篇赖凯
  • 2篇于丛
  • 2篇何云
  • 1篇李嵩山
  • 1篇吴素双

传媒

  • 4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护理学报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联合促表皮生长因子治疗Ⅱ度烧伤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Ⅱ度烧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Ⅱ度烧伤病人96处烧伤创面根据烧伤程度依纳入顺序按单双号均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浅Ⅱ度烧伤创面每组35处,深Ⅱ度烧伤创面每组13处,研究组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换药治疗,对照组用磺胺嘧啶银乳剂换药,观察每组病人创面愈合和细菌培养转阴情况。[结果]创面干燥时间、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率等项目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用于Ⅱ度烧伤创面换药治疗,疗效优于磺胺嘧啶银乳剂且不良反应更少。
金丽华林瑞琼吴光凤吴素双李明利
关键词:烧伤磺胺嘧啶锌磺胺嘧啶银
FloTrac/Vigileo监测液体复苏对外科脓毒性休克患者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观察FloTrac/Vigileo监测液体复苏对外科脓毒性休克患者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07~2011-07外科脓毒性休克需机械通气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液体复苏,维持MAP 65~90 mm Hg,CVP 8~12 mm Hg,尿量>0.5 Ml/(kg·h).观察组采用FloTrac/Vigileo持续监测,维持心脏指数(CI)2.5~4.0 L/(min·m2),每搏量(SV)60~100 Ml/次,每搏变异度(SVV)〈13%,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观察早期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氧代谢的影响.结果 ①液体复苏均能提高CVP、MAP及尿量(P〈0.05或P〈0.01);②液体复苏后两组在6、12、24 h氧输送(DO2)显著增加(P〈0.01),氧消耗(VO2)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摄取率(ERO2)显著降低(P〈0.05);③液体复苏均能使对照组和观察组ScvO2升高,并使ScvO2〉70%的时点分别在12 h、6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在6、12、24 h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传统液体复苏比较,FloTrac/Vigileo通过实时监测CI、SV、SVV、ScvO2,提高DO2,降低ERO2,增加血乳酸清除率,改善组织灌注.
崔曼丽吴明曾晶晶李明利何云李颖冯永文
关键词:FLOTRAC/VIGILEO脓毒性休克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响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调查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早期(2周)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01-2015-05收治的169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2周时的结局分为存活组(141例)和死亡组(28例)。其中男性127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78.6±12.8)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判定与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早期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术中液体晶/胶体比、初始抗菌药物治疗不适当、1周内CD4和CD8细胞变化值、术后第3天液体净量、腹腔感染灶引流不充分是影响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存活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6.8±11.3)h、1.17±0.03、11例、105±36、88±26、(-839±217)mL和7例,死亡组分别为(68.2±8.2)h、3.13±0.18、7例、-52±12、-54±19、(1438±178)mL和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病至手术的时间(OR=3.791,95%CI:1.703-8.440,P=0.001)、腹腔感染灶引流不充分(OR=10.277,95%CI:1.416-73.847,P=0.021)、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OR=46.744,95%CI:5.746-380.240, P=0.000)是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早手术、充分引流感染灶是患者存活的前提,术中放置肠内营养管、尽早肠内营养是患者存活的最重要方面,术后的器官功能支持是患者存活的主要手段,同时应兼顾围手术期的液体管理、动态监测CD4/CD8的变化。
吴明赖凯任迪李明利曾晶晶吴乐锋何云冯永文
关键词:严重腹腔感染早期预后
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重症医学科2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均〈750ml/m^2,以ITBVI850~1000ml/m^2作为复苏终点。以晶胶比3:1为界,将患者分成低晶胶比组(13例)和高晶胶比组(11例),观察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即刻(0)、24、48、72h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膀胱内压(ICP)、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热稀释法测定EVLWI,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NP。结果①早期采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均可改善SAP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②复苏后72h高晶胶比组总液体量[(16438±1758)ml]、晶体液量[(13459±425)ml]及晶/胶比值(4.50±0.23)均明显高于低晶胶比组[分别为(13895±1783)ml、(6945±454)ml、2.32±0.18,P〈0.05或P〈0.01]。③与低晶胶比组比较,高晶胶比组复苏后48h和72hPaO2/FiO2(mmHg,1mmHg=0.133kPa)明显下降(48h:186.51±42.26比268.35±34.18,72h:172.85±21.50比263.95±24.20),EVLWI、ICP及BNP均明显升高[EVLWI(ml/kg)48h:14.52±1.08比10.40±1.16,72h:14.92±0.86比10.52±1.02;ICP(cmH2O,1cmH2O=0.098kPa)48h:16.23±1.32比13.05±1.70,72h:17.39±1.56比13.42±1.65;BNP(ng/L)48h:424.29±74.25比225.32±53.58,72h:620.49±79.53比288.28±68.78,P〈0.05或P〈0.013。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VLwI与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与ICP、BNP呈显著正相关(r1=0.63,r2=0.56,均P〈0.01)。结论对SAP患者早期应监测EVLWI、ICP及BNP以指导液体复苏,且宜采用提高胶体比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
冯永文吴明曾晶晶李颖李明利崔曼丽
关键词:血管外肺水指数膀胱内压B型钠尿肽
胃液酸度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胃内条件致病菌的影响
李颖冯永文吴明曾晶晶李明利何云崔曼丽
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胃液真菌鉴定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与鉴定重症监护病房(ICU)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胃液pH值与真菌类型及耐药情况,探讨ICU患者胃液pH值与真菌的直接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160例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48h的重症患者。通过鼻胃管收集其胃液样本,用精密pH试纸测定胃液pH值;依胃液酸度将样本分为pH值≤2.0、pH值2.1~3.0、pH值3.1~4.0、pH值4.1~5.0、pH值5.1—6.0、pH值6.1~7.0组;同时进行胃液真菌培养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胃液酸度对胃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再按照患者28d存活情况分成存活组(102例)和死亡组(58例),分析组间胃液真菌分布及临床意义。结果①胃液pH值〈4.0时,几乎无真菌生长;随着胃液pH值的增大,真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②胃液总样本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7.9%(55/197),其中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8.2%(21/55)和61.8%(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③存活组与死亡组真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40.0%(22/55)和60.O%(33/55),其中存活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分别为54.5%(12/22)和45.5%(10/22),死亡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分别为27.3%(9/33)和72.7%(24/33)。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耐药率分别在4.7%~14.3%(平均10.1%)和0—60.O%(平均28.5%)。结论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胃液真菌培养阳性率随着胃液pH值的增大而明显升高;非白色念珠菌是胃液培养的主要真菌,其耐药率高于白色念珠菌,数量增加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冯永文吴明李颖曾晶晶李明利何云李丹卉崔曼丽
关键词:人工气道重症患者
胃液酸度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胃内条件致病菌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胃液酸度和胃内条件致病菌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8-12~2010-12收治的建立了人工气道〉48 h的80例重症患者,共收集107个胃液样本,用精密pH试纸测定胃液pH值,依胃液酸度将标本分为6组,同时做胃液细菌真菌培养.结果 ①107个胃液样本中有63个培养出细菌或真菌(58.8%).63个胃液培养阳性的样本中共培养出96株细菌,其中G^- 菌、G^+菌、真菌分别占49.9%、22.8%、27.2%.②Ⅰ、Ⅱ、Ⅲ、Ⅳ、Ⅴ、Ⅵ组胃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0、25%、28.5%、62.5%、75%、81.8%.③我们发现在pH值为4时变化较大,重新将样本分成pH值≤4.0与pH值>4.0两组,胃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7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P〈0.01).结论 建立了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胃液微生物培养主要以G^- 菌为主,随着胃液pH值的升高,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尤其是胃液pH值>4时,培养阳性率高达60%以上.对于该类患者宜加强监测胃液pH值,防止胃内条件致病菌的定植.
冯永文吴明李颖曾晶晶李明利何云崔曼丽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条件致病菌胃液PH值人工气道
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人工气道的类型选择
目的探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人工气道建立的类型选择。方法通过观察急性严重创伤导致颈椎或高位胸椎骨折或脱位11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损伤平面在人工气道类型选择中的作用及最初人工气道类型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结果...
吴明冯永文李丹卉李明利
文献传递
巨噬细胞胆碱能通路对急性缺糖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胆碱能通路对急性缺糖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肾内巨噬细胞,构建巨噬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体系及缺糖缺氧(OGD)细胞模型,据处理不同将细胞分为OGD组、乙酰胆碱(ACh 100μmol/L)+OGD组和ACh+加兰他敏(Gal 10μmol/L)+OGD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的表达;MTT法检测肾小管细胞活力;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胆碱酯酶(AChE)m RNA和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AChE活性。结果 ACh+OGD组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OGD组,加入Gal之后,TNF-α和IL-1β水平进一步下降;ACh+OGD组肾小管活力高于OGD组,加入Gal之后,肾小管活力进一步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之间巨噬细胞ACh E m 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GD组比较,ACh+OGD组与ACh+Gal+OGD组肾小管细胞活力减弱,但ACh+OGD组与ACh+Gal+OG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8)。结论 ACh和Gal可抑制肾脏巨噬细胞分泌炎性介质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轻急性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调控巨噬细胞的胆碱能通路可能是未来急性缺氧性肾损伤的治疗方向。
吴明吴乐锋陆俊福李明利李赟徐迹刘文兰刘芬冯永文
关键词:炎症介导素类肾小管
急性缺糖缺氧通过增强胆碱酯酶表达促进肾小管细胞的炎性损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糖缺氧导致肾小管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肾内巨噬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构建两者共培养(transwell)模型,细胞分成对照组及缺糖缺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组,给予缺糖缺氧处理细胞1h后再正常培养24h,ELISA法检测两组上清液TNF-α,IL-1β和IL-10的浓度,噻唑蓝(MTT)检测肾小管细胞活力及RT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ChE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共培养上清液中,对照组与OGD相比,TNF-α(pg/ml):(231.67±36.28)VS(428.67±43.16)(P<0.05),IL-1β(pg/ml):(116.67±21.64)VS(219.63±43.86)(P<0.05),IL-10(pg/ml):(235.67±39.35)VS(432.67±49.72)(P<0.01)。肾小管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分别为(88.41±18.25)VS(46.98±13.87)(P<0.01),OGD组巨噬细胞AChE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上调了(3.82±0.73)和(2.17±0.46)倍(P<0.01)。结论急性缺糖缺氧增强了肾脏巨噬细胞胆碱酯酶的表达,通过炎症介质,介导了急性缺糖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
吴明吴乐锋李明利陆俊福赖凯徐迹刘芬冯永文
关键词:缺糖缺氧胆碱酯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