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霞

作品数:41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1篇细胞
  • 19篇病理
  • 18篇淋巴
  • 18篇淋巴瘤
  • 16篇临床病理
  • 14篇细胞淋巴瘤
  • 10篇预后
  • 10篇免疫
  • 8篇病理学
  • 7篇肿瘤
  • 7篇临床病理学
  • 7篇弥漫
  • 6篇临床病理特征
  • 6篇免疫表型
  • 6篇基因
  • 6篇表型
  • 6篇病理特征
  • 5篇弥漫性大B细...
  • 5篇母细胞
  • 4篇分子

机构

  • 38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复旦大学附属...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广州金域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38篇李新霞
  • 24篇张巍
  • 16篇马志萍
  • 11篇崔文丽
  • 11篇桑伟
  • 7篇马遇庆
  • 7篇刘霞
  • 5篇师晓莉
  • 5篇庞雪莲
  • 5篇李俊芝
  • 5篇古丽那尔·阿...
  • 4篇李巧新
  • 4篇苗娜
  • 4篇陈瑢
  • 3篇刘波
  • 3篇王蕾
  • 3篇张兴艳
  • 2篇杨文涛
  • 2篇郑树涛
  • 2篇闫淑芳

传媒

  • 13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新疆医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地区1831例淋巴瘤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收集本院十年间1831 例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组织病理学类型,患者民族、年龄及性别构成比例,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地区淋巴瘤流行病学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7 年1 月~2018 ...
艾江努尔兰牛静李思静高海霞张巍李新霞
关键词:淋巴瘤WHO分型流行病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的比较研究
张巍王雯李新霞马遇庆刘霞哈德提·别克米托夫桑伟
主要技术内容:在新疆地区建立标准化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实验室检测体系:全自动免疫组化检测系统和分子病理室。分析和比较不同人群乳腺癌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组织学类型和分级以及分子分型的异同点,分析与临床治疗和...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
病理取材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病理取材盒,包括取材盒本体、横向轴、纵向轴和标本夹,取材盒本体的开口向上,取材盒本体内分布有至少一个横向轴和至少一个纵向轴,每根横向轴和纵向轴上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滑套,所述滑套能沿相应...
崔文丽张巍李新霞马遇庆郑树涛庞雪莲马志萍周剑
文献传递
头颈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头颈部原发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为预后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血液科、肿瘤科连续确诊为头颈部原发结外DLBCL的患者62例。结果DLBCL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中位年龄为58岁;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可见星空现象、凝固性坏死,核分裂像和凋亡小体易见;Han’s分型GCB型23例,ABC型34例,无法分类的5例;MYC/bcl-6基因重排双打击淋巴瘤(MYC/bcl-6 DHL)2例,其中1例为双打击合并三表达。Ann Arbor分期早期20例,晚期42例,早期和晚期死亡百分比无差异(χ^(2)=0.707,P=0.400>0.05),早期比晚期的中位生存期长。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病毒阳性者2例,中位生存期51个月;EB病毒阴性者31例,中位生存期24个月。生存分析提示:综合治疗方式比手术或化疗的预后好(χ^(2)=8.554,P=0.003<0.05)。结论DLBCL患者综合治疗方式比单纯手术或化疗预后好,期待早期在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疗。
闫淑芳闫淑芳刘波刘波李新霞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PCNS-DLBCL组织30份,采用HE染色及En Vision二步法观察PCNS-DLBCL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单因素分析患者发病年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体能状态(PS)评分、治疗方式、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PCNS-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升高、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免疫表型以non-GCB型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IPI评分、PS评分、治疗方式、免疫表型与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2分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 PCNS-DLBC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长期生存率低,预后较差;IPI评分与患者预后有关。
陈瑢韩敬力师晓莉马志萍李新霞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表型预后
伴有c-MYC易位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2021年
目的观察伴有c-MYC基因易位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SHL)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前血液指标,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48例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石蜡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蛋白及基因检测,电话随访。结果 FISH筛选出的37例SHL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24例,中位年龄55岁。免疫表型:GCB型16例,non-GCB型21例,Bcl-6、Bcl-2、c-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5.68%(28/37)、24.32%(9/37)、45.95%(17/37)。Bcl-2蛋白高表达组、单核细胞数计升高组及功能状态评分≥2分组预后较差(P <0.05);<60岁组预后优于≥60岁组(P=0.000);中位生存期18个月,2年OS率为43.24%(16/37)。结论 Bcl-2蛋白表达组、单核细胞计数升高组、高功能状态评分组及≥60岁组与患者预后较差有关:年龄是影响SHL的独立预后因素,应用FISH技术精确诊断DLBCL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更加全面认识SHL。
刘波闫淑芳李思静马志萍杨美虹张倩李新霞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MYC基因易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3例组织形态符合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病理改变,同时具有新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可排除B系、T系、髓系和NK细胞来源,分别为CD56+CD4+CD123+TdT+CD43+CD68+、CD56+CD4+CD123-TdT+CD43+CD68-和CD56+CD4+CD123-+TdT--CD43+CD68+。例1患者患病5年后累及骨髓,经化疗病情较稳定;例2和例3患者分别于发病5个月和2个月后死亡。结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是一组异源性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
桑伟王朝夫成宇帆刘霞李新霞古丽那尔·阿布拉江李俊芝张巍
关键词:皮肤肿瘤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免疫表型分型预后
746例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临床发病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2011年我科诊断的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746例,分析其发病特点。结果肝脏肿瘤发病位于前九位的依次为肝细胞癌(43.4%)、血管瘤(37.3%)、肝内胆管细胞癌(5.8%)、转移性肿瘤(3.8%)、造血和淋巴样肿瘤(1.1%)、胆道乳头状瘤病(0.94%)、局灶性结节状增生(0.94%)、肝细胞不典型增生(0.67%)和不典型增生结节(0.54%);本组未发现孤立性纤维肿瘤、淋巴管瘤病、假脂肪瘤、胚胎性肉瘤、Kaposi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肉瘤、癌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卵黄囊瘤和横纹肌样瘤;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69岁,男性比女性高发,肝内胆管细胞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血管瘤发病年龄高峰为30~49岁,女性比男性高发;转移性肿瘤发病高峰为40~5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结论肝脏肿瘤发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来源于上皮的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的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桑伟哈德提.别克米托夫陈兰何方平王成辉张巍李新霞
关键词:肝脏肿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与EB病毒相关性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EB病毒编码mRNA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cl-6和C-MYC基因重排,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1.5∶1.0。中位年龄53(24~76)岁。患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可见凝固性坏死及血管中心性-血管破坏性生长,有较多核分裂象和凋亡小体,常见血管周淋巴细胞套。免疫表型:生发中心( GCB)型6例,非GCB型24例,bcl-2、bcl-6、C-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3.3%(16/30)、80.0%(24/30)、20.0%(6/3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l-2、bcl-6、C-MYC基因重排阳性率分别为3.3%(1/30)、16.7%(5/30)、6.7%(2/30)。仅1例检测出EBER阳性。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19例(63.3%),2~3分11例(36.7%)。患者性别、民族、初次就诊时存在B症状、发病部位、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沉、β2微球蛋白含量、bcl-2蛋白表达、bcl-6蛋白表达、Ki-67阳性指数及分子遗传学改变与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60岁组、功能状态(PS)评分0~1分组及IPI评分0~1分组患者预后较好(P<0.05);免疫分型GCB型组预后优于非GCB型组( P=0.013);术后加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化疗组的预后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组(P=0.006),术后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其中16例在1年内死亡,1年生存率为46.7%。结论年龄、临床功能状态评分、IPI评�
马志萍艾尼瓦尔·巴巴依刘志英师晓莉崔文丽张巍李新霞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免疫表型分型基因MYC基因预后
PRDM1基因失活对C-MYC的调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研究PRDM1基因失活对C-MYC的调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作用,探讨其与免疫分型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DLBCL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10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20例.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20、CD10、MUM1、Ki-67、bcl-6、Blimp1、C-MYC、PAX5蛋白表达,根据Hans分型法进行免疫分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中PRDM1、C-MYC mRNA表达情况.单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从蛋白、mRNA水平分析 PRDM1/Blimp1及C-MYC与预后相关性.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OCI-LY1[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OCI-LY3(non-GCB型)细胞系,RT-PCR和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siRNA转染前后细胞系中 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00例 DLBCL患者中,GCB型27例(27/100,27.0%),non-GCB型73例(73/100,73.0%).Blimp1蛋白在肿瘤中阳性表达26例(26/100,26.0%),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阳性表达20例(20/20,100.0%).PRDM1 mRNA 高表达58例(58/100,58.0%),其中 GCB 型22例(22/27,81.5%),non-GCB型36例(36/73,49.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同时,在mRNA水平,PRDM1在不同免疫分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B症状、原发部位等临床病理参数表达有差异,C-MYC在性别、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血清 LDH水平之间表达有差异, PRDM1与C-MYC 具有显著相关性(χ2=7.648,P=0.006).沉默两个细胞系中 PRDM1基因后,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OCI-LY1细胞系中C-MYC基因和蛋白在转染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表达上调.结论 在DLBCL中PRDM1基因失活所致的C-MYC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DLBCL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证据.同时,PRDM1蛋白及mRNA和免疫分型相关,PRDM1 mRNA是提示不良预后的标志.
张兴艳马志萍崔文丽庞雪莲陈瑢王蕾张巍李新霞
关键词:淋巴瘤基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