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瑜

作品数:71 被引量:242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成像
  • 30篇磁共振
  • 28篇磁共振成像
  • 11篇病变
  • 10篇MRI表现
  • 9篇肿瘤
  • 9篇淋巴
  • 9篇扩散
  • 8篇纤维化
  • 8篇肝纤维化
  • 7篇性病
  • 6篇节性
  • 6篇结节
  • 6篇结节性
  • 6篇结节性病变
  • 6篇肺内
  • 6篇肺内结节
  • 6篇肺内结节性病...
  • 5篇腮腺
  • 5篇细胞

机构

  • 28篇河南科技大学...
  • 2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7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64篇李新瑜
  • 27篇张雪林
  • 18篇孙聚葆
  • 13篇杨静
  • 9篇韩路军
  • 7篇许晓亮
  • 6篇熊伟
  • 6篇詹浩辉
  • 5篇杨静
  • 4篇黄咏文
  • 4篇张玉忠
  • 4篇李珂
  • 4篇曲华丽
  • 4篇张静
  • 4篇宋海乔
  • 4篇邱士军
  • 4篇杨静
  • 3篇陈殿森
  • 3篇李明霞
  • 2篇倪莉

传媒

  • 12篇临床放射学杂...
  • 6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最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在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0例(26个病灶)颈部淋巴瘤和18例(34个病灶)转移性淋巴结患者MRI图像,测量并比较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最小ADC值。结果颈部淋巴瘤最小ADC值低于转移性淋巴结最小ADC值,分别为(0.58±0.12)×10-3mm^2/s、(0.76±0.16)×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小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
鲁果果孙聚葆李新瑜杨静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脑代谢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月经性偏头痛(menstrual migraine,MM)患者发作间期不同脑区代谢特点。方法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测36例MM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NC)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丘脑的NAA、GABA、Glx、Cho、mI、Cr峰下面积,同时计算各代谢物与Cr的比值。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探索代谢物指标与病程、发作频率和疼痛强度的相关性。结果1)代谢物比值比较:MM组左侧mPFC Cho/Cr值降低(P=0.003),余代谢物比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丘脑NAA/Cr、GABA/Cr、Glx/Cr、Cho/Cr、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MM患者左侧mPFC Cho/Cr与发作频率呈负相关(r=-0.398,P=0.018),左侧丘脑Glx/Cr与疼痛强度呈正相关(r=0.347,P=0.020)。结论MM患者发作间期存在神经元功能障碍,其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易感因素。
郝会粉李新瑜李莹莹李明霞左伟龙刘晴晴
关键词:脑代谢月经性偏头痛
脑淋巴瘤病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脑淋巴瘤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结合我院3例脑淋巴瘤,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脑淋巴瘤的文献,筛选后提取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50例),加我院3例,共分析53例脑淋巴瘤。53例中,男女比例0.96∶1,年龄19~85岁,平均(48.0±20.4)岁。临床以进行性认知下降(50.9%,27/53)和步态不稳(37.7%,20/53)为主要表现。首次MRI检查92.5%(49/53)的患者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深部白质非对称性弥漫性信号异常,其中47.2%(25/53)的患者同时有幕上及幕下浸润。首次MRI增强扫描常表现为无强化(60.4%,32/53)或轻微线样或补丁样强化(39.6%,21/53)。脑淋巴瘤有沿皮质脊髓束侵犯的趋势,可累及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甚至脊髓。结论:脑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认识,及早活检,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李新瑜杨静许晓亮鲁果果王轩轩孙聚葆
关键词: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CT、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1例小肝癌患者的平扫及动态增强CT、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有无包膜等。结果CT检查28例29个病灶,平扫以低密度为主;MRI检查17例18个病灶(包括4例已做CT检查的病人),平扫T1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全瘤性强化CT15例、MRI13例,等密度或等信号CT4、MRI4,延迟扫描为低密度或低信号CT25例、MRI12例;13例在延迟期可见假包膜强化。结论动态增强三期扫描能够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及与肝脏其他病变的鉴别能力。
马艳张雪林李新瑜张琳苏欢欢詹传银
关键词:小肝癌磁共振成像
常规MRI联合最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最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0例(26个病灶)颈部淋巴瘤和18例(34个病灶)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MRI图像特点,同时测量并比较颈部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最小ADC值。结果:颈部淋巴瘤组囊变发生率(8%)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53%,P<0.05);淋巴瘤组病灶周围渗出发生率(27%)低于转移性淋巴结(38%,P>0.05)。淋巴瘤组最小ADC值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最小ADC值,分别为(0.58±0.12)×10^(-3)mm^2/s、(0.76±0.16)×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最小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
鲁果果孙聚葆李新瑜杨静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的不典型CT、MRI表现。6例均行MR平扫,4例行MR增强扫描,2例同时行CT平扫。结果 6例CNC在发生部位或信号(密度)/强化方面均有不典型表现。一类是发生部位少见,1例(4岁)位于第四脑室,T1WI呈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并见瘤周水肿;1例位于透明隔及双侧侧脑室体部前2/3;1例肿瘤自右侧丘脑向侧脑室内生长;另一类是信号(密度)/强化表现不典型,1例肿瘤位于第三脑室Monro孔区,MR平扫表现为环状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显著强化;另2例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1例CT示肿瘤内大片状钙化,另1例CT示大面积瘤卒中。结论 CNC可有少见的不典型影像表现。
杨静孙聚葆宋海乔黄咏文李珂李新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不典型MRI表现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不典型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2003年9月至2009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影像表现不典型的1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首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由2名资深放射医师对MRI资料进行评价,包括瘤灶数目、生长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等。结果17例中8例单发,9例多发。不典型MRI表现主要包括病变部位不典型和信号特点不典型。(1)部位不典型共9例。7例单发,位于脑干3例、大脑半球浅表部位2例、小脑半球1例、鞍区1例;2例多发,均表现为单纯室管膜下多发结节不伴脑实质异常。6例单发及2例多发病灶均呈结节样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均匀强化。(2)信号特点不典型共10例。①散在斑片状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同程度补丁样或线样强化,共6例,1例单发于脑干、5例多发以幕上白质为主;②弥漫白质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无具体瘤灶,增强无强化,共2例;③结节样病变,内部信号欠均、可见钙化1例,明显囊变坏死1例(增强扫描呈花环状强化)。结论非典型生长部位和信号特点的PCNSL易被误诊或诊断延迟,了解其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特点,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李新瑜孙聚葆杨静熊伟鲁果果陈殿森
关键词: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
基于迁移学习算法开发的人工智能脑积水诊断模型的临床应用
2021年
目的利用迁移学习算法设计、开发一种人工智能脑积水影像诊断工具,并评价其应用颅脑CT平扫影像诊断脑积水的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常成人及脑积水的颅脑CT影像DICOM数据各1250例,按6∶2∶2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应用Python开发标记工具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标注特征变量,建立自主研发的逐像素ForrestNet-CNN算法模型,并对特征变量进行提取和深度学习。选取影像学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各2名对250例脑积水和250例正常影像进行测试,并与人工智能模型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人工智能模型、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诊断脑积水的敏感性分别为94.4%、92.8%、95.2%和96.4%,特异性分别为93.6%、94.0%、96.0%和97.6%,准确率分别为94.0%、93.4%、95.6%和97.0%。虽然人工智能模型诊断脑积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明显低于副主任医师(P<0.05),但是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可有效地识别脑积水的CT影像特点,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陈宇航林中松李新瑜张亮李小潘郝晓伟程小兵张鸿日
关键词:脑积水CT影像人工智能
3T MR功能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本研究拟采用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化传递成像及T2mapping等功能成像方法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以筛选出诊断准确性较高、实用性较强的成像方法,为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及随访监测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一部分、...
李新瑜
关键词: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磁化传递成像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获取门静脉、肝、脾的TIC,评价峰高、TTP、信号上升最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最大斜率(MSD)等TIC量化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评价TIC斜率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力。结果各ROI的TIC曲线的峰高、MSI、肝脾的MSD均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r为-0.446~-0.800),TTP与之呈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P<0.05,r>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轻度肝纤维时,各斜率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47~0.783,其中脾MSD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中度以上纤维化(S≥3)时,AUC为0.728~0.877,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脾MSI、脾MSD;诊断肝硬化时,AUC为0.742~0.821,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动脉期脾MSI、脾MSD。结论 MR动态增强TIC能反映肝纤维化进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李新瑜熊伟韩路军张雪林邱士军李绍林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硬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