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思闽

作品数:6 被引量:7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电视
  • 2篇电视剧
  • 2篇题材
  • 2篇情感
  • 2篇媒介
  • 2篇回应
  • 2篇婚恋
  • 2篇婚恋题材
  • 2篇爱情
  • 1篇当下
  • 1篇动员
  • 1篇新媒介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客观性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规范
  • 1篇亚文化
  • 1篇中立
  • 1篇社会科学方法
  • 1篇社会科学方法...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李思闽
  • 1篇王洪喆
  • 1篇吴靖

传媒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新闻战线
  • 1篇北大新闻与传...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价值无涉”话语反思及对新闻客观性的启示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将有关学者的素养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思想——"价值无涉"视为一种话语,试图通过考察其话语生成的历史语境,来分析有关价值无涉学术困境的实质,并期望借此对同为行业规范理念的新闻"客观性"原则提供一些认识论层面的启发。
李思闽
关键词:学术规范社会科学方法论
作为“商品”的爱情--婚恋题材电视剧对中国当下情感现代性因境的回应
李思闽
作为“商品”的爱情——婚恋题材电视剧对中国当下情感现代性困境的回应
吉登斯曾经说过,现代性的影响不仅仅发生在经济、政治等公共领域,它也给私人生活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我们的个人生活以及最私密的婚恋都已经被纳入了现代性轨道。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其造成的...
李思闽
关键词:婚恋题材电视剧爱情婚姻观
从“迷妹”到“小粉红”:新媒介商业文化环境下的国族身份生产和动员机制研究被引量:73
2016年
"帝吧出征"事件在媒介舆论场中引起的震惊体验,刷新了文化精英和学界对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网络亚文化人群的认识,也带出了过往中国互联网和民族主义研究的理论和认知盲点。本研究从这一盲点出发,通过历史梳理,以及针对这一人群的在线多址民族志与生活史访谈为主要研究工具,尝试发展出一套"中层解释"——后现代商业文化语境下知情的民族主义者,用以描述在新媒体和流行文化工业环境下,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文化与集体身份生产机制,同时,结合宏观的结构和历史化要素,讨论其未来可能的流变、潜能及限定。
王洪喆李思闽吴靖
关键词:网络民族主义
佛教的数字化生存:对北京龙泉寺宗教媒介实践的考察
2017年
宗教复兴是当前世界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其高度媒介化的特征迫使媒介研究学者必须去探寻宗教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宗教何以需要媒介、如何使用媒介,而媒介又如何影响与塑造宗教实践,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本研究以龙泉寺作为个案,深入到宗教机构内部,通过对龙泉寺的实地考察、龙泉寺媒介活动的参与式观察、龙泉寺相关媒体文本的文本分析以及对龙泉寺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试图呈现龙泉寺的媒介使用态度、动机与行为,勾勒出数字媒介时代宗教传播的模式、方法和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理解宗教在现代中国人的公共生活中的位置。
李思闽
关键词:世俗化另类媒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