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X线
  • 1篇动脉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影像表现
  • 1篇造影
  • 1篇韧带
  • 1篇图像
  • 1篇图像质量
  • 1篇前交叉韧带
  • 1篇粥样斑块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前交叉...
  • 1篇小肠
  • 1篇小肠病
  • 1篇小肠病变
  • 1篇小肠疾病
  • 1篇颅外

机构

  • 5篇吉林市第二中...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李四海
  • 4篇孙划
  • 1篇范玉兰
  • 1篇杨湘山
  • 1篇陈然
  • 1篇耿丽莉
  • 1篇徐秉权
  • 1篇聂俊杰
  • 1篇李海波
  • 1篇李海峰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数字X线摄影系统CR和DR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阐述CR/DR各自的特点,并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方法:对CR/DR的成像原理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R比CR性能更稳定。结论:DR/CR均提高了图像的质量,两者各有其优缺点。
李海峰孙划李四海
关键词:X线影像增强
高千伏技术在CR检查中对被检者吸收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千伏技术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对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2例被检者以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千伏技术(60~80kV)摄影,研究组采用高千伏技术(120kV)摄影。使用ToshibaDCW-20AX线机和KodakDirectViewCR975系统对被检者进行胸部摄影,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由甲乙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获得的CR图像质量以5分制作为等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3分的图像被认为临床可接受,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果研究组X线吸收剂量为(0.22±0.03)mGy,对照组吸收剂量为(0.63±0.18)mGy(P<0.05);医师甲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为3.88±0.50和4.19±0.54(P>0.05),医师乙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为3.81±0.54和4.12±0.62(P>0.05)。结论与一般千伏技术比较,高千伏技术具有低辐射剂量及高分辨率的优点,因此在CR检查中使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明显降低,且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李海波孙划杨湘山李四海
关键词:高千伏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I成像技术与损伤影像表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①寻求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成像的最佳成像方法 ;②分析ACL损伤的核磁共振(MRI)表现,积累经验,为临床诊断ACL损伤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经关节镜检查及手术证实的42例ACL损伤患者的膝关节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CL在屈曲位斜矢状面上完整显示率达95%。显示ACL损伤的直接征象38例;间接征象:"对吻性"骨挫伤33例;Notch征31例;胫骨前移15例,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25例,后交叉韧带角<105°为30例。结论 ACL在屈曲位斜矢状面显示最佳;ACL的形态,走行及信号变化的直接征象对ACL损伤的诊断最具有诊断意义,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可作为辅助手段。
陈然孙划李四海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对5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颅外段颈动脉MSCTA检查,评价颈动脉斑块数目、性质、部位、强化及血管狭窄程度。结果共发现斑块131个,硬斑块101个,28例发现软斑块30个,其中4例发现溃疡斑。斑块分布于颈动脉起始部16个,颈总动脉13个,颈动脉分叉部76个,颈内动脉26个。增强后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血管狭窄59支(10例为多支狭窄),轻度狭窄31支,中度狭窄19支,重度狭窄7支,完全闭塞2支。结论 MSCTA评价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的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为临床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
聂俊杰李四海徐秉权范玉兰厉伟峰
关键词:颈动脉血管造影粥样斑块X线计算机
16层螺旋CT检查技术对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小肠非肿瘤性疾病11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维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十二指肠憩室5例,C rohn病3例。良性肿瘤8例,其中间质瘤6例,腺瘤1例,错构瘤1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腺癌8例,间质瘤1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结论 16层螺旋CT口服等渗甘露醇充盈肠腔并作增强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耿丽莉孙划李四海
关键词:小肠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