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
-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文登整骨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比较经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资料,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采用经跗骨窦入路或外侧扩大入路治疗的87例(100足)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跗骨窦入路组和外侧扩大入路组.经跗骨窦入路组共44例(48足),按照Essex-lopresti分型,舌形骨折18例(19足),关节面压缩骨折26例(29足);外侧扩大入路组共43例(52足),按照Essex-lopresti分型,舌形骨折15例(20足),关节面压缩骨折28例(32足).根据术后X线影像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进行最终功能评定.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骨折均于3个月内愈合.经跗骨窦入路组术后,Bohler角为10°-41°,平均23.5°;Gissane角为98°-141°,平均120.4°;AOFAS评分为76-100分,平均91.6分;其中优29足,良17足,可2足.外侧扩大入路组术后,Bohler角为8°-44°,平均24.6°;Gissane角为102°-136°,平均118.3°;AOFAS评分为72-100分,平均89.4分;其中优28足,良21足,可3足.两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扩大入路组2例患者伤口进行了清创手术.结论 经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均能有效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关节内骨折,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疗效相当.经跗骨窦入路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一项微创、安全、有效的替代技术.
- 孙晋客刘晓静王晨霖李嘉梁晓丽
- 关键词:跟骨骨折
- 手法整复结合经皮撬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1
- 2008年
- 李嘉杨茂清
- 关键词:中医正骨术撬拨法
- 经跗骨窦扩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扩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12采用经跗骨窦扩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42例(46足),分析术后放射学结果、疼痛VAS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4(12~3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术后SandersⅡ型骨折(28足)关节面均达到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SandersⅢ型骨折中,14足关节面达到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4足关节面移位2~4 mm。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Bohler角分别为14°~38°(26.9±5.2)°和12°~38°(26.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2(0.6±0.3)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27足,良15足,可4足,优良率91.3%。36例恢复受伤前工作或活动水平。结论经跗骨窦扩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伤口并发症少见,是微创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良好选择。
- 孙晋客李嘉鞠海洋刘晓静张静
-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
- 内外侧双入路全螺纹柱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距骨颈骨折28例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入路全螺纹柱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内外侧双入路全螺纹柱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结果:术后28例获平均24个月(6~4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3~6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68~92分,平均(80.7±7.5)分;VAS评分0~6分,平均(0.8±0.4)分。8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6例患者出现部分距骨体缺血性坏死。结论:内外侧双入路全螺纹柱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具有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 孙晋客皇甫云波康涵威李嘉
- 关键词:距骨颈骨折骨折内固定术螺钉
-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技巧,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35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岁。受伤至手术2 h^10 d,平均5 d。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3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于术后10~18周(平均12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复位标准评定复位质量:解剖复位30例,复位可3例。根据Baird-Jackson评价系统,总分93.8±5.4,其中优17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但对术者闭合整复技术手法要求较高;骨折端粉碎严重及关节面压缩骨折不适用于该术式。
- 李嘉孙晋客王晨霖
- 关键词:骨折
- 反馈法与经验法促进胫腓骨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反馈控制法及经验法控制胫腓骨干骨折断端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对外固定支架固定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反馈方法控制患者负重行走,对照组采用医生指导患者踩踏体重计获得适宜踩踏力值的感觉后自主控制负重力度行走。对两组12周内达临床愈合的病例数及因治疗失败再次手术治疗的病例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12周内达临床愈合病例8例,占80%,无再次手术病例;对照组12周内达临床愈合病例4例,占40%,再次手术治疗病例2例,占20%。两组患者12周内达临床愈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胫腓骨干骨折早期愈合方面,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反馈法优于经验法。
- 毕宏政杨茂清张峻玮侯金永孙磊于满秋李嘉
- 关键词:骨折愈合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