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泊

作品数:26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癫痫
  • 5篇腹股沟
  • 4篇修补术
  • 4篇疝修补
  • 4篇疝修补术
  • 4篇磷酰胺
  • 4篇环磷
  • 4篇环磷酰胺
  • 4篇腹膜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蛋白
  • 3篇毒性
  • 3篇循环应用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胃癌
  • 3篇戊四氮

机构

  • 1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2篇河北省人民医...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邢台市人民医...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河北省老年病...

作者

  • 26篇李卫泊
  • 11篇尹昱
  • 8篇周保军
  • 7篇马少卫
  • 6篇宋伟庆
  • 6篇蔡建辉
  • 5篇张峻岭
  • 5篇谢绍建
  • 5篇吕佩源
  • 5篇赵文清
  • 5篇段国强
  • 4篇李文玲
  • 4篇梁传栋
  • 3篇李冬斌
  • 2篇樊敬峰
  • 2篇王伟斌
  • 2篇薛平
  • 2篇梁翠萍
  • 2篇王秀芬
  • 2篇杜亚丽

传媒

  • 5篇中华疝和腹壁...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监测用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监测用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针对现有的监控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对淋巴水肿进行预防检测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患者信息调查模块、基线评估模块、随机分组模块、康复评估模块。本发明...
尹昱李卫泊孙增鑫赵振彪闫彦宁宋悦文单明月李慧于靖
文献传递
低剂量循环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循环应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疫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制备DCs疫苗。通过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细胞复制黑色素瘤荷瘤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循环CTX+DCs疫苗组、单次CTX+DCs疫苗组、单纯DCs疫苗组、单纯循环CTX组和单纯荷瘤组,治疗方式为腹腔注射CTX(100 mg/kg)后4 d,经瘤周皮下注射TL-DCs疫苗。每隔7 d治疗1次,共3次。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小鼠存活状况、自身免疫病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末次治疗后第5天处死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淋巴结内CD8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循环CTX+DCs疫苗组抑瘤效果最明显(P<0.01),该组小鼠平均存活期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淋巴结内CD8阳性细胞数量和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应用CTX的各治疗组中均未见免疫性白斑等自身免疫病及明显化疗毒副反应。结论循环应用低剂量CTX可规律调控调节性T细胞Tregs,能显著提高DCs疫苗的疗效。
李卫泊尹昱张峻岭谢绍建周保军宋伟庆蔡建辉
关键词:环磷酰胺树突状细胞黑色素瘤调节性T细胞
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中特征性表达抗原在抗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最新研究显示凋亡并非是一种均一的细胞死亡方式,研究发现:通过高温、射线、化疗药物等一些手段处理肿瘤细胞并引起其凋亡的同时细胞表面表达引起机体免疫攻击的蛋白分子,从而引起抗肿瘤免疫反应,被称为肿瘤的免疫原性死亡。免疫原性死亡的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钙网蛋白、热休克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等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抗原分子能够提高树突状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激活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及其特征性表达抗原为肿瘤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依据和手段。
张峻岭李卫泊李冬斌谢绍建蔡建辉
关键词:钙网蛋白热休克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
5-氟尿嘧啶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该研究应用5-氟尿嘧啶术前化疗观察对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从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的角度探讨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作用,为应用5-氟尿嘧啶术前化疗提供理论依据.结论:5-氟尿嘧啶术前静脉化疗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有...
李卫泊
关键词:5-氟尿嘧啶胃癌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文献传递
手术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手术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SPM)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知状况进行评测,分析不同术前IQ分值、手术侧别、部位、手术预后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访10—24个月,手术总有效率达86.67%;术后认知功能较术前得到改善者占33.33%,下降者占43.33%;颞叶及非颞叶手术均可导致术后认知障碍;术前智商(IQ)≥70的患者术后认知下降率(60%)明显高于术前IQ<70者(26.67%)(P<0.05);左侧手术患者术后认知下降率(50%)明显高于右侧手术患者(35.71%)(P<0.05);预后EngelⅠ—Ⅱ级的患者术后认知改善率(38.46%)明显高于预后EngelⅢ—Ⅳ级的患者(0%),并随着术后病程时间的延长,患者认知功能可得到逐步改善。结论:部分癫痫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得以改善,但仍有不少比例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受损。左侧手术、术前IQ分值较高、术后发作控制不佳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尹昱李文玲赵文清杜亚丽李卫泊王秀芬梁传栋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手术
循环应用低剂量环磷酰胺对黑色素瘤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抗瘤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循环应用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对黑色素瘤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抗瘤作用。方法通过皮下接种黑色素瘤细胞B16制备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对荷瘤小鼠分别经腹腔单次或循环注射CTX,每隔7d给药1次,共3次,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的含量;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将DC与脾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应用ELISA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量;同时测量肿瘤的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观察各组荷瘤小鼠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情况。结果CTX的最佳应用剂量为100mg/kg。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荷瘤小鼠脾脏CD4+CD25+Foxp3+/CD4+的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单次应用CTX抑制Treg的时间较短,而循环应用CTX能够延长对Treg的抑制,使其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循环应用CTX显著提高了荷瘤小鼠脾T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单次和循环应用CTX均未能延缓肿瘤的生长,两组小鼠均未见免疫性白斑及明显的化疗毒副反应。结论循环应用CTX能更加有效地调控Treg,从而促进DC对T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激活,这将会提高DC疫苗的抗瘤效果。
李卫泊尹昱蔡建辉张峻岭谢绍建薛平周保军严丽
关键词:环磷酰胺黑色素瘤调节性T细胞
氢化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组织Ca M、Ca MPKⅡ mRNA动态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氢化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组织钙调蛋白(Ca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PK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法制作小鼠VD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氢化麦角碱治疗组和VD模型组,分别于术后7、14、30 d测试小鼠学习成绩,24 h后测试记忆成绩,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CaM、CaMPKⅡmRNA的动态表达。结果术后7、14、30 d VD模型组海马组织CaM、CaMPKⅡmRNA的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 d氢化麦角碱组CaM、CaMPKⅡmRNA的表达与VD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其表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术后14、30 d氢化麦角碱组CaM、CaMPKⅡ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VD模型组(P<0.05)。结论VD小鼠海马组织CaM、CaMPKⅡmRNA在较长时期内表达减少可能与VD发病相关,而氢化麦角碱可以提高CaM、CaMPKⅡmRNA的表达水平,并改善VD的临床症状。
尹昱李卫泊吕佩源梁翠萍王伟斌樊敬峰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海马钙调蛋白氢化麦角碱
套管分离法用于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124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套管分离法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124例行TEP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套管分离法建立腹膜前间隙,其中单侧疝84例,双侧疝40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建立腹膜前间隙,无腹膜破裂,均成功完成TEP。单侧腹膜前间隙建立时间为(13.6±1.8)min,双侧为(18.5±2.3)min;术中单侧出血为(2.2±0.7)mL,双侧为(2.6±1.1)mL。术后发生阴囊气肿3例,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26(23~29)个月,未见复发和手术区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TEP中采用套管分离法建立腹膜前间隙安全、可行,有助于认识腹膜前间隙的解剖,降低TEP技术难度。
马少卫郑宇李卫泊武华栋宋春义张祥宇赵烁玺王佳周保军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
5-氟尿嘧啶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应用5-氟尿嘧啶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应用5-氟尿嘧啶,周围静脉给药,750mg/d,连用5d后手术。对比分析术前胃镜活检及术后切取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分别应用TUNEL标记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化疗后胃癌细胞凋亡总指数为(10·1±5·3)%,较化疗前凋亡总指数(6·9±3·0)%显著增高,P=0·026。高中分化腺癌组、肿瘤直径<4cm组、未浸及浆膜层组化疗前后凋亡指数差异明显。化疗后增殖总指数为(48·7±13·4)%,较化疗前增殖总指数(58·4±14·8)%显著降低,P=0·0035。化疗前后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氟尿嘧啶术前静脉化疗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5-氟尿嘧啶对分化程度高的胃癌诱导凋亡作用明显。
李卫泊宋伟庆张玉印蔡建辉
关键词:5-氟尿嘧啶脱噬作用增殖细胞核抗原
京津冀疝和腹壁外科联盟第一次学术会议暨2016河北省疝与腹壁外科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7年
“京津冀疝和腹壁外科联盟第一次学术会议暨2016河北省疝与腹壁外科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2月16~1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颐园宾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京津冀疝和腹壁外科联盟培训基地、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石家庄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主办,
马少卫李卫泊陈世文
关键词:腹壁外科京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