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斌
-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喹啉类席夫碱锌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4
- 2016年
- 以喹啉-8-甲醛和苯甲酰肼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席夫碱结构的Zn^(2+)荧光探针N-(喹啉-8-亚甲基)苯甲酰肼(L),用FTIR、NMR对探针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检测Zn^(2+)的机理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化合物L对Zn^(2+)有优良的选择性,最大荧光波长为523 nm,对Zn^(2+)检测限为4.1×10-8mol/L。化合物L与Zn^(2+)形成了物质的量比为1∶1的配合物(L-Zn),其机理为三齿的配体通过喹啉氮原子、席夫碱亚胺氮原子和酰胺羰基氧原子与Zn^(2+)配位,形成稳定的稠环配合物。
- 苏策赵少丹王鹏李冠斌
- 关键词:荧光探针喹啉席夫碱功能材料
- 一种香豆素类锌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2
- 2018年
- 通过Pechmann法使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合成了4-甲基-7-羟基香豆素,再与六次甲基四胺反应,生成7-羟基-4-甲基-8-甲酰基香豆素,最终与吲哚酰肼发生席夫碱反应合成一种香豆素类荧光探针L。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质谱(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发射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手段研究该探针L的结构及其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探针L与Zn^(2+)的配合比为1∶1,对Zn^(2+)的检测限达到3.6×10^(-8)mol/L,降低了对Zn^(2+)的检测浓度,同时探针L对锌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可应用于在生物体内Zn^(2+)的检测。
- 苏策常开善李思良李冠斌张红博白玲玲
- 关键词:香豆素荧光探针锌离子
- (Ti_(1-x)Al_x)N硬质涂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7年
- TiAlN作为一种三元复合纳米涂层材料,具有非常好的性能。该涂层克服了TiN涂层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其硬度远远高于TiN涂层,最高可达47GPa,并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在700℃高温下仍很稳定,而TiN涂层在500℃时就已被氧化。TiAlN涂层还具有抗磨损,摩擦系数小,热膨胀系数及热传导系数低等特性,这些特性与涂层中Al含量的多少有关,Al含量的改变会导致涂层微观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其性能发生变化。氮分压和基底温度对TiAlN涂层的性质有着极其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对TiAlN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对TiAlN涂层的应用,制备方法,结构,抗氧化性及硬度作了简要论述。
- 张飞闫鹏勋陈江涛苗彬彬李冠斌王君
- 关键词:TIALN涂层晶体结构抗氧化性
- 反应磁控溅射沉积Ti_xAl_yN_z热控薄膜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以Ti和Al为溅射靶材料,Ar和N2为溅射气体,在Al基底上沉积TixAlyNz热控薄膜。优化制备薄膜的最佳实验条件。对薄膜进行XRD、XPS分析及热光学测试,研究了TixAlyNz薄膜的结构特点及热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独立Ti、Al靶的磁控反应溅射制备的TixAlyNz热控薄膜,通过控制薄膜厚度与组成,在忽略飞行器内部热作用的条件下其平衡温度为34℃。
- 李智崔敬忠李冠斌梁耀廷
- 关键词:热控XPS分析溅射制备平衡温度靶材料TI
- 变色薄膜用于提高铷钟性能可行性分析
- 光频移是影响铷钟长期稳定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减小光频移的方法包括控制光强和光谱两个方面。本文讨论了通过变色薄膜器件控制光强来消除光频移的可行性。
- 崔敬忠梁耀廷李冠斌涂建辉杨炜达道安
- 文献传递
- 新工科培养模式下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被引量:3
- 2020年
- 为了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现状,然后分析了新工科的核心内涵,最后提出了新工科培养模式下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策略,包括精炼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评价体系,综合考评学生能力。
- 李思良魏云彪王庆利李冠斌苏策
- 色酮衍生席夫碱镁离子荧光探针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6-羟基-3-甲酰基色酮和烟酸酰肼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席夫碱配体6-羟基-3-甲酰基色酮-(烟酸酰基)腙(L)并对其与镁离子配位的荧光探针的性能进行研究利用荧光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该荧光探针分子的结构进行表征和荧光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该配体在431nm处具有较弱的荧光发射峰,镁离子的加入会使431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降低,而在529nm处产生一个新的很强的荧光发射峰,但该配体对其它金属离子无明显的荧光响应;经计算,其检测限可达到9.16×10^(-7) mol/L,结合常数为5.65×10^(-8) mol/L。该配体与镁离子之间形成配位比为1∶1的配合物(L-Mg)其对镁离子的识别机理是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现象。
- 潘博雅梁卫东苏策李冠斌
- 关键词:荧光探针色酮镁离子席夫碱
- 微波炉在流动注射体系中的在线应用被引量:16
- 1996年
- 微波炉在流动注射体系中的在线应用是近10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样品的在线分解和加速流动注射分析中指示反应速度方面获得广泛应用。本文从仪器技术、结果和应用几个方面概述了从1986年以来这项技术的发展。
- 徐燕军李冠斌胡之德
- 关键词:微波炉微波技术流动注射分析
- 微波与FIA联用对药物中维生素C的快速测定被引量:2
- 1997年
- 首次利用实验室自制的微波流动注射分析仪,基于微波场对Vc与钼酸钠反应的加速作用,建立了测定Vc的微波流动注射分析新方法,其线性范围,检测限和分析速度分别为5.00~80.00μg/ml,2.00μg/ml和40次/h.该方法已用于Vc针剂中Vc的定量测定,回收率在93.6%~104.
- 吴晓苑陈兴国李冠斌胡之德
- 关键词:微波维生素C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药物分析
- 镍负载TiO2/聚乙烯亚胺/石墨烯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 2018年
- 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再以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氧化石墨烯为载体,并以硫酸钛和氯化镍为前驱体,利用水热法在180℃下以PEI为交联剂制得镍负载的TiO2/PEI/石墨烯纳米复合催化剂(Ni-TiO2/PEI/RGO)。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TiO2/PEI/RGO纳米复合催化剂中镍负载TiO2纳米粒子与石墨烯能够均匀复合,并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孔径分布主要在4~30nm,比表面积为241.77m2/g,镍的负载量为2.35%(质量分数),二氧化钛的负载量为17.46%(质量分数)。考察了该催化剂在NaBH4存在下对对硝基苯酚(4-NP)还原生成对氨基苯酚(4-AP)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使用Ni-TiO2/PEI/RGO催化剂4-NP降解率为98%,且催化剂重复使用9次后,4-NP降解率仍能保持90%以上。
- 苏策张红博常开善李思良李冠斌
- 关键词:石墨烯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