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斌

作品数:60 被引量:328H指数:12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文化科学
  • 34篇哲学宗教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1篇教师
  • 23篇教育
  • 11篇心理健康
  • 9篇心理
  • 8篇教师教育
  • 7篇心理健康教育
  • 7篇教学
  • 7篇高校
  • 6篇大学生
  • 6篇健康
  • 5篇中介
  • 5篇中介作用
  • 5篇社会支持
  • 5篇自测健康
  • 4篇幸福感
  • 4篇职业幸福感
  • 4篇师范
  • 4篇农村
  • 3篇院校
  • 3篇少年

机构

  • 60篇赣南师范大学
  • 4篇丽水学院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赣南教育学院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60篇李东斌
  • 7篇孙君洁
  • 5篇符太胜
  • 3篇刘敏岚
  • 3篇胡蓉
  • 3篇温义媛
  • 2篇赖月月
  • 2篇王海棠
  • 2篇王培芳
  • 2篇毋静芳
  • 1篇刘于江
  • 1篇夏扉
  • 1篇董晓斌
  • 1篇谢雪梅
  • 1篇朱毅曼
  • 1篇舒国宋
  • 1篇谢本亮
  • 1篇肖灵
  • 1篇黄晓萍
  • 1篇刁艳红

传媒

  • 12篇赣南师范学院...
  • 5篇教育探索
  • 5篇赣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心理学探新
  • 2篇教育导刊(上...
  • 2篇中小学心理健...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心理科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黑河学刊
  • 1篇教育情报参考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职业认同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作用
2022年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611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检验社会支持和工作投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职业认同的教师具有更强的职业幸福感;(2)职业认同通过社会支持和工作投入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会增加教师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最终提升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也会通过提高教师工作投入而使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3)职业认同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工作投入的链式路径对教师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
李东斌李樱楠黄淑媛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社会支持
中学骨干教师人格特质、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被引量:20
2010年
该研究旨在了解中学骨干教师的人格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随机选择参加江西省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培训的286名中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1)中学骨干教师人格特质存在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2)中学骨干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但与性别、学科、教龄、职称等均相关不显著,教龄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呈倒U型曲线变化趋势;3)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感相关显著,稳定性、恃强性、自律性、忧虑性等4种人格特质比其它人格特质更能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变化。结论:中学骨干教师人格特质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人格特质能够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变化。
李东斌邝宏达
关键词:中学骨干教师人格特质一般自我效能感
论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被引量:1
2007年
以生命为视角关注教师的价值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论题.现实中,生命视野下的教师自我价值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旁落与迷失.追寻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巨大的努力: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教师价值;预留教师主体发展空间,拓展教师发展观;反省教师生存方式,确立教师主体生长观念.
谢章莲李东斌
关键词:教师自我价值旁落迷失
回归实践范式的教育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构想被引量:1
2011年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核心是专业实践,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单维度、重知识传授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职前教师的实践贫困。从传统的"技术熟练"范式走向"实践反思"范式,回归教育实践本质,密切联系教育实际,在实践中培养师资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以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前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为目标,借鉴PDS理念建立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的教育实践创新基地是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行方案。
李东斌胡蓉
关键词:教师教育
新生代教师职业认同、职业使命感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基于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中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而80后、90后的年轻教师作为新生代教师,更应该以在教育工作中“挑大梁,担大任”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正确奋斗方向。
章诗毓李云霞王菲李东斌
关键词:聚类分析新生代教师
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概念、发展与实践
2023年
社会情感能力是青少年面向21世纪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对个体未来成就以及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社会情感能力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社会智力”到“社会情感能力”的百年演变,内涵界定众说纷纭。相应的测量工具种类繁多,以CASEL和OECD的测量工具为典型,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借鉴和使用。在系列教育框架模型中,相对系统且影响较大的有CASEL框架、三维框架和学校模型。以社会情感学习课程为主,辅助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建设的干预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社会情感能力跨文化研究推进、本土化研究扩展及中国化实践探索将是未来研究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李云霞李东斌王菲徐枝玲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实践
四-六年级儿童在数学测验自阅卷情境中的说谎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探讨四-六年级儿童说谎行为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选取小学四-六年级共6个班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数学测验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为实验材料,在自阅卷情境中了解四-六年级儿童说谎行为的差异,并探讨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四-六年级的儿童对考试说谎行为的认知和判断已经基本形成;在影响儿童考试说谎行为的三个因素上,自阅卷情境对四、五年级儿童的说谎行为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对六年级的儿童有显著影响。五年级或许是影响儿童说谎因素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或转折点;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因子对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或是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或是不偏爱儿童,都更容易导致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
李东斌毋静芳孙君洁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说谎行为
我国教师发展学校近十年的探索之路被引量:4
2010年
基于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结合我国国情而创建的教师发展学校(TDS),实践中走过近十年的探索之路。回溯历史,陶行知晓庄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蕴涵着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总结经验,教师发展学校之建设经验与目标、架构体系与策略发人深省;展望未来,教师发展学校理应成为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李东斌胡蓉
关键词:教师教育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孤独感的关系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孤独感的关系,选取浙江省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1 368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和UCLA孤独量表分别测量被试的手机依赖程度、社交恐惧情绪和社交回避行为指数,以及孤独感水平。结果表明:大学生MPAI平均得分存在年级差异;同时,女生MPAI平均分显著高于男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呈正相关,也和社交恐惧、社交回避分因子呈正相关;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孤独感在社交恐惧、社交回避与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50%、13.6%。结论表明,社交焦虑、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关系密切,且社交焦虑能够通过孤独感对手机依赖产生正向影响。
孙君洁李东斌虞悦
关键词:手机依赖社交焦虑孤独感中介作用
山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被引量:33
2005年
目的 通过对山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分析山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新特点 ,新趋势 ,并提出对山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方法 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五省 2 0所山区农村中学 5 77名中学生进行测查 ,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山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检出率占 4 9 5 9% ;来自县镇的学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来自乡村的中学生 ;男女生在抑郁及心理不平衡因子上有显著差异 ;初三学生各因子均高于其他年级 ;县乡与年级间及性别与年级间在某些因子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 山区农村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城市学生要多 ;特别是县镇学生、初三年级学生及男生存在着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地域、经济、社会观念等原因造成的。启示我们在城市和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要根据中学生心理表现的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进行教育。对山区农村中学生而言 ,男性县镇的学生及初三学生要特别予以关注。
刘敏岚李东斌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