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加亮 作品数:71 被引量:292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微创切取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报告微创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用等离子射频技术微创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于外踝尖上1~3 cm处反折皮瓣覆盖足踝部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治疗了12例患者,其中足跟部缺损8例,足踝部缺损4例,组织缺损面积5 cm×4 cm^10 cm×9 cm,皮瓣面积6 cm×6 cm^12 cm×11 cm。结果除1例皮瓣边缘1 cm部分坏死外,其余11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减张后二次缝合4例,一期植皮覆盖8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和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微创切取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供区结构,创伤小;用于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外形美观。 杨润功 朱加亮 杨林 王国宝关键词: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踝关节 肘关节骨折患者康复模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术后采用不同康复模式的治疗效果,提出适宜的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模式。方法在9家医院因肘关节骨折129例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现行骨科康复模式,观察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进行术后康复。分别在术后5天、12周、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a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评定,术后12周、24周进行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功能评定。结果 VAS评分观察组:术后5天(3.94±2.12)分,术后12周(1.04±1.46)分,术后24周(0.38±0.76)分;对照组:术后5天(3.12±1.54)分,术后12周(1.12±1.28)分,术后24周(0.75±1.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屈曲和伸直活动度观察组:屈曲术后5天(72.07±28.08)°,术后12周(107.55±24.11)°,术后24周(120.40±22.56)°;伸直术后5天(18.97±18.68)°,术后12周(15.59±17.51)°,术后24周(10.51±14.66)°;对照组(屈曲术后5天(68.24±28.29)°,术后12周(107.50±20.64)°,术后24周(117.82±18.66)°;伸直术后5天(17.54±25.34)°,术后12周(18.24±22.43)°,术后24周(14.27±23.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前和旋后术后5天及术后12周时观察组:旋前术后5天(51.50±30.95)°,术后12周(77.76±13.23)°;旋后术后5天(47.00±30.92)°,术后12周(77.14±15.67)°;对照组:旋前术后5天(42.22±29.67)°,术后12周(74.55±18.52)°;旋后术后5天(41.50±30.31)°,术后12周(71.98±2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时观察组旋前(83.06±7.41)°,旋后(82.77±7.65)°,显著优于对照组旋前(78.30±14.59)°,旋后(73.56±22.67)°(P=0.035,P=0.005)。HSS评分术后12周观察组(77.00±15.06)分,对照组(68.14±19.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HSS评分观察组(89.73±9.1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8.57±20.39)分(P=0.015)。结论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不增加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并能够更好地改善肘关� 李涛 周谋望 侯树勋 吴新宝 田耘 喇高燕 刘京宇 李玲 唐金树 朱加亮 郭险峰 吕艳伟 李淳德 王宁华 谢欲晓 林朋 李中实 海涌 赵会 薛庆云 顾新 马华松 陆明 马远征 李大伟关键词:肘关节 骨折 康复 多中心研究 快速成型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一种快速生成模型或者零件的制造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依靠已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数据,采用材料精确堆积的方式,即由点堆积成面,由面堆积成三维,最终生成实体Ⅲ。依靠此技术可以生成非常复杂的实体,而且成型的过程中不需要模具的辅助^[2]。 白宇哲 朱加亮 杨林 杨润功关键词:脊柱 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2012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导致股骨颈骨折成为老年人残疾的常见原因,而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已经成为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和恢复下肢功能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应用于临床多年,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治疗失败的病例也逐渐增多,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本文回顾性分析近些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刘威 刘斌 朱加亮关键词:术后并发症 人口老龄化 股骨颈骨折 缓解疼痛 下肢功能 后足融合钉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中,对外支架固定融合法及后足踝关节融合髓内钉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早期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白宇哲 杨润功 朱加亮 路遥 色日格楞 杨林 应瑶琪关键词:踝关节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临床效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异体半月板移植的手术适应证、康复训练计划和免疫反应等问题。方法建立国人异体半月板组织库,对12例半月板损伤后切除半月板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实施异体半月板移植微创手术,制定康复计划,观查其临床效果,结合文献讨论异体半月板移植术的围手术期相关问题。结果本组患者均无手术副损伤,早期关节轻度肿胀,无伤口渗液。术后2周,伤口愈合良好。术后6周,关节肿胀基本消失。随访6~17个月(平均10.3个月),患者行走功能正常,膝关节活动度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膝关节疼痛评分(VAS)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1)。Lysholm评分术后明显提高(P<0.05)。术后各项免疫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MRI示移植半月板位置良好,固定可靠。1例患者术后12周关节镜检查,见移植半月板形态正常,与关节囊愈合良好。结论鉴于目前对半月板切除术后(半月板缺损)的并发症治疗存在很大困难,异体半月板移植可能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技术。异体半月板移植可获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临床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但有关异体半月板移植手术适应证、康复训练及远期效果等围手术期的相关问题还需更深入的探讨。 章亚东 侯树勋 张轶超 罗殿中 衷鸿宾 朱加亮 史亚民 张伟佳关键词:半月板 关节镜 手术适应证 康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植入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结合深冻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内植入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LPHP结合深冻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内植入治疗15例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62~85岁,平均73岁。致伤原因:摔伤11例,交通事故4例。所有患者均有骨质疏松,骨折均为粉碎性,内侧壁均缺少支撑,复位比较困难;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折伴肩关节脱位4例。结果手术时间60—180ra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量100~500ml,平均240ml。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免疫排斥反应,无感染、血管及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5—30个月,平均19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未见明显复位丢失和骨折再移位,未见螺钉固定失效或切出,未见肱骨头坏死。术后12个月患肢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LPHP结合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植入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 朱加亮 杨润功 吴克俭 衷鸿宾 左坦坦 侯树勋关键词:肩骨折 骨折 粉碎性 异体半月板库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半月板库,为半月板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我们利用组织库供体来源的优势,结合低温冷冻技术保存半月板,初步建立了异体半月板库。临床进行半月板移植时,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半月板库的记录资料合理选择... 朱加亮 衷鸿宾 侯树勋 章亚东 解英俊关键词:半月板 同种异体 文献传递 同种异体移植材料病毒灭活及其验证 被引量:3 2011年 异体组织移植是目前骨科临床上修复骨或软组织缺损、治疗骨折骨不连、重建肌腱韧带常用的方法.同种异体组织材料是以捐献的供体组织为原料经处理、加工或组成的产品.异体组织材料的临床应用首要问题是安全和有效.异体组织材料的有效性目前已经得到公认.异体骨移植能够替代自体骨进行骨移植,最终被受体骨爬行替代,实现骨的愈合;异体肌腱移植可以重建膝关节的交叉韧带及四肢肌腱;异体半月板移植可以起到自体半月板对膝关节的保护作用.安全性方面主要是疾病的传播,有研究证实,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存在于HIV感染者的骨组织中,并能够通过骨移植传播. 刘斌 朱加亮关键词:同种异体 病毒灭活 异体肌腱移植 异体骨移植 人免疫缺陷病毒 骨科临床 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14例(20个节段)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3.3±12.6岁;2例三节段病变,2例双节段病变,10例单节段病变。硬性致压物分类包括:钙化性椎间盘突出3例、骨赘性椎间盘突出6例、不典型休门氏病合并椎间盘突出3例,椎体后缘离断症2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脊髓或马尾神经症状,其中6例合并神经根性症状。手术先采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突出椎间盘切除减压,继而行全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术。观察术后第2天、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影像学变化,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疼痛症状及功能恢复状况。背痛及神经根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神经学功能评估采用Nurick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胸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更换手术方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胸腰段MRI及CT检查均显示脊髓或马尾神经减压充分,无致压物残留;术后1年随访时,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背痛、神经根性疼痛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术后Nurick评分、mJOA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术后1年较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mJOA平均恢复率72.5%,优7例、良5例、可2例。有2例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未予特殊处理,但随访未见脑脊液漏及假性脊膜膨出发生;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突出椎间盘切除结合全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是� 李振宙 曹峥 赵宏亮 朱加亮 侯树勋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