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光剑

作品数:28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回声定位
  • 4篇翼手目
  • 4篇犬蝠
  • 3篇翼手类
  • 3篇食性
  • 3篇回声定位信号
  • 2篇幼仔
  • 2篇声音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蝙蝠
  • 2篇回声定位叫声
  • 2篇果蝠
  • 1篇大足鼠
  • 1篇大足鼠耳蝠
  • 1篇冬季食性
  • 1篇多样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特征
  • 1篇行为生态

机构

  • 15篇广东省昆虫研...
  • 10篇广西师范大学
  • 7篇海南师范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23篇朱光剑
  • 12篇张礼标
  • 9篇洪体玉
  • 5篇张信文
  • 3篇叶建平
  • 3篇李德伟
  • 3篇曾玉
  • 3篇谭敏
  • 3篇周善义
  • 3篇杨剑
  • 3篇巩艳艳
  • 2篇彭涛
  • 2篇陈金平
  • 1篇沈琪琦
  • 1篇邓广强
  • 1篇刘奇
  • 1篇张光良
  • 1篇张海冰
  • 1篇刘志霄
  • 1篇张树义

传媒

  • 6篇动物学杂志
  • 4篇Zoolog...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第八届全国野...
  • 1篇甲壳动物学分...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足鼠耳蝠幼仔的形态和声音发育
2008年5-8月于广西桂林,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大足鼠耳蝠幼仔的形态和声音发育状况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表明:幼蝠的体重和前臂长增长与年龄均显著相关。刚出生的大足鼠耳蝠幼仔发出调频的、多谐波(5-9个)的隔离声,频率为17...
洪体玉朱光剑韦力周善义张礼标
关键词:大足鼠耳蝠幼仔
海口地区犬蝠冬季食性及栖宿地类型被引量:8
2007年
犬蝠(Cynopterus sphinx)是海口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果蝠,属于近危兽类。对其生态学研究有助于了解犬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为野生动物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从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采用直接观察法、拾遗法、粪便分析法并结合雾网采样法对本地区犬蝠冬季的栖宿地类型及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犬蝠主要栖宿在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大型叶片下以及废弃的房屋中;其食物包括9科11种植物的果实、2科2种植物的叶片和1种植物的茎。
朱光剑唐占辉梁冰张信文
关键词:犬蝠食性
海南岛犬蝠食性、栖息地类型和棕果蝠活动规律的研究
果蝠(Fruitbat)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有10种左右的果蝠(对于确切的果蝠种数国内不同学者从争议),分布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各省,其中犬蝠(Cynopterus sphinx)和棕果蝠(Rouseltus ...
朱光剑
关键词:犬蝠食性无线电跟踪棕果蝠生态学
文献传递
海南岛翼手类地理分布格局和保护策略的研究
张信文李德伟梁素娟曾玉张园朱光剑
(1)海南岛翼手类现有种类、数量及地理分布信息的调查。深入野外,跟踪调查岛上翼手目动物的种类及其分布、栖息地环境组成状况等详细信息,为制定管理和保护计划提供客观资料。(2)海南岛翼手类的现有种类、数量及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
关键词:
关键词:翼手目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
海南省小黄蝠翼型、声音和食性研究
小黄蝠通常分布在一些城乡人居环境中,比如建筑物内、景观树叶下等,但是对其生态习性所知甚少,因而造成对此种蝙蝠的保护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于2005年9月-2006年8月在海南省对小黄蝠的翼型、声音和食性进行研究。对于翼型,...
朱光剑张礼标张树义
关键词:翼型声音食性
文献传递
广州亚运无马疫区病媒动物调查
2011年
2010年广州亚运会马术比赛在广州从化顺利进行。为了建立广州从化无马疫病区,保证此次亚运会赛马项目的顺利举行,我们于2009—2010年在广州从化赛马场周边地区调查了可能携带马疫的鸟类和兽类种类。共调查得到鸟类60种,358个个体;蝙蝠14种,365个个体;野猪16头。采集动物的咽拭子、肛拭子及血液组织样本进行病毒检测,检测了它们可能携带对赛马健康有威胁的日本脑炎、伊氏锥虫、水泡性口炎、尼帕病毒病、西尼罗河热和亨德拉病毒病6种马属动物疫病携带情况,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在广州从化没有发现野生动物携带马属动物相关疫病的病原体存在。这一工作为广州从化建立无马疫区提供了技术参考。
彭涛彭聪沈丹梁卓粤彭南秀胡永辉张海明张海冰朱光剑原丽红陈金平
关键词:广州亚运病毒检测
海南岛翼手目物种多样性的初步调查被引量:4
2008年
2007年7-9月,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海南岛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采集到样本4科7属15种,占海南岛翼手目记录种类的58%,中国翼手目种类的12%,具有比较高的翼手目多样性,其Shannon-Weiner指数(H′)为2.0956,Pielou指数(J)为0.7738.在所采集的翼手目中,洞穴型蝙蝠占优势,有12种,占样本总种数的80%,其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别为1.9337和0.7141.采集到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为中国特有种,犬蝠(Cynopterus sphinx)被列入《中国濒危红皮书》,中蹄蝠(Hipposideros larvatus)和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VU)种,大菊头蝠(Rhinolophusluctus)、中菊头蝠(R.affinis)和犬蝠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近危(NT)种,几乎符合易危(VU)种.最后对区系分布及栖息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作出讨论,并提出对翼手目物种的保护建议.
朱斌良朱光剑李德伟洪体玉张信文
关键词:翼手目多样性
三种恒频蝙蝠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比较
研究蝙蝠在不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的差异,2008年8月至10月期间,将捕捉到的三种恒频蝙蝠——大蹄蝠、中蹄蝠和菲菊头蝠作为实验对象,将蝙蝠放在布袋子内、手持、自由悬挂和分别放飞于大棚子(12.7m×5m&#21...
叶建平周善义朱光剑谭敏洪体玉张礼标
关键词:声音频率回声定位
海南属种新纪录——中华山蝠的回声定位信号、栖息地及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2007年11月,在海南岛脊椎动物调查过程中,于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一处电线杆内捕到1只雄性蝙蝠标本,通过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ND1基因序列鉴定,确认为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山蝠属(Nyctalus)的中华山蝠(N.plancyi),该属、该种均为海南省翼手目新纪录。其主频为33-34kHz,脉冲持续1.3-1.9ms;栖息于电线杆内;与四川中华山蝠DQ435074的ND1一致度达到99%。
朱光剑韩乃坚洪体玉谭敏于冬梅张礼标
关键词:中华山蝠
中国翼手目新记录——马来假吸血蝠被引量:8
2010年
2006年11月26日在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翠鼻峰一无名洞捕捉到1只雄性蝙蝠,体型中等,前臂长60.7mm,体重21.4g。耳大,椭圆形,两耳于前额上方约15%的高度相连,耳屏细长双叉;鼻叶较简单,后鼻叶椭圆形,顶部钝圆、两侧缘向外隆凸,中央具一条显著的纵形隆脊,隆脊下部与隆起的间鼻叶相接,间鼻叶呈三角形,顶部W-形,前鼻叶呈马蹄状,前端紧接吻部;无尾,第二指仅具第一指骨;上门齿缺失,上犬齿前后基部均有一较大的副尖,Pm3缺失,下颚第二前臼齿(Pm3)缺失。经鉴定,该蝙蝠为中国新记录——马来假吸血蝠(Megadermaspasma)。该文给出此蝙蝠的形态与头骨测量数据,并与国内分布的另一种假吸血蝠——印度假吸血蝠(M.lyra)进行了对比。标本保存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张礼标巩艳艳朱光剑洪体玉赵旭东毛秀光
关键词:翼手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