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爱莲
- 作品数:22 被引量:9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山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眼内感染结膜吸吮线虫1例被引量:10
- 2009年
- 1病例
患儿.男,3月龄,深圳人。2008年9月8日因眼部分泌物增多、畏光、红肿,沐浴时父母发现其左眼角有乳白色虫体.先后到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和广州市儿童医院眼科就诊.分别从其左眼内取出虫体4条和2条,但均未对虫体进行鉴定。其后,患儿父母携患儿和1条虫体到本教研室进行确诊。经检查,患儿双眼无异常体征。
- 吕志跃曹爱莲吴忠道
- 关键词:眼内感染结膜吸吮线虫患儿父母婴儿分泌物增多异常体征
- 青蒿琥酯抗弓形虫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03年
- 申川军詹希美杨绍基何蔼郑焕钦张瑞琳李卓雅曹爱莲
- 关键词:青蒿琥酯弓形虫病小鼠动物模型磺胺嘧啶
- 虎纹蛙自然感染裂头蚴的调查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调查广州市自由市场野生虎纹蛙感染裂头蚴的情况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广州市定点专卖场购买野生虎纹蛙,在实验教学中由学生自然处死剥皮后按部位检查分离肌肉中的裂头蚴;并将实验结果与本地居民近期感染该虫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年来共检查野生虎纹蛙978只,阳性蛙402只,感染率约为41.1%;患者的感染与蛙体内的裂头蚴密切相关。〔结论〕在广州市出售的野生虎纹蛙裂头蚴的感染率仍然较高;近年来仍然有感染裂头蚴的新病例出现;有效的实验操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 王玲张瑞琳罗海华曹爱莲何蔼郑小英胡旭初
- 关键词:虎纹蛙裂头蚴病例分析实验教学
- 家猫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调查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分析近15年来家猫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资料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室1991年~2005年期间,在广东省珠江三角州地区随机购买的家猫或家猫肝脏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检查结果;皖鱼苗和小杂鱼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查结果;以及这些实验材料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其间共检查家猫256只,查出阳性150只;检查家猫肝脏638个,查出阳性446个;检查流行区购买的皖鱼苗(长9—12cm)1336条,阳性916条;麦穗鱼等小杂鱼(长3—5cm)517条,阳性114条。[结论]在广东省华支睾吸虫流行区采购的家猫或家猫肝脏,其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近几年仍然很高,应对该病采取积极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剖检查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终宿主或中间宿主等实验动物,对保证教学质量的圆满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张瑞琳曹爱莲刘小星王玲罗海华何蔼郑小英潘实清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 机会致病原虫动物模型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机会性致病原虫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卡氏肺孢子虫为机会致病原虫的代表虫种,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实验课中给实验动物口服免疫抑制剂,学生按时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变化,并称体重后记录。至第3周取卡氏肺孢子虫肺组织匀浆,经右胸注入部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体内。第6周解剖大鼠观察肺部病理变化,并取肺组织制片检查病原体。结果实验组大鼠口服免疫抑制剂醋酸地塞米松,5周后一般状态较差,有明显的脱毛,咳喘等现象;体重由原来的160~180g下降至120~140g;肺组织印片查到卡氏肺孢子虫。对照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体重逐渐增加,由原来的160~180g增至190~210g;一般情况良好,肺印片镜检未发现卡氏肺孢子虫。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观察和检查结果,对机会性致病原虫的致病特点有深刻认识。结论有效的实验操作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 张瑞琳曹爱莲郑小英何蔼潘实清梁炽吴忠道
-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动物模型
- 302例可疑肝吸虫病人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对临床表现或肝胆检查可疑者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肝吸虫病。方法对广东省各大医院送检的可疑肝吸虫病人进行ELISA血清学检测及其部分阳性者作粪便检查的结果对照。结果疑似肝吸虫病者的ELISA阳性率为52.32%,ELISA阳性与粪检阳性对照符合率达97.10%。结论在可疑肝吸虫病人中,有50%以上为抗体阳性,表明对临床可疑患者进行肝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是必要的。
- 曹爱莲张瑞琳郑小英梁炽吴忠道何蔼詹希美
- 关键词:可疑病例肝吸虫病
- 日本血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 (TCT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日本血吸虫 TCTP(Sj TCT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 c DNA文库中扩增出TCTP基因 ORF序列 ,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0中。结果 通过 PCR扩增、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 pc DNA3.0 - TCTP已正确插入 Sj TCTP基因 ORF序列 ,该序列具有 TCTP特征性 TCTP1和 TCTP2结构。结论 Sj TCT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为研究 Sj
- 阮志燕吴忠道李孜徐劲曹爱莲余新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基因克隆
- 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噬菌体抗体基因结构分析
- 2003年
- 目的 对获得的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抗体克隆进行基因分析。方法 将 2株阳性克隆抗体基因进行测序 ,并用 NCBI和 Ig Blast Analysis of Imm unoglobulin sequences中的软件 ,对DNA序列和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 ,并对其二级结构进行了模拟。结果 B0 4和 C2 4阳性克隆抗体基因的长度分别为 70 8bp和 732 bp,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与小鼠免疫球蛋白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典型的抗体轻、重链可变区特征。对 2株克隆抗体基因二级结构进行模拟 ,结果显示以 β-折叠和转角为主的平行肽链形成片层样结构 ,均符合抗体的基本构型。结论 B0 4、C2 4阳性克隆外源基因均属于小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
- 陈代雄俞慕华雷智刚孟锦绣何蔼李卓雅曹爱莲詹希美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单链抗体可变区基因
- 刚地弓形虫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克隆编码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 MMIC3,并在大肠杆菌BL2 1株中表达。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基因,并克隆到T载体上,经测序鉴定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质粒pET MMIC3。表达产物用Westernblot进行进一步确认。结果 经初步菌液PCR鉴定,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确认插入T载体的序列为所需的目的序列;亚克隆构建pET -MMIC3,转化到宿主菌大肠杆菌BL2 1,得到分子量为37.2kDa的重组表达蛋白,Westernblot的结果与预测相符。结论 成功的克隆并融合表达了刚地弓形虫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弓形虫粘附和入侵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余南何蔼郑小英申川军郑斌郑焕钦李卓雅曹爱莲詹希美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克隆
- 日本血吸虫TCTP编码基因DNA免疫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pEGFP-TCTP真核重组质粒联合免疫佐剂CpG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效果。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TCTP真核重组质粒,将pEGFP-TCTP注射入BABL/c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尾蚴攻击感染后45d处死小鼠,收集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小鼠肝脏送病理切片,计算虫卵肉芽肿的数量。结果TCTPDNA免疫保护性效果显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TCTP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43.91%和53.48%,与GST组效果相似。DNA免疫后及感染后期,TCTP组与PBS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攻击感染前后组间比较发现,GST组和GST+CpG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pG显著提高了DNA免疫的效果。结论SjTCTPDNA免疫能诱导较明显的保护性Th1免疫应答,CpG基序可以有效的诱导保护性Th1免疫应答,是一种有效的DNA免疫佐剂。
- 阮志燕吴忠道曹爱莲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CPG基序DNA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