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灿南
- 作品数:78 被引量:285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核电厂DCS人机界面点击操作特征研究
- 2024年
- 为深入了解核电厂数字化控制系统(DCS)中操作员在人机界面上的点击操作特征,以国内某核电厂DCS操作员任务执行为对象,观察一回路操作员(RO1)和二回路操作员(RO2)的点击操作,利用INTERACT9软件对点击操作行为进行编码和统计。结果表明:DCS中,操作员在人机界面上的点击操作次数频率不高,RO1和RO2分别为9.52次/min和7.28次/min;操作员为完成主任务,需要执行大量界面管理任务,RO1和RO2界面管理任务分别占比71%和75%;正常运行工况和事故运行工况下,操作员点击操作频率差异不大,RO1分别为8.85次/min和9.85次/min,RO2则分别为7.38次/min和7.23次/min;界面管理任务中,查询/质问和导航次数最多,自动化执行次数最少;与正常运行工况相比,事故运行工况下导航次数占比升高,查询/质问次数占比降低。
- 古清元易灿南胡鸿程阳毕有娣
- 关键词:核电厂人机界面
- 基于CBE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专业能力培养改革--以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通风课程为例被引量:3
- 2020年
- 基于能力导向教育基本思想,提出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通风课程能力培养指标体系,并分别以正确进行“排风罩选择”以及“净化装置选择”为目标设计能力训练题目。教学实践表明,以能力培养为前提的能力训练的实施,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和深入学习并理解工业通风课程体系,有利于毕业要求的达成。
- 易灿南胡鸿刘美英易玉枚滕广平
- 关键词:安全工程工业通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拉车作业之肌肉疲劳分析与预测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以肌力下降、耐受时间及主观评价来比较在不同负荷水平下拉车作业造成的肌肉疲劳水平;第二个目的是建立数学模型来量化拉车作业造成肌肉疲劳的程度;最终目的为提供拉车作业工作设计的提供依据,以降低劳动者肌肉骨骼伤害的风险。方法通过设计模拟手拉叉车实验,测量两种负荷下被试的实验前后拉力值、持续施力的耐受时间以及身体疲劳主观评价的数据,进行肌肉疲劳分析。结果实验数据显示拉车作业产生肌肉疲劳,性别和负荷对耐受时间、拉力下降速率产生显着影响;性别也显著影响被试对疲劳的主观评价,身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耐受时间的显著因子。结论拉车作业中肌肉疲劳会导致拉力显著下降;性别是影响肌肉疲劳的重要因子,女性被试比男性被试更易疲劳;根据预测函数模型计算的男、女被试的疲劳速率k值分别为0.071、0.099。
- 唐范李开伟易灿南彭露
- 关键词:肌肉疲劳主观评价工伤肌肉骨骼损伤
- 工程车辆驾驶员疲劳状况调查研究
- 2024年
- 目的调查工程车辆驾驶员疲劳情况,分析影响驾驶员疲劳的影响因素,为工程车辆驾驶人员疲劳缓解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工程车辆驾驶员疲劳调查问卷,随机抽取现职工程车辆驾驶员,对155位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6.0进行概率、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多重响应分析,得到工程车辆驾驶员疲劳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55份有效问卷中,工程车辆驾驶员疲劳症状发生率依次为腰部(35.48%)、颈部(30.32%)、肩部(29.68%)、背部(27.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工程车辆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因素包括学历、工作年限、驾龄、每天工作时间及每周工作时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肌肉骨骼损伤、体力疲劳感觉、疲劳程度感觉、睡眠质量、工作压力、驾驶员疲劳等驾驶作业疲劳构成因素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工程车辆驾驶员疲劳部位主要体现在腰部与颈部,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的驾驶习惯、不合理的轮班制度及较差的休息环境,应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 何婷易灿南何佳媛吴文唐范
- 关键词:工程车辆驾驶疲劳问卷调查
- 基于sEMG的拉力作业肌肉疲劳与恢复研究
- 2024年
- 目的为了探究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与恢复的特征,避免肌肉疲劳累积,降低肌肉骨骼疾患(MSDs)风险。方法设计动态拉力作业疲劳与恢复试验,选取10名男性本科生。测量屈指肌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肌群指标MF和MPF的变化特征。结果经过静坐恢复方式干预,肌力恢复至88%MVC,屈指和肱三头肌肌电频域指标MF和MPF均呈上升趋势,主观疲劳感随休息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肌电频域指标MF和MPF能够较好地作为评估动态拉力作业中肌肉疲劳状态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本研究的疲劳状态恢复特征研究内容可为现实拉力作业中的休息设计提供依据。
- 程阳肖楠莫聪左华丽易灿南李开伟
- 关键词:搬运工肌肉骨骼疾患
-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消防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 2024年
- 为提升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湖南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消防工程为例,探究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策略。首先,基于新工科建设需求以及国家对消防工程人才的定位,界定安全工程专业消防工程实践能力内涵:3种类型、9大实践内容;然后,基于当代大学生特征以及消防工程实践能力内涵,确定提升的4个策略:完善知识内容体系、基于“数字原生代”的教学方法改革、四阶段教学环节以及能力考核改革。实践表明:该策略为消防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了实施路径;实践应用结果显示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 胡鸿易灿南
- 关键词:安全工程工程教育
- 社区消防应急管理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全面、客观评估社区消防应急管理体系,促进社区消防安全,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安全管理学相关思想,从人员、设备实施、环境、消防安全管理、监督五个方面分析影响社区消防应急管理体系水平的因素,构建其评估指标体系。
- 易灿南胡鸿张佐钊左华丽谢泽均邱东阳
- 关键词:社区消防应急管理体系
- 基于多模态信息的地面钻孔作业肌肉疲劳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解地面钻孔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特征,避免疲劳累积,降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风险,设计并组织地面钻孔试验,通过采集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多模态肌肉疲劳信息研究其风险。招募8名大学男生进行试验,测量地面及20 cm高以及20 s和40 s钻孔任务下多模态肌肉疲劳数据:任务操作量、主观评分、生理参数和姿势;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地面类型及任务时长对作业过程肌肉疲劳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以分析各肌群肌肉疲劳发展,利用姿势分析方法分析姿势风险。结果表明:钻孔作业肌肉疲劳明显;作业前后握力下降显著;主观用力评分(RPE)、主观痛感评分(RPA)和主观振动不适评分(RPV)均随时间显著上升;腰背RPE评分最高;20 cm高作业肌肉疲劳风险较高,具有较高姿势风险评分;身体右侧肌肉疲劳风险较高;20 s任务肌肉疲劳风险较高于40 s任务。
- 易灿南郑艳芳李开伟胡鸿刘美英何佳媛
- 关键词:安全人体学肌肉疲劳
- 建筑行业破拆作业人员作业疲劳测量量表研究
- 2023年
- 为有效缓解建筑行业破拆作业工人作业疲劳,分析导致其疲劳的因子,从4个方面划分维度,设计破拆作业人员疲劳因子量表;在建筑行业中开展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22.0和MPlus8.0软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结果表明:建筑行业破拆作业人员疲劳因子有职业危害、作业环境、作业心理、作业复杂度、作业人员自身5个维度;该量表可有效测量建筑行业破拆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的疲劳因子研究,测量结果可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 何佳媛易灿南刘雪阳郑艳芳胡丹
- 关键词:量表
- 高度对凿破作业肌肉疲劳发展影响建模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为研究不同高度下凿破作业过程中肌肉疲劳特征,预测作业人员肌肉疲劳的发展。方法通过设计模拟凿破作业试验,招募16名男性大学生参与试验,测量试验前后推力的最大随意收缩(MVC)、最大耐受时间(MET),以及记录主观疲劳感(RPE),探讨凿破高度对肌肉疲劳发展的影响,并基于MET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凿破作业导致推力显著下降,凿破高度对MET和RPE有显著影响;所建预测函数模型合理,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可用于实验高度下的凿破作业人员肌肉疲劳预测和评估。结论凿破作业导致肌肉疲劳累积,合理设计凿破作业的负荷和高度要求,将有助于预防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
- 刘洺宇周文骥成婉香范旭田俊武唐范易灿南
- 关键词:肌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