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巨大甲状腺肿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操作技巧
- 2011年
- 目的①探讨巨大甲状腺肿及相关组织结构,如血管、喉返神经等的解剖学特点,从而为手术操作提供理论依据。②探讨顺利切除巨大甲状腺肿的手术操作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甲状腺专业组2006~2011年181例巨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详细记载了巨大甲状腺肿及相关组织结构的解剖学特点。结果①巨大甲状腺肿的相关组织结构(如喉返神经等)有其明显的特殊性,与一般的甲状腺解剖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②181例均行甲状腺全切除,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为零,有2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5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术中、术后大出血。结论巨大甲状腺肿的相关组织结构有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熟悉解剖、掌握操作要令,切除巨大甲状腺肿并非是很困难的,而且并不增加付损伤的发生率。
- 李德伟方志强
- 关键词:巨大甲状腺肿手术
- 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硬化动物模型,钴原卟啉诱导HO-1表达。FITC-荧光标记法检测大鼠肠黏膜通透性。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及IL-6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肠组织HO活性及MDA含量。TUNEL染色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肝硬化(HC)组大鼠肠道通透性显著增高(P<0.01);HC+HO组大鼠肠道通透性比HC组显著降低(P<0.05)。血浆TNF-α水平在HC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而在HC+HO组显著低于HC组(P<0.05);IL-6水平在HC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肠组织匀浆MDA含量在HC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而在HC+HO组显著低于HC组(P<0.01)。诱导HO-1可有效抑制肝硬化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HC组大鼠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1),诱导HO-1可使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结论诱导HO-1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与细胞凋亡保护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
- 王珅方志强
-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肝硬化炎症细胞凋亡
- 毕式捆扎法在治疗危重食管空肠吻合口漏患者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毕式捆扎法治疗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毕式捆扎法适用于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后,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证实为食管空肠吻合口漏,或经保守治疗或内镜治疗无效的患者。其手术步骤如下:取原上腹部正中切口,进腹后分离粘连,清除吻合口周围感染灶,感染灶内可置引流管,便于术后冲洗引流。距空肠-空肠吻合口近端10~15 cm的代胃肠袢行双1-0薇荞线捆扎,打结张力较紧以阻止消化液反流,但要避免用力过大切割肠管。术中于空肠-空肠吻合口远端10~15 cm处行营养性空肠造瘘,术中留置胃管。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山西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对12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患者,实施毕式捆扎法的术前及术后病例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毕式捆扎法,手术时间(60.0±20.8)min,术中出血量(50.0±10.8)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20(12~28)d,术后复查上中消化道造影中位时间61(52~74)d,吻合口愈合良好,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出现食管空肠吻合口漏患者,经保守治疗或内镜无效,应用毕式捆扎法是安全可行的。
- 任宝清方志强毕小刚
- 关键词:胃肿瘤胃食管反流
- 黄芪甲苷调控IGFBP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黄芪甲苷各浓度(20、40、80、100μg/ml)实验组、对照组(无黄芪甲苷)、黄芪甲苷80μg/ml+pcDNA组、黄芪甲苷80μg/ml组+pcDNA-IGFBP1组、si-NC组(转染si-NC)、si-IGFBP1组(转染si-IGFBP1),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胰腺癌细胞PANC-1中。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不同浓度黄芪甲苷组胰腺癌细胞PANC-1的抑制率都显著升高,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相较于si-NC组,si-IGFBP1组胰腺癌细胞PANC-1的细胞抑制率都显著升高,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IGFBP1过表达可逆转黄芪甲苷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芪甲苷可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GFBP1的表达有关,可为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 常少飞方志强毕小刚
- 关键词:黄芪甲苷胰腺癌增殖
- 经典Wnt信号通路中卷曲蛋白7在胃癌中的作用
- 2024年
- 卷曲蛋白7(FZD7)是卷曲蛋白受体(FZDs)家族成员之一。FZD7参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并与不同的Wnt配体、FZDs和共受体结合。FZD7在进化过程中是高度保守的,在各种生物、组织和人类疾病中都有表达。据报道FZD7在调节正常胃肠组织稳态及胃癌生长、转移、肿瘤干细胞维持和化疗耐药性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然而,FZD7在胃癌中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主要综述目前FZD7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以及靶向FZD7药物的研究进展。
- 雷昊毕小刚方志强牛权
- 关键词:胃癌靶向治疗
- 床旁肺部超声对胃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评价床旁肺部超声对胃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癌根治术患者108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于术前(T_(1))、术后2、4和7 d(T_(2-4))时行肺部超声检查,记录肺部超声评分(LUS)、B线评分,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并行血常规检查,计算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于术前、术后7 d内行胸部CT检查,以胸部CT及临床诊断结果为诊断PPCs的金标准。记录术后7 d内PPCs的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PCs分为PPCs组和非PPCs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B线评分、LUS与PPCs、SII、血清PCT浓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US预测PPCs的准确性。结果:最终纳103例患者,PPCs组45例,非PPCs组58例,PPCs发生率为43.7%。T_(1)时B线评分、LUS与PPCs呈正相关(P<0.001),T_(2-4)时B线评分、LUS均与PCT、SII呈正相关(P<0.001)。术前B线评分、LUB预测PPCs的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26(0.879~0.972)、0.909(0.852~0.965)(P<0.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5、11.5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和0.88、0.78和0.93。结论:术前床旁肺部超声(B线评分和LUS)检查可准确预测胃肠癌根治术后患者PPCs的发生,并可动态评估PPCs病情,B线评分>25.5分、LUS>11.5分提示PPCs的发生风险高。
- 荆建敏张玮玮方志强王妮荣祁月红程彦张佳齐薛莹余淑珍
- 关键词:超声检查手术后并发症
- 三造瘘术在十二指肠损伤修补术后的护理实践被引量:1
- 2021年
- 总结胃造瘘、经胃十二指肠造瘘、营养性空肠造瘘(简称三造瘘术)在十二指肠损伤修补术后的护理实践方法及效果。
- 杜巧毕小刚赵倩妮方志强
- 关键词:胃造瘘十二指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