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地震
  • 8篇汶川地震
  • 5篇灾害
  • 5篇滑坡
  • 3篇震后
  • 3篇石流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高速远程滑坡
  • 3篇崩塌
  • 2篇山地灾害
  • 2篇塌滑
  • 2篇机理及控制
  • 2篇崩塌滑坡
  • 1篇地温
  • 1篇地震诱发
  • 1篇电工
  • 1篇电站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雨量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方华
  • 6篇崔鹏
  • 5篇裴来政
  • 4篇周小军
  • 4篇葛永刚
  • 4篇向灵芝
  • 3篇陈兴长
  • 1篇张建强
  • 1篇白武明
  • 1篇汶林科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灾害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人民黄河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震后灾害链生机制及其对汶川地震城镇重建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汶川8级大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导致次生山地灾害极度发育,影响到震后灾害的活动特征及其相应的减灾对策。震后松散固体物质急剧增加、流域微地貌变化明显(沟道堵塞严重)、水文变化利于侵蚀和洪峰,使得灾害群发链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8月中旬灾区各地因强降雨而大规模爆发泥石流堵塞河道,洪水冲毁掩埋重建城镇,给地震重灾区造成巨大损失。从以汶川县映秀镇为例,在阐述灾害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震后灾害链的形成条件、成灾过程以及对城镇重建居民点的危害特点,进而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灾后城镇建设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建议。
向灵芝崔鹏方华
关键词:灾害链汶川8级地震
崩滑体动力学机理分析及全过程速度计算——以四川省汉源县“8·6”大型崩塌滑坡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5.12"汶川特大地震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在地震区造成了大量的滚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汉源县是汶川8.0级大地震Ⅵ度烈度区内唯一的Ⅷ度异常区,是十分典型的远震烈度异常区,由于地震导致山体松动,因而触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以2009年8月6日四川省汉源县顺河乡境内猴子岩发生的大型崩塌滑坡为例,将滑坡划分成起动、运动、撞击3个阶段,根据大渡河堰塞坝的形成过程,运用滑坡几何学、滑坡运动学理论,论述了汉源高位山体崩滑的形成及机理;基于岩质滑坡动力学、能量平衡原理,分析了岩质山体崩塌滑坡的运动规律,并对各阶段的岩体介质速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猴子岩崩滑全过程中,崩滑体运动速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行程运动阶段的速度高于起动速度和撞击后速度。研究结果可为水库的设计及涌浪高度的确定提供基本参数,同时为边坡失稳及堰塞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周小军崔鹏葛永刚陈兴长方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崩滑滑速
汶川地震震后降雨滑坡的类型、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12年
汶川地震造成许多山体的整体性破坏,部分山体后缘出现裂缝,岩土体在主震作用下产生损伤,边坡稳定性大大降低,在降雨激发作用下极易产生新的滑坡灾害。在分析汶川震后滑坡发育条件变化和降雨滑坡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将震后降雨诱发滑坡分为5种类型。震后降雨滑坡的活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小型的塌滑最为典型且数量多,沿河道两岸广泛发育,且震区滑坡发生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滑坡发生滞后时间短,在强暴雨条件下多为群发型滑坡。从震后降雨滑坡发展趋势来看,初期主要以中小型的滑塌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型滑塌数量将逐渐减少,大型、特大型滑坡发生的数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裴来政周小军方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根据汶川地震典型高速远程滑坡坡体结构特点及坡体对地震动的响应,认为地震波是造成山体变形破坏的原动力,强烈的地震动是触发岩体高位剪出并被抛射的主要原因。滑坡体被抛射后,撞击铲刮坡面形成高速碎屑流作远程运动,其运动距离决定其...
方华崔鹏
关键词:汶川地震高速远程滑坡
文献传递
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泥石流监测预警要根据流域大小、泥石流暴发规模等而设定,应在对泥石流流域全面考察、对泥石流的形成与活动特征等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展开。总结了不同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及流体特征等泥石流监测内容和监测技术方法,分析了不同警报技术和监测警报器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并提出了不同灾害规模下的预警体系及组织形式。
方华
关键词:泥石流山地灾害预警体系
西藏东部6-9月降水与中部地-气温差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1966-2004年青藏高原中东部17个站点的降水、气温、地温资料,利用EOF分析以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中部地气温差对西藏中东部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藏中东部6-9月降水EOF分析第一特征向量场的时间系数与安多的地气温差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7以上,而与高原中部地气温差的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推论青藏高原中部春末夏初的感热与西藏中东部的6-9月降水有较好的关系.其机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较强的高原中部感热可以增加空气在边界层的对流以及南北空气在高原中部的辐合;二是较强的感热可以促使高原低涡的形成,这一天气系统对青藏高原中东部的降水具有相当大的贡献,在1979年其贡献率达到50%以上.
汶林科崔鹏向灵芝方华
关键词:地温降水感热通量青藏高原
某些砂岩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被引量:6
1998年
对我国西部某些深部钻井的砂岩岩芯自然断面的孔隙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观察,得到数字化的图像。用计算机对图像数据进行分形数值分析,得到这些砂岩孔隙空间的分形几何结构,并求出了分维值。样品的分维值在2.65~2.71之间,分维值互相接近。将所得结果与Katz等(1985)取自美国的砂岩样品比较,它们的分维值在2.5~2.8之间,说明两地砂岩有相似的结构。分维值可作为估算岩石孔隙结构的一个参数。
白武明方华
关键词:孔隙砂岩
汶川县地震诱发崩滑灾害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5
2010年
震后遥感影像与调查结果表明,汶川Ms8.0级地震在汶川县城约4083km2的区域内诱发了5528余处崩塌、滑坡灾害。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层岩性、距断裂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崩滑的确定性系数方法(CF),对诸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该区域内各因子最利于地震滑坡发育的数值区间,结果表明: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元古界、震旦系、二叠系硬质岩石分布的地层里,坡度为大于40°的坡体上;活动断裂10km缓冲区内,未动断裂6km缓冲区内崩滑密集分布;崩滑发育较有利的高程范围位于1000~2500m;相对高差范围位于600~1000m之间,岷江干流对崩滑分布起绝对控制作用。分析得出影响本次崩塌滑坡分布的因子具有地震波传播介质效应和距离效应;由地震产生的崩滑与降雨诱发的崩滑在岩性、坡度的发生区间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并为进行其他地区区域地震崩滑灾害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科学依据。
向灵芝崔鹏张建强黄多成方华周小军
关键词:汶川地震崩塌滑坡敏感性
四川省西溪河地洛水电工程区“7.31”泥石流灾害被引量:2
2010年
2009-07-3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溪河流域金阳县地洛电站施工区暴发泥石流,造成9人死亡、施工道路及设施损毁。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认为,"7.31"泥石流是一场高容重低粘度坡面型泥石质泥石流,强降雨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条件,工程弃渣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过沟公路未合理设置排水涵洞,路基被毁,沿途大量物质补给是泥石流形成的促进因素。"7.31"泥石流隐蔽性强,人们对其危害范围认识不足,防灾意识薄弱,监测预警不到位,是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重要因素。结合西溪河流域水电开发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等防治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水电工程施工的监管力度,切实落实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地质灾害。
陈兴长崔鹏葛永刚裴来政方华
关键词:泥石流
震后次生山地灾害对山区道路的危害及防治体系被引量:4
2010年
山区地质地貌条件复杂,使得我国山区道路沿线的山地灾害广泛发育,5.12汶川地震诱发的生山地灾害使得山区道路沿线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分析了汶川地震震后两年多时间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其对山区道路的危害,其中震后崩塌滑坡主要以小型的堆积层崩滑为主,且分布范围广,而震后的泥石流则表现为规模大、频发性、群发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为保证山区道路的畅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威胁道路的次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防治,提出了震后山区道路灾害防治与管理体系。
裴来政葛永刚周小军方华
关键词:山地灾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