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有刚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电纺
  • 3篇电纺丝
  • 3篇静电纺
  • 3篇静电纺丝
  • 3篇纺丝
  • 1篇等离子体处理
  • 1篇织造
  • 1篇丝素
  • 1篇丝素蛋白
  • 1篇热性能
  • 1篇人工血管
  • 1篇滤材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纤维
  • 1篇非织造
  • 1篇非织造过滤材...
  • 1篇肝素
  • 1篇PLGA
  • 1篇PLA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戴有刚
  • 2篇左保齐
  • 1篇白伦
  • 1篇张锋

传媒

  • 1篇产业用纺织品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SF//PLGA共混静电纺丝人工血管材料的研究
静电纺丝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简便的方法之一,能直接、连续的制备聚合物纳米//微米纤维。纳米纤维具有纤维纤度低、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特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及生物医用材料。以可旋转、平行移动的金属棒为...
戴有刚
关键词:PLGA人工血管肝素等离子体处理
文献传递
静电纺SF/PLA共混纳米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热性能被引量:8
2009年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方法纺制了不同比例的丝素蛋白/聚乳酸(SF/PLA)共混纳米纤维,并通过SEM、FT-IR、X射线衍射和TG-DTA研究了该纳米纤维非织造网的形态特征、分子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直径在246nm~2000nm之间,混纺纤维直径随着SF含量的增大而变粗;FT-IR和X射线衍射谱图都表明混纺纤维有着较高的结晶度,并有相分离发生;TG-DTA曲线中明显的SF和PLA分解峰,进一步证明了在本实验条件下SF与PLA的共混不能形成共溶体系,共混SF/PLA纳米纤维存在两个分离的结晶区,即SF晶区与PLA晶区。
张锋戴有刚左保齐白伦
关键词:静电纺丝热性能
静电纺丝非织造过滤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8年
静电纺丝作为获得纳米纤维最简单的方式之一,凭借其较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在过滤材料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静电纺丝过滤材料的研究状况、静电纺丝技术、过滤机理、性能测试以及纳米纤维过滤材料的应用。
戴有刚左保齐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