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松

作品数:18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5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新生产方式
  • 3篇经济学
  • 2篇意境
  • 2篇哲学
  • 2篇马克思经济
  • 2篇马克思经济学
  • 2篇马克思劳动
  • 2篇马克思劳动价...
  • 2篇劳动价值论
  • 2篇方法论
  • 1篇新工业革命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界
  • 1篇学术批判
  • 1篇源泉
  • 1篇哲学变革
  • 1篇正统经济学
  • 1篇正义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论

机构

  • 13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5篇徐国松
  • 1篇黄一超
  • 1篇董良杰

传媒

  • 2篇理论建设
  • 1篇中外企业家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学术界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理论界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当代世界社会...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马克思主义理...
  • 1篇时代农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8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方正统经济学:时间规划与复杂问题
2021年
复杂问题与时间建模深度关联,成为经济研究绕不开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难题。时间要素特别是未来向度的引入,使模型建构触及经济本体,使以动态性、非线性、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为表征的复杂经济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西方正统经济学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积极进展,其理论流变表明了这一点。祛除意识形态因素和辩护色彩,其技术路径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徐国松
关键词:方法论
商品价值源泉刍议
2007年
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关于商品价值源泉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关问题上,一是如何理解商品价值的概念问题,二是如何理解劳动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徐国松
关键词:价值源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学术界
新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商品价值问题赜探
2016年
商品价值具有关系性、过程性、生成性和人本性等多重意蕴,并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新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创造价值的劳动呈现出多样性、层级性和非对称性,需要立足于商品生产的主体主导层面,运用实践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加以把握和理解;需要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商品价值创造中的活劳动与死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创造性智力因素与基础性智力因素、延伸态劳动与原生态劳动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徐国松董良杰
《工作与时日》中的经济时间思想探赜
2018年
基于时间维度解读《工作与时日》中的经济思想对于古希腊早期经济社会历史本真的还原、经济时间模型内在机理的探究以及时间在通达现实经济问题中作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与时日》围绕早期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社会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及其在历史现实中的投射所反映出的复杂经济矛盾集的解答,勾绘出具有朴素性、层级性、非对称性和整体性的"下降式循环时间"的模型和"神启-劳动-规律-希望"的思路,这一具有传统决定论色彩的应答复杂经济现实问题的模型和思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具有源生性影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这一问题上实现了根本的思维变革和逻辑转换。
黄一超徐国松
关键词:方法论启示
边际效用价值论转向的理论旨趣
2013年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理论转向具有特定的经济政治背景、理论传统和一定的专业技术条件。所谓边际效用论引致收入均等化和平均主义的论断具有荒谬性、虚伪性和欺骗性。效用论与功利主义是对孪生子,边际效用原则的引入,进一步加剧了主观效用论的功利主义指向。
徐国松
关键词:平均主义功利主义
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规划和理论意境被引量:1
2016年
马克思借助时间规划,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群,构建了真理性思想体系,呈现出真之意境;洞察到资本主义衰亡的历史征兆和革命契机,提出了"跳跃"性解决方案,呈现出善之意境;把握了时代脉搏,提示了社会变革,呈现出美之意境。以时间思想为内核的马克思经济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其本体论基础构成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立论之基和理性之根,需要在坚持和发展中不断得到自我反省。在研究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过程中,自觉与理性至上主义、意志至上主义和情感至上主义等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徐国松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
时间和空间:马克思经济学分析的两个核心维度被引量:1
2015年
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时钟的内外部结构及其量的变化,阐明了剩余价值论的深层时间结构和矛盾集,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阐明资本主义经济时间结构失衡的多重原因,揭示了资本时钟以浓缩的形式规定了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历史空间,进而寻找适合生产率发展的社会空间、科学预见未来社会的时间构成和基本特征。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反对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肢解其整体性、屏蔽其多样性、弱化其理论功能的错误做法。
徐国松乌斯曼.尼牙孜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理论视界人文关怀学术批判
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及其理论意境
2013年
马克思通过对传统本体论批判,实现了存在论的生存论转向,从"现实的人"出发,破解了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二元论难题;通过对传统认识论批判,确立了生成论的规律观,从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关系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对"形式伦理学"批判,建立了感性活动基础上的道德观,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思想"境界和致力于实现人类解放的崇高使命出发,阐明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展现出新哲学的理论特质、理论旨趣、理论诉求及其深邃的理论意境。
徐国松
关键词:哲学变革理论诉求
马克思劳动生产率概念的文本阐释与逻辑建构--基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篇的考察
2024年
在《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篇中,马克思从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劳动者的技艺和劳动工具、自然力和自然科学、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四个方面深入系统地阐释了劳动生产率概念,呈现出劳动生产率的丰富内涵。同时,马克思以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为历史路径构建了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逻辑,沿着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相对剩余价值论的思维行程建构了劳动生产率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阐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必将冲破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限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徐国松黄堃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
新形势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
2016年
新工业革命的爆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为进一步丰富与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新契机。新形势下需要结合新情况和新变化,运用马克思研究问题和阐述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发展劳动价值论;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拓展其研究领域,探索其当代存在形态,发展其体制分析功能,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
徐国松
关键词:新工业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