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凤花

作品数:104 被引量:89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0篇科技成果
  • 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生物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微生物
  • 13篇发酵
  • 12篇堆肥
  • 12篇土壤
  • 12篇大豆
  • 9篇氮素
  • 9篇牛粪
  • 9篇复合菌
  • 9篇复合菌系
  • 8篇玉米
  • 7篇沼气
  • 7篇降解
  • 7篇发酵剂
  • 6篇菌系
  • 6篇固氮
  • 6篇肥料
  • 6篇产甲烷
  • 5篇水稻
  • 5篇牛粪堆肥
  • 5篇寒区

机构

  • 84篇东北农业大学
  • 18篇黑龙江八一农...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农业部沼气科...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省花生研...
  • 2篇重庆市农业科...
  • 2篇八一农垦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八一...
  • 1篇铁力市农业技...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102篇徐凤花
  • 10篇汤树德
  • 9篇姜佰文
  • 8篇徐诚蛟
  • 8篇潘俊波
  • 7篇赵忠宝
  • 6篇姜瑞波
  • 6篇孙冬梅
  • 6篇王彦伟
  • 6篇代欢
  • 5篇曹艳花
  • 5篇刘永春
  • 5篇阮志勇
  • 5篇王伟东
  • 5篇隋文志
  • 5篇顾金刚
  • 5篇吴优
  • 5篇张书敏
  • 5篇张蕴琦
  • 4篇张娟

传媒

  • 10篇东北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土壤与肥...
  • 7篇中国沼气
  • 6篇黑龙江八一农...
  • 4篇生物技术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黑龙江农业科...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大豆科学
  • 2篇太阳能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第十届微生物...
  • 2篇2015’全...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玉米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固氮酶基因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实时定量检测特定核酸技术,它是核酸探针技术、荧光共振能量传递技术和PCR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能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扩大了PCR的应用范围。概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固氮酶(nifH)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探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孙傲雪徐凤花刘洋郭慧娟曹艳花张晓霞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一株琼脂粉降解细菌的分离
2009年
用画线接种的方法把58株从堆肥中分离的细菌接种于只含琼脂粉和水分的平皿上,室温培养数天后发现有1株细菌(BR5-1)能明显长出菌落。用这株细菌接种于含琼脂粉(2、8g·L-1)的无菌水悬液以及对照生理盐水和LB中,摇床培养48h后稀释倒平皿测活菌数。结果表明,活菌浓度在含琼脂粉的液体中(6.5×103、6.0×103cfu·mL-1)明显比在对照处理生理盐水(6.1×102cfu·mL-1)中高,但是明显比在对照处理LB培养基(1.1×108cfu·mL-1)中低。试验表明这株菌能够降解琼脂粉。
刘保平徐凤花王宏燕
关键词:细菌活菌数降解
一种含有双微成分的玉米专用种肥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双微成分的玉米专用种肥及其生产工艺,所述玉米专用种肥由尿素140-150公斤/吨、含锌硫酸铵120-130公斤/吨、磷酸一铵180-190公斤/吨、磷酸二铵180-190公斤/吨、氯化钾240-250...
姜佰文张娟徐凤花王春宏周宝库李威
文献传递
生防木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ACCC 30150是由本实验室筛选的一株对黄瓜枯萎病、青椒疫病等多种土传病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木霉菌。为了建立该生防木霉菌的CaCl2/PEG转化体系,对其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以0.6 M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用PDA平板上培养36 h的微小菌丝接种液体菌丝培养基,菌龄16 h,用20 mg/ml的纤维素酶和蜗牛酶以1∶1的比例混合,按照菌丝重量(g)∶酶液体积(ml)=1∶20的比例,36℃酶解2 h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同时,酶解2 h,以CMR1为再生培养基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
吕天晓徐凤花李世贵顾金刚姜瑞波牛永春
关键词: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再生木霉生物防治
低温产甲烷复合菌系的选育及干、湿发酵的比较
2013年
将3个低温厌氧环境样品Y、S、Z进行干、湿发酵低温驯化,选育适宜低温干、湿发酵的稳定、高效产甲烷复合菌系。样品Y、S、Z在(19±0.5)℃条件下进行干发酵低温驯化,分别在第6代、第7代、第6代产气基本稳定,第8代65 d总产气量分别为42.60、40.50、41.70 L,总固体(TS)产气率分别为266.25、253.13、260.63 L/kg。复合菌系Y最适接种量为25%,甲烷含量最高为72.9%,COD去除率最高为77.17%;样品Y、S、Z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湿法酸化发酵低温驯化,分别在第7代、第7代、第8代产气基本稳定,第9代55 d总产气量分别为35.48、34.52、33.78 L,TS产气率分别为221.75、215.75、211.13 L/kg;3组复合菌系稳定世代在干发酵和湿法酸化发酵中均使得沼气发酵启动期比第1代提前5 d以上。经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同发酵方法下不同复合菌系间总产气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黄刚徐凤花赵忠宝李娜
关键词:低温驯化COD
大豆保护性施氮的研究──Ⅲ.大豆“三垅”栽培模拟分解比较试验被引量:2
1997年
本文对以垅作双条播分层施肥为主体的大豆“三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单项分解比较试验分析,并着重从保护性施氮的观点讨论了大豆结瘤和固氮状况,为总结大豆“三垅”高产栽培经验以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其配套技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汤树德徐凤花崔占利刘永春
关键词:大豆固氮施氮
生物能源物质分解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氮磷转化关系
究是通过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大量的新鲜有机能源物质,激发土壤微生物快速繁殖。微生物在降解有机能源物质过程中转化难溶性磷,保护有效磷,使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得以提高。
徐凤花汤晖孙冬梅王伟东刘永春
关键词:作物秸杆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效磷含量
花生抗病基因分离克隆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年来多种病害严重威胁着花生产业的发展,筛选花生抗病基因并对其进行研究成为花生抗性育种的新热点。结合抗病基因分离克隆在花生育种工作和遗传研究等领域逐渐显现的广阔前景,我们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花生抗病基因分离克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抗病基因分离克隆的类型及特点,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陈高徐凤花单世华张廷婷孙兵李春娟闫彩霞
关键词:花生抗病基因克隆
抗生菌剂在缓解大豆重迎茬根际微生态障碍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重迎茬问题是造成大豆减产、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施用适宜的抗生菌剂能够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促进大豆正常地生长发育,从而缓解甚至消除重迎茬的危害。本研究对正茬和重茬区大豆进行了抗生菌剂处理,并以常规处理作对照,在不同生育时期分别测定大豆的氮素同化量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状况。经连续两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同时施用定向筛选的抗生菌剂,明显改变了重迎茬大豆根际微生物区系组成,在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的同时,真菌数量明显减少,即提高了B/F、A/F值,增强土壤自净与保健能力。进而改善了重迎茬大豆结瘤固氮状况,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加了单株籽粒重量,提高了籽粒的氮素同化量,缓解了重迎茬大豆的氮素同化生理性障碍。
邹德勋徐凤花潘俊波徐诚蛟夏清梅
关键词:大豆重迎茬根际微生物
秋施有机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以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在等氮量条件下(秋季有机肥配施来年春季无机肥),设置100%有机肥(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20%有机肥+80%无机肥(T3),100%无机肥(T4)和不施肥(CK)5个处理,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施用高量有机肥有助于细菌和放线菌群落结构的形成,无机肥和不施肥适于真菌生长;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在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有机肥较无机肥处理更能提高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培肥地力,单施效果稍差,且差异不大,而高量有机肥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百分比方面作用显著;两年玉米累计产量30%有机肥(T2)最高,分别比100%有机肥(T1)和100%无机肥(T4)提高57.34%和4.59%,稳产并高产。总体来讲,30%有机肥+70%无机肥为最佳施肥模式。
梁元振赵京考吴德亮王雪张宏媛仝利鹏杨富娟徐凤花
关键词:菌群结构土壤肥力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