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云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烃源
  • 5篇化学特征
  • 4篇油气
  • 4篇源岩
  • 4篇烃源岩
  • 3篇盆地
  • 3篇凹陷
  • 3篇渤海湾盆地
  • 2篇油气来源
  • 2篇油源
  • 2篇油源对比
  • 2篇有机地球
  • 2篇有机地球化学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化合...
  • 2篇渤海海域
  • 2篇渤中凹陷

机构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石油新疆油...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10篇徐云龙
  • 7篇罗小平
  • 3篇侯明才
  • 3篇陈安清
  • 2篇赵伟
  • 2篇徐国盛
  • 2篇李奕霏
  • 1篇李辉
  • 1篇范厚江
  • 1篇吴昌荣
  • 1篇孙腾蛟
  • 1篇于起玲
  • 1篇徐猛
  • 1篇韩建辉
  • 1篇黄志发

传媒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天然气技术与...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东南拗陷龙潭组泥页岩储层特征被引量:9
2013年
探讨湘东南拗陷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的页岩气储层特征,借鉴北美页岩气储层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并与美国福特沃斯盆地的Barnett页岩进行比对研究。通过实测剖面和系统采样,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技术与能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龙潭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微孔隙、裂缝类型及发育程度等特征。结果表明,龙潭组储层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3.54%;岩石矿物成分中石英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7%,碳酸盐矿物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8%,黏土矿物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5%,同时含有一定量的黄铁矿;其微孔隙发育有晶间孔、晶内孔、粒间孔、溶蚀孔、粒缘孔、印模孔、有机质孔等;实测孔隙度分布在0.7%~16.7%之间;不同尺度的裂缝广泛发育。通过与美国福特沃斯盆地的Barnett页岩对比,认为该地区泥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储层特征;同时对该储层孔隙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发现,较高的石英含量对其孔隙度发育具有建设性意义。
罗小平李奕霏吴昌荣徐国盛徐猛徐云龙
关键词:页岩气
渤海海域前古近系深层潜山类型及其成因被引量:24
2019年
锦州南潜山油田和渤中19-6潜山大气田的发现揭示出渤海海域深层潜山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是,该区复杂多样的潜山结构导致潜山分类方案繁多,制约了对渤海海域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为此,基于该区已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渤海海域潜山地层结构和断裂分布特征,明确潜山构造特征和潜山演化动力力学机制,讨论潜山分类方案,进而评价潜山带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奠定了渤海海域潜山构造的发育基础,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主导了潜山内幕构造样式和外部形态的形成,新生代以来的晚期断陷走滑活动对潜山具有加强及定型作用;(2)渤海海域前古近系构造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太古界—元古界构造层、古生界构造层和中生界构造层;(3)潜山构造样式可划分为挤压褶皱、伸展断裂、走滑、反转、底辟等5种类型;(4)渤海海域潜山具有多成因、多结构、多岩性、多形态的复杂特征,依据潜山的"成因—结构"分类原则将其划分为2大类7小类,其中侵蚀残丘型潜山和拉张断垒型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结论认为,渤中低凸起PL7-1中生界潜山与辽西凸起SZ36-1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辽西凸起南端、渤海海域西部的沙垒田凸起西侧—歧口凹陷和渤中凹陷西南缓坡带是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
徐长贵侯明才王粤川陈安清黄志发罗小平罗小平韩建辉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构造层油气勘探
川东南下古生界牛蹄塘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大量的研究资料看出川东南下古生界牛蹄塘组的烃源岩显示出良好的潜力,结合相关资料以及野外剖面样品的分析主要来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用直接评价法结合原始有机碳恢复评价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出该烃源岩的有机碳(TOC)含量一般在0.46 %~4.9%,平均2.2%.明显看出该套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通过利用干酪根碳同位素(δ13C)法结合母质有机显微组分法得出其有机质类型为Ⅰ型腐泥型,利用沥青质反射率及干酪根热解法得出其成熟度R0一般范围为2.4 %~5.0%,平均3.4%,明显属于过成熟阶段.
赵伟李辉于起玲徐云龙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次洼中生界古潜山油气成藏过程被引量:14
2019年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凹陷西次洼油气资源丰富,在浅层新近系、古近系以及深层中生界均有油气被发现,但目前对其油气聚集成藏过程以及与浅层油气藏的配置关系等尚不清楚。为了给渤中凹陷周缘的油气勘探奠定基础,运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生烃演化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及均一温度测定等方法和手段,结合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基于区域构造背景,恢复了渤中凹陷西次洼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存着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二段下共计3套烃源岩,周缘凸起带油气储层为中生界火山岩及太古界变质岩、古近系—新近系三角洲—河流相孔隙性砂岩,该洼陷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向斜坡带运移至周缘构造带内聚集成藏,形成了3套油气成藏组合,具有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的特点;②沙三段烃源岩为该洼陷内的主力烃源岩层;③上述3套组合分别经历了4个阶段的油气成藏过程——距今11~1 Ma,纵向上呈现油气优先充注深层中生界及太古界古潜山储层,后依次向上运移充注浅层古近系及新近系储层,该区油气的成藏模式为高温流体多次短期快速充注。
谢玉洪罗小平王德英徐春强徐云龙侯明才陈安清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古潜山油源对比
沉积相测井解释模型在辽中凹陷的应用
2013年
因不同层位影响因素的差异,即使同一口井的不同层位也难以使用同一个模型来解释。对整个辽中凹陷来说,更难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模型公式评价烃源岩。运用ΔlgR技术,选择合适的有机碳数值及与其对应的测井参数,通过PASW分析软件做回归分析,拟合出模型的基本系数,带入模型评估对比后,建立起辽中凹陷烃源岩评价模型。模型对比验证发现,以沉积相为基础建立对应测井模型最符合实际情况,对多个井带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TOC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高的吻合性,可以推广到整个辽中凹陷地区。
徐云龙赵伟范厚江李奕霏
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界潜山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探讨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界潜山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了太古界潜山原油物性、族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并与古近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和太古界潜山原油主要为轻质和中质原油;族组分具有中等饱和烃、高芳香烃、高非烃+沥青质的特征;原油碳同位素分布在-26.2‰^-24.4‰,族组分同位素分馏效应小;色谱曲线明显见到生物降解形成的“鼓包”,单高峰—后峰态为主,Pr/Ph一般在1.3左右,Pr/nC17、Ph/nC18均为高值;原油的甾萜烷特征表现出伽马蜡烷丰度较高、C27重排甾烷和4-甲基甾烷含量中等,甲藻甾烷含量低,规则甾烷C27、C28、C29指纹呈不对称的偏“V”或“L”型分布。但JZ25-1S-4D井和JZ25-1-10D井太古界原油与上述原油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JZ25-1S地区古近系和太古界潜山原油主体为辽西凹陷沙三段、辽中凹陷沙一段烃源岩混合来源,其母质来源于具有一定盐度的弱还原环境,以藻类等浮游动植物输入为主,且原油成熟度较高,受生物降解严重。JZ25-1S-4D井和JZ25-1-10D井太古界潜山原油来源于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为淡水弱还原环境,原油成熟度高,受生物降解较弱。
赵婷婷罗小平吴飘徐云龙罗健孙延旭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太古界辽西低凸起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油气来源及成藏充注过程被引量:2
2019年
探讨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储层的成藏过程与成藏机理。运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结合油-源抽提物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及成藏机理进行研究。石臼坨凸起主体原油表现为混源油特征,为渤中凹陷供油,存在一定的生物降解;428构造带北侧原油主要来自秦南凹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427构造带及428构造带南侧原油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包裹体镜下特征、均一温度及盐度表明,428E/W构造带潜山储层在前古近系存在油气充注过程,而在古近系烃源岩成熟以后,潜山储层又经历了油气充注过程,对应充注时间为3 Ma B.P.。该区油气来源丰富,晚期大量油气快速充注潜山储层,具有较高的勘探开发价值。但成藏过程复杂,基于潜山结构特征、供烃模式及输导体系划分为"三层侵蚀双源复式输导晚期型"和"双层单源复式输导晚期型"2种成藏模式。
王昕罗小平吴俊刚徐云龙陈保柱罗健侯明才
关键词:潜山油气藏油源对比有机地球化学
渤海海域深层潜山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被引量:20
2019年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周缘发育多个富烃深次洼,油气聚集条件复杂,对其油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认识尚不明确。为此,利用饱和烃及轻烃色谱、色谱—质谱、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分检测等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对该潜山构造带的原油、天然气与其周缘富烃深次洼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渤中19-6潜山构造带油气的来源与特征。结果表明:(1)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周缘凹陷主要发育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及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等4套烃源岩,其中东三段和沙三上亚段烃源岩为其主力烃源灶,有机质丰度较高,为偏腐泥混合型有机质类型,已进入生烃高峰期;(2)深层太古界潜山及上覆古近系孔店组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具有不同成熟度天然气混合特征,成藏过程具有多阶段性;(3)浅层与深层油气来源都具有3套烃源岩混源输入的特征,但仍存在着差异性,其中浅层油气来源以东三段烃源岩的输入为主,并且可能存在着东二下亚段烃源岩的输入,而深层油气来源则以沙三上亚段烃源岩的输入为主。结论认为,该区油气源条件复杂,油气源主要以周缘富烃深次洼内沙三上亚段烃源岩为主,其深层凝析气藏表现出多期次油型气输入的特征。
李慧勇徐云龙王飞龙罗小平于海波
关键词:渤海海域生物标志化合物
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6
2020年
探讨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牛蹄塘组)海相泥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在钻井资料及野外剖面调查、对筇竹寺组(牛蹄塘组)沉积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参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川南-黔北地区筇竹寺组(牛蹄塘组)发育了一套黑色碳质页岩、黑色-深灰色泥页岩、灰色砂质泥岩与灰质泥岩;沉积相类型为陆棚相,有深水泥质陆棚、深水含磷硅质陆棚及浅水砂质或灰质陆棚3种亚相,其中深水陆棚相发育的碳质页岩、黑色-深灰色泥页岩与深水含磷硅质陆棚相发育的磷块岩、黑色-深灰色碳质含磷页岩及黑色硅质页岩为富烃源岩,浅水陆棚相发育的灰色泥页岩或砂质泥岩、灰质泥岩为一般烃源岩。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绵阳-长宁拉张槽内及黔北地区一般为好-极好烃源岩,槽外浅水陆棚区为中等-差的烃源岩;以腐泥型(Ⅰ型)为主,生烃能力强,为油型有机质;烃源岩成熟度高,整体达到过成熟阶段(Ro>2.0%)。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明显受绵阳-长宁拉张槽控制,拉张槽内与黔北地区为烃源岩发育的中心,富烃源岩厚度大;拉张槽外富烃的烃源岩厚度小或没有富烃的烃源岩分布;拉张槽内发育的强生烃区控制了川中—川南海相“下组合”天然气藏的分布,预测宜宾—长宁—筠连—威信一带和内江—资中一带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罗健罗小平陈安清徐云龙徐国盛徐国盛孙腾蛟孙延旭李俊鹏
关键词:下寒武统沉积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普光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
普光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勘探面积约为1116km2。构造上北抵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褶断带,南至川中平缓褶皱带。普光地区中—下侏罗统主要发育千佛崖组(J2q)和自流井组(J1z)两套烃源岩层。目前普光地区对中—下侏...
徐云龙
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资源潜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