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云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等容血液稀释
  • 1篇血浆代用品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稀释
  • 1篇应激
  • 1篇手术
  • 1篇凝血
  • 1篇凝血酶原时间
  • 1篇肿瘤
  • 1篇子宫
  • 1篇子宫肿瘤
  • 1篇羟乙基淀粉
  • 1篇围手术
  • 1篇围手术期
  • 1篇围手术期病人
  • 1篇纤溶
  • 1篇纤维蛋白
  • 1篇纤维蛋白溶解
  • 1篇麻醉
  • 1篇麻醉方法

机构

  • 2篇宁波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篇徐云
  • 1篇陈妙仙
  • 1篇马瑞云

传媒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年份

  • 2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手术期病人纤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手术期病人纤溶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55例ASAⅠ-Ⅱ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G+E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E组采用0.75%布比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平面控制在T6~L3.G组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全麻诱导,术中吸入异氟醚使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维持在60以下.G+E组:硬膜外麻醉方法同E组,全麻诱导及麻醉维持同G组.E组与G+E组均采用经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G组采用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维持VAS评分<3~4分.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即刻、术后24h和72h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和纤溶参数 (DD、t-PA、PAI-1). 结果 G组病人围术期NE、肾上腺素E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和其他两组(P<0.05,P<0.01).G+E组与E组各时间点NE水平无明显差异;E组病人围术期的DD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G+E组DD水平从术后24h开始显著升高且持续至术后72h(P<0.01);G组DD水平仅在术后24h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3组病人t-PA水平在术后24h达到峰值(P<0.01),后逐渐下降,E组病人在术后72h时接近于麻醉前,G+E组及G组术后72h持续下降且低于麻醉前(P<0.01);在术后72h E组病人t-PA水平明显高于G+E组与E组(P<0.05).3组病人PAI-1水平在术比即刻达到峰值(P<0.01)且持续至术后24h(P<0.01),E组病人在术后72接近于麻醉前,而另两组仍明显高于麻醉前;G+E组与G组围术期的PAI-1水平均显著高于E组(P<0.05). 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及连续硬膜外复合全麻可减轻下腹部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连续硬膜外麻醉可增强血液纤溶功能.连续硬膜外麻醉加PCEA是下腹部手术的最佳麻醉与镇痛方式.
徐云陈妙仙
关键词:子宫肿瘤应激纤维蛋白溶解
6%贺斯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观察以6%贺斯(羟乙基淀粉)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时对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37例,待麻醉稳定后,由桡动脉匀速采集全血,同时经外周静脉以同样速度输入6%贺斯行中度等容血液稀释.分别于血液稀释前(T1)、稀释达目标红细胞压积(Act)后即刻(T2)及稀释后30min(T3)由中心静脉采取血样,测定血红蛋白含量(Hb)、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值(INR)、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浆浓度. 结果 (1)血液稀释后的Hct都降低至30%左右;Hb显著低于稀释前(P<0.01),达到了中度血液稀释的目的.(2)与血液稀释前比较,稀释后的血小板计数(Plt)无显著改变,APTT延长(P<0.05),PT及INR延长(P<0.01),FIB血浆浓度仍在正常范围(P>0.05).以上各项参数在稀释后的两时间点间均未见明显差异.(3)TAT血浆浓度在血液稀释前、后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血浆TAT浓度并未随血液稀释而下降.提示既有血液稀释和贺斯对促凝血系统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有血液稀释对抗凝血系统可能存在的抑制作用.
徐云马瑞云
关键词:血液稀释羟乙基淀粉血浆代用品凝血酶原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