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湃

作品数:62 被引量:343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皮瓣
  • 12篇瘢痕
  • 11篇扩张术
  • 10篇外科
  • 9篇细胞
  • 8篇血管
  • 7篇软组织
  • 7篇创面
  • 6篇软组织扩张
  • 6篇微囊
  • 6篇纳米微囊
  • 5篇胸三角皮瓣
  • 5篇愈合
  • 5篇软组织扩张术
  • 5篇三角皮瓣
  • 5篇兔耳
  • 5篇皮瓣修复
  • 5篇皮肤软组织
  • 5篇内皮
  • 4篇手术

机构

  • 60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西安市第四医...
  • 2篇解放军第42...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解放军第四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61篇彭湃
  • 32篇郭树忠
  • 30篇鲁开化
  • 23篇韩岩
  • 23篇马显杰
  • 14篇杨力
  • 13篇宋保强
  • 13篇潘勇
  • 11篇夏炜
  • 11篇夏文森
  • 7篇卢丙仑
  • 7篇郑岩
  • 7篇艾玉峰
  • 6篇易成刚
  • 6篇余州
  • 5篇潘宝华
  • 4篇宋雅娟
  • 4篇苏映军
  • 4篇张伟
  • 3篇张琳西

传媒

  • 15篇中国美容医学
  • 8篇中国美容整形...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中华医学美学...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整形再造外科...
  • 1篇医学美学美容...
  • 1篇2010中华...
  • 1篇第五届中国美...
  • 1篇2010年第...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16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修复颈部瘢痕挛缩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方法。方法据颈部瘢痕范围,采用单侧(18例)或双侧胸三角皮瓣(2例)预扩张,成人选用600—800ml扩张器,儿童选用200—450ml扩张器。瘢痕面积:8cm×5cm-12cm×13cm。单侧胸三角皮瓣的面积最小9cm×16cm,最大12cm×18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切口均选择在锁骨下,根据修复面积设计皮瓣,同时要兼顾断蒂时修复剩余瘢痕所需皮瓣的面积。皮瓣转移3周后行延迟术,4周断蒂修复剩余的颈部瘢痕。结果2007至2009年采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20例颈部瘢痕挛缩,仅1例皮瓣扩张不充分,但未影响手术效果,余皮瓣术后均成活,效果满意。6例6个月后复诊,1例患者切口瘢痕明显,5例效果良好。结论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颈部大面积瘢痕的较好方法。
马显杰彭湃郑岩郭树忠韩岩鲁开化
关键词:外科皮瓣软组织扩张术瘢痕
起博器外露的处理方法及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起博器置入术后外露的处理方法及原因分析。方法先行起博器处分泌物的培养加药敏试验;然后切除感染皮肤,将起博器取出后用碘伏浸泡,同时清除腔隙内感染的肉芽组织和增生的纤维组织,用双氧水和甲硝唑液反复冲洗;于起博器上缘沿胸大肌的肌纤维走行,将胸大肌的肌纤维分开形成胸大肌、胸小肌腔隙,并将腔隙剥离得足够大,重新置入起博器;分层缝合切口后放置负压引流。结果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6例起博器外露患者进行了处理,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患者3~6个月,无再次起博器外露及感染的发生。结论起博器外露其后果较严重,采用积极及适当的处理方法(将起博器置入胸大肌下)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良好处理效果的关键。
马显杰夏炜张辉宋保强彭湃潘勇
关键词:起博器
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外科综合治疗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各类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外科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两年多来收住我科的各类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案,总结治疗经验,探讨皮肤软组织缺损外科综合治疗方法。结果:288例患者中286例全部治愈,创面修复成功率99.3%。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案、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时的术后处理是各类皮肤软组织缺损外科治疗的关键环节。
宋保强韩岩郭树忠马显杰杨力夏文森彭湃夏炜易成刚汪家莹吴庆云
关键词:皮肤缺损外科治疗
拮抗选择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E-、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平均分成三组,在其腹部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模型后,分别应用生理盐水,E-、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观察皮瓣成活面积及组织改变。结果应用后7d皮瓣成活面积: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8.3±19.60)%;E-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组为(54.38±40.49)%;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组为(83.75±17.87)%。组织学观察:生理盐水对照组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组织肿胀、部分皮肤组织坏死;E-、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组炎症反应明显轻,坏死组织少,而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组的效果尤为明显。结论E-、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皮瓣的损伤,从而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的成活面积。
潘宝华夏炜郭树忠彭湃
关键词:皮瓣
烧伤后畸形的整形外科治疗被引量:13
1996年
烧伤后畸形既包括瘢痕增生与挛缩畸形也包括组织器官的缺损与畸形,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病种,占住院患者的40%以上,治疗难度也最大。大面积深度烧伤后遗畸形常是多部位、多器官受累,同时修复材料缺乏,供皮(瓣)区不足。1957年~1997年收治各种烧(烫)伤后畸形患者共3401例,1978年后收治了2496例烧伤后畸形患者,其中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持续牵引技术及新型皮瓣在治疗中的应用及器官再造等方面均有一定改进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鲁开化艾玉峰郭树忠潘宝华彭湃
关键词:烧伤畸形整形外科
胸三角带蒂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并比较胸三角带蒂皮瓣与游离皮瓣治疗面部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应用皮瓣移植方法修复面部瘢痕38例,其中游离皮瓣11例(A组],带蒂皮瓣27例(B组)。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患者住...
彭湃
VEGF对创伤组织中KDR,bFGF和PDGF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研究VEGF对创伤组织KDR,bFGF和PD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为目的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VEGF165,利用纳米微囊包裹后,作用于兔耳创面。利用反转录PCR方法观察术后14天损伤组织KDR,bFGF和PDGF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施与纳米微囊包裹的VEGF165实验组创面肉芽生长及上皮爬行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反转录PCR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损伤组织KDR,bFGF和PDGF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正常组(P<0.01)。结论VEGF能上调损伤组织内KDR,bFGF和PDGFmRNA的表达,VEGF可能作用于其受体KDR,通过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其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彭湃郭树忠韩岩靳安民
关键词:纳米微囊
应用扩张的胸三角皮瓣修复成人面颈部葡萄酒色斑
目的通过外科手段修复成人面颈部的葡萄酒色斑。方法应用扩张的胸三角皮瓣修复成人面颈部葡萄酒色斑11例。切除面颈部的血管畸形,转移扩张的胸三角皮瓣覆盖创面,三周以后行断蒂手术。结果扩张后的皮瓣较薄,转移到面部没有明显臃肿,同...
潘勇杨力马显杰鲁开化彭湃卢丙仑韩岩郭树忠
关键词:胸三角皮瓣成人葡萄酒色斑
文献传递
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大面积头面部瘢痕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头面部瘢痕的治疗方法。方法头部采用1—3个扩张器行头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面部瘢痕均采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结果2003年至2007年,于临床应用12例,头胸部皮肤扩张充分。其中胸三角皮瓣预扩张的2例患者,扩张器自切口处外露,但未影响手术效果;3例因扩张过程中,注水过多,致妊娠纹形成。皮瓣转移后均无血运障碍成活良好,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效果满意。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治疗大面积头面部瘢痕的较好方法。
马显杰郑岩夏文森鲁开化郭树忠韩岩彭湃宋保强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头面部瘢痕外科皮瓣
兔耳缺血性创面模型的构建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为临床深入研究难愈性创面提供良好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9只.首先通过动脉灌注了解兔耳动脉走行分布,然后结扎兔耳中央动脉及头侧动脉之总干,用活检打孔器在耳背制成d=6mm的4个对称的圆形创面,进行创面一般观察、连续的兔耳皮温测定及静脉血气分析.结果:血管结扎后各时间点皮温及氧分压、氧饱和度与血管结扎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结扎中央动脉及头侧动脉后制成的兔耳缺血模型确切可靠.
彭湃鲁开化郭树忠李官禄
关键词:兔耳疾病模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