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3篇反应蛋白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心率
  • 2篇心率震荡
  • 2篇养心
  • 2篇养心氏
  • 2篇养心氏片
  • 2篇窦性
  • 2篇窦性心率
  • 2篇窦性心率震荡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超敏C反应蛋...
  • 1篇动态血压
  • 1篇独立危险因素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机构

  • 10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四中...

作者

  • 11篇张鹏强
  • 10篇丁彦春
  • 5篇公绪合
  • 4篇李向东
  • 3篇曲鹏
  • 2篇吴维霞
  • 2篇张淑楠
  • 2篇黄丽红
  • 1篇于健
  • 1篇赵香莲
  • 1篇尚冰冰
  • 1篇张鸿
  • 1篇张鸿
  • 1篇陈亮
  • 1篇李长育
  • 1篇赵健
  • 1篇朱宁
  • 1篇宋文秀
  • 1篇王健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199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特点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04-2012-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1例,其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50.8±11.6)岁。测定高血压患者hsCRP值,其中hsCRP<3mg/L为正常组(n=32),hsCRP≥3mg/L为升高组(n=19),同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窦性心率震荡(HRT),测定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另外选择同期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33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hsCRP水平[(3.56±2.01)比(1.26±1.16)mg/L]、震荡初始[(-0.34±2.85)%比(-2.23±2.17)%]上升(P<0.05),而震荡斜率下降[(3.18±1.21)比(4.96±1.02)ms/RR,P<0.01]。与hsCRP正常组比较,升高组震荡初始升高[(4.74±2.17)%比(-0.91±2.41)%,P<0.01]、震荡斜率下降[(1.22±0.86)比(3.33±1.02)ms/RR,P<0.05]。相关分析显示,震荡初始与hsCRP呈正相关(r=0.329,P<0.05),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458,P<0.05),震荡斜率与hsCRP呈负相关(r=-0.394,P<0.01),与24h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正相关(r=0.53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HRT异常现象,且hsCRP与震荡初始、震荡斜率相关。
公绪合李向东张鹏强丁彦春黄丽红
关键词:高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窦性心率震荡
鲁登巴赫综合征1例报道
2011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3岁,以“反复胸闷、气短、心悸20余年,加重伴咳嗽,咳痰1周”为主诉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时胸闷、气短、心悸,休息可以缓解,伴双下肢水肿.就诊外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全心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公绪合丁彦春李向东张鹏强
关键词:鲁登巴赫综合征胸闷气短心悸
冠心病病人血清LL-37的表达变化及养心氏片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血清LL-37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养心氏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物中LL-37的影响,探讨养心氏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入选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五科住院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5例,以健康志愿者15名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记录入选者的基本信息,检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β2微球蛋白等指标,并用西雅图心绞痛评分表评估冠心病病人心绞痛稳定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LL-37的表达水平。提取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单个核细胞,用10mg/L及50mg/L浓度的养心氏预处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2h,以空白组为对照组,再用50ng/mL佛波酯(PMA)刺激4h,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LL-37的浓度。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LL-37的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及健康者(P<0.05);健康人群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病人的心绞痛稳定程度与血清LL-37水平呈负相关(r=-0.784,P<0.01)。养心氏能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LL-37的浓度,其中50mg/L组LL-37浓度最低(253.77±22.26)ng/mL,对照组为(402.31±18.04)ng/mL,10mg/L组为(301.54±14.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LL-37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稳定性呈负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LL-37显著升高。养心氏能降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LL-37的浓度,表明养心氏可能通过抑制LL-37的表达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丁彦春张淑楠张淑楠吴维霞张鸿吴维霞
关键词:冠心病养心氏片超敏C反应蛋白
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1996年
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7~70岁,平均56.33±8.62岁,全组患者2~4周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两次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5.95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6mmol/L,参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并排除有关疾病等为入选标准,结果显示:服普伐他汀后1周、2周、3周末各血脂指标较治疗前虽有改善但效果不显著,治疗4周后降TC、TG、LDL-C和升HDL-C效果最佳,至8周末疗效维持稳定.已被公认,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因此,用普伐他汀降血脂治疗对冠心病防治有确切价值,是一种理想的降脂药.
于健赵香莲张鹏强李长育张裕兴
关键词:高脂血症普伐他汀药物疗法
养心氏片对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对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病人24h平均血压及短期血压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作为高血压组,30名健康人群作为血压正常组。高血压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血压正常者服用养心氏片,均为每次3片,3次服药时间均为08:00、12:00、16:00,疗程1周,两组服药前后用动态血压检测24h平均血压,并监测服药首日短期血压变化。结果高血压组服用养心氏片1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服用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服药首日服用养心氏前08:00的血压为基线血压,各时间点SBP与基线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08:30、09:00、10:30、11:00、12:00和12:30的DBP较基线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压组服用养心氏1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服用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首日08:00血压作为基线血压,各时间点SBP均低于基线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9:00、09:30、10:00、12:30和16:00的DBP较基线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片对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及正常血压者的24h平均收缩和舒张压血压无明显影响。养心氏片能使高血压病人短期部分时段舒张压下降,但对短期收缩压无影响。养心氏能使正常血压者短期收缩压轻度下降和部分时段的舒张压下降。
张淑楠吴维霞宋文秀王宏露张鸿张鹏强丁彦春
关键词:高血压养心氏片动态血压
高血压住院患者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了解高血压住院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83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房颤组272例和非房颤组5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相关因素。结果:831例高血压患者中有272例(32.7%)合并房颤,83例患者(10.0%)为新近发生房颤。与非房颤组相比,房颤组患者的年龄较大([69.8±9.6)岁vs(63.8±11.8)岁,P<0.001]、收缩压较高([150.2±21.9) mmHg vs(143.9±21.8)mmHg,P<0.001]、脉压较大[(63.8±19.0) mmHg vs(57.6±18.7) mmHg,P<0.001]、高血压病史>10年的比例较高(54.4%vs 43.1%,P=0.003)、左心房内径较大[(41.5±6.5) mm vs(35.8±4.9) mm,P<0.001]。新发房颤亚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和血压水平与非新发房颤亚组患者相似,但左心房内径明显较小[(40.0±5.9) mm vs(45.0±6.8)mm,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脉压、平均血小板体积、左心房内径、血清总胆固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与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独立相关。结论: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较高,其房颤的发生与高龄、高血压病史时间长以及收缩压和脉压高有关。新发房颤的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长时间房颤的患者。
刘倩张鹏强丁彦春杨东辉
关键词:高血压心房颤动患病率
窦性心率震荡与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高血压病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引起全身靶器官损害,如左室肥厚、脑血管动脉硬化、肾脏功能衰竭等,对其关注也较多。然而对高血压病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关注较少,且对观察指标认识相对不足。
公绪合李向东张鹏强黄丽红丁彦春朱宁陈亮赵健曲鹏
关键词:高血压窦性心率震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家族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二例被引量:1
2011年
例1,男,66岁,突发胸痛9h于2001年6月10日入院。患者46岁时因颜面、口唇红紫,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并行骨髓穿刺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la,PV),后长期服用羟基脲及白消安,控制血红蛋白在130~140g/L。
公绪合丁彦春李向东张鹏强曲鹏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前壁AMIPV冠状动脉事件家族性
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及不同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6例同期健康志愿者或因胸痛、胸闷,疑诊心脏神经官能症人院检查的患者(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不同疾病、受累靶器官的多少及不同受累靶器官之间血清hs.CR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各变量与血清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9±0.34)mg/L比(1.10±0.26)mg/L](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2.39±0.24)、(2.104-0.18)mg/L]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者[(1.85±0.30)mg/L],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靶器官损害数目呈正相关(r=0.747,P〈0.01)。高血压合并不同靶器官损害者血清hs—CRP水平有差异,其中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肾损害及眼底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hs-CRP水平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清hs—CRP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左室质量指数(LVMI)、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高血压合并不同疾病时炎性反应程度不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靶器官损害数目呈正相关;靶器官损害不同,炎性反应程度不同。影响hs—CRP水平的主要因素为LVMI、年龄和HDL—C,其中与HDL—C呈负相关。
丁彦春王健张鹏强曲鹏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
2009年
尚冰冰赵国凤张鹏强丁彦春
关键词:误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