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11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气候
  • 3篇气候模式
  • 3篇气温
  • 3篇区域气候
  • 3篇区域气候模式
  • 2篇冬季气温
  • 2篇年际
  • 2篇年际变化
  • 2篇气候事件
  • 2篇气候预测
  • 2篇降水
  • 1篇雪水
  • 1篇汛期
  • 1篇遥相关
  • 1篇雨带
  • 1篇雨带类型
  • 1篇日数
  • 1篇融雪
  • 1篇时长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机构

  • 11篇北京市气候中...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青海省气候中...

作者

  • 11篇张英娟
  • 7篇王冀
  • 2篇施洪波
  • 2篇郭文利
  • 2篇张培群
  • 2篇陈大刚
  • 1篇孟伟
  • 1篇高辉
  • 1篇王振宇
  • 1篇陆日宇
  • 1篇孙继松
  • 1篇张青
  • 1篇刘海涛
  • 1篇舒文军
  • 1篇刘秋锋
  • 1篇丁婷
  • 1篇马京津
  • 1篇申红艳

传媒

  • 4篇气象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华北冬季气温和降水的预报评估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CGCM_NCC的输出结果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华北地区1991—2010年冬季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并采用国家气候中心的业务预报评分(P)等5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结果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RegCM_NCC回报的华北地区20年冬季气温的P评分多年平均值为70.4分,其中大部分年份平均气温的P评分在60分以上,80分以上的有11年,11年的预报相对于随机预报和气候预报有正技巧;20年冬季降水的P评分多年平均值为66.3分,13年冬季降水的P评分在60分以上,在80分以上的有5年,8年的预报相对于随机预报有正技巧,有11年的预报相对于气候预报有正技巧。冬季Nino3.4区海温距平为负和东大西洋-俄罗斯西部型遥相关指数为负,均有利于回报的华北冬季气温P评分提高。
施洪波张英娟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回报
基于小时资料的北京高温精细化特征分析
2023年
基于2008—2021年夏季1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高温时长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季节内及日内等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地形和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综合影响,北京夏季高温日数和高温时长呈现出中心城区及以南多、西部和北部少的特征;其中海淀、丰台和昌平是北京高温最集中的地区。在季节内尺度上,北京高温时长多的时段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后期至7月中旬前期,也即华北雨季开始之前的时段;其中7月上旬是北京高温最集中的旬。日内尺度上,北京高温过程出现在09—21时,14—17时尤为集中。文章还基于线性回归拟合了最高气温和高温时长的对应关系,拟合结果和实际观测相关系数高达0.82。对北京地区而言,在35℃高温阈值基础上,最高气温每升高1℃,相应的高温时长约增加1.7 h。北京高温时长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后一时段(2015—2021年)与前一时段(2008—2014年)的差值分析表明,夏季累计高温时长的差值分布和高温时长的气候态空间分布显著不同,年代际差值大值区并非位于高温日和高温时长中心。在后一时段北京高温时长在11—19时范围内均呈一致性增多,意味着后一时段日内高温时长增多,也即高温开始时间提早结束滞后。
张英娟高辉丁婷王冀
关键词:最高气温高温日数
华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67
2012年
利用华北地区84个气象台站近50a(1961-2009年)资料,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数定义法计算华北地区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并对极端气候指数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极端气温(最高、最低)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且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高于极端高温。1986年之后年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相对较高,冷夜指数的减少趋势明显减弱,暖夜指数上升趋势增强(P<0.05)。空间分布上,极端暖事件(年极端最高气温、暖日指数)变化趋势的大值区位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大部,极端冷事件(年极端最低气温、冷夜指数)上升趋势最显著的为京津冀及山西东北部(P<0.05)。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量、降水次数和降水强度均呈下降趋势。1986年之后极端降水次数、极端降水强度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冬季暴雪量、降雪次数和降雪强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极端降水量变化速率各地不同,其中华北南部(河北、山西等地)极端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京津地区存在极端降水减少的大值中心。极端降水次数由东向西呈逐渐增加趋势,山西中部上升趋势最显著,日最大降水量上升的高值中心位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而下降的高值中心位于河北南部。
王冀蒋大凯张英娟
关键词:极端气候
华北中部平原地区一次降雪过程雪水比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运用降雪深度加密观测资料,求取2020年2月14日华北中部一次降雪过程的平均雪水比(snow-to-liquid ratio,SLR),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和形成原因,发现此次过程SLR在东西方向上变化显著,即自北京平原地区至天津西部逐渐增大,再向东至天津东部又有所减小,京津两地SLR差别大。3 h平均的SLR显示北京平原地区东部和天津中北部随时间变化不大,天津南部和天津沿海地区有增大趋势。基于Cobb算法的云内SLR也具有相似的东西向变化特征,表明云内过程是此次华北中部平原地区SLR东西向变化的主要原因。北京平原地区近地层的融雪作用以及北京平原地区西南部的地表融雪加强了此变化特征。另外,通过分析误差来源发现文中研究区域的中西部地区云内SLR与由积雪深度观测计算的SLR差异较大,尤其是西部地区,这主要与该地区较高的地面2 m气温导致的近地面层的融雪作用有关,北京平原地区的误差基本上来源于此。对于天津西部,云内冰、液混合相态导致的凇附增长可能是该地区误差的主要来源。
张亚妮符娇兰胡宁张英娟
关键词:融雪
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季低温变化特征分析
2011年
利用北京及周边地区21个台站的均一化日最低气温资料,通过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日极端低温阈值,分析了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极端低温的变率和趋势及其频次变化周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8-2006年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季极端低温天数呈减少趋势,极端低温减小速率的最高值位于北京、河北的保定、石家庄及邢台,大多地区基本都在-11d/49a左右。从区域平均来看,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极端低温发生的频率迅速减小。近49a来,除了天津塘沽区、河北沧州东部及邢台南部地区最低气温高于-20℃外,其余地区最低气温均低于-20℃。极端最低气温整个线性变化梯度呈西北-东南方向,其变化趋势呈显著增加。增幅最大的地区位于河北的邢台,变率高达1.4℃/10a。河北承德-北京-石家庄一带变化速率均在1.0℃/10a以上。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均是从1970年前后呈现减少趋势,且均发生了突变现象,但突变的时间不一致。北京、天津及河北南部地区极端低温事件减少频次突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河北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减少突变主要发生在70年代中后期。低温事件发生频次均具有7~9a的周期振荡。研究结果对华北地区冬季设施保护及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张英娟孟伟陈大刚郭文利王冀
关键词:极端低温事件突变周期
青海地区冬季气温年际变化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青海地区38个台站(1961~2010年)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海地区冬季气温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青海地区冬季气温主要呈现出南北一致型和东西反相两种分布型。低温年时,中高纬呈"+-+"波列,垂直方向呈准正压结构。WP与第一模态时间系数的相关最显著,其次是EU和PNA。冬季北大西洋南部地区海温通过激发欧亚波列影响欧亚大气环流;西风漂流区和黑潮区海温均对东亚冬季风有负反馈作用。在中部型El-Ni?o事件期间,青海地区易受偏西、偏北强冷气流影响,青海地区气温偏低。
王冀申红艳张英娟王振宇
关键词:冬季气温遥相关年际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在华北汛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本文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CC对我国华北地区汛期进行了20a的数值回报试验,并对回报结果从预报评分、技巧评分、距平相关系数和异常气候评分4种评估参数将模式回报结果进行了总体评估分析,并与观测台站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
张英娟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汛期
文献传递
1981-2013年京津冀持续性霾天气的气候特征被引量:29
2015年
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多的霾天气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持续性增强,为此,本文利用1981—2013年京津冀霾日统计资料,对京津冀持续性霾事件(定义为连续2 d及以上有烟或霾发生的天气)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1981—2013年非持续性霾日数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持续性霾日数及其所占百分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持续性霾日数的增加是总的霾天气增加的主要原因。持续性霾天气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北部和河北西南部,年平均持续性霾日数占到霾的年总日数一半以上。持续性霾高发区的范围呈现年代际增大趋势,2000年之后扩展趋势显著加速。
张英娟张培群王冀曲恩杉刘秋锋李刚
关键词:气候特征
北京及周边地区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
郭文利舒文军施洪波张英娟王冀马京津陈大刚张青刘海涛孙继松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于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是2007年北京市科委城市管理中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的课题之一,同时被列为北京市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1)收集北京及周边地区气象台站资料、重大天...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在华北汛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本文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我国华北地区汛期进行了20a的数值回报试验,并对回报结果从预报评分、技巧评分、距平相关系数和异常气候评分4种评估参数将模式回报结果进行了总体评估分析,并与观测台站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
张英娟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