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3 1例,女36例;年龄21~72岁,平均34...
- 任忠明张远张翊吴宏飞张玉良
- 文献传递
- 微创扩张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行性单节段病变
-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扩张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行性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8例腰椎退行性单节段病变患者,选用Depuy公司PIPELINE Access系统扩张通道或山东威高...
- 任忠明张银华王庆鑫张玉良张远张翊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疾病
- 文献传递
- 可吸收性脊柱椎间融合器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
- 2011年
- 背景:生物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材料具有与骨组织相似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具有射线可透过性,且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人体组织吸收替代并更易于融合。目的:介绍各种可吸收性椎间融合器材料的特点、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主要选择被PubMed收录的外文文献和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可吸收性椎间融合器的文献,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及总结。结果与结论:尽管可吸收材料椎间融合器相对于传统椎间融合器来说具有许多优点,目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使用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但其材料本身属性所致的风险仍然不可忽视,比如pH值降低、存在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和局部骨吸收的危险等。另外大多数聚合物材料脆性高,由其加工制成的融合器置入人体后可能出现融合器断裂,导致融合失败,尚需逐步发展完善。
- 张翊张超曹聪董宇启
- 关键词:融合器脊椎可吸收性生物材料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患者的80个骨折椎体施行PKP术,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高度值、后凸Cobb角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
- 张远任忠明张玉良张翊吴宏飞
- 关键词:PKP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文献传递
- Ludloff截骨联合McBride手术治疗疼痛性姆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Ludloff截骨联合McBride软组织松解治疗疼痛性坶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该术式治疗15例(25趾)疼痛性坶外翻患者,随访时限为2年。手术前后均摄双足正侧位X线片,测量踌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并采用足部疾患治疗效果AOFAS评分,进行患足功能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截骨部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皮肤感染1例1足。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的坶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16.3°和4.0°,AOFAS评分提升37分。结论Ludlofr截骨联合McBride手术可显著地矫正坶外翻畸形,明显减少前足疼痛,足的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疼痛性蹲外翻畸形的较佳选择。
- 张翊张玉良吴宏飞王斌董宇启张超
- 关键词:第1跖骨
- 康复护理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医院收治的1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价其疼痛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其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其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QLI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给予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让其更好地接受康复护理,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 陈玲琳杭国珍谈海萍张翊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康复护理疼痛生活自理能力
- 经皮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选择确定手术方式,MED组65例,传统手术组60例。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按JOA腰痛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段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出现3例脑脊液漏、传统手术组2例脑脊液漏。MED组出现3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传统手术组1例复发。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张翊任忠明张玉良吴宏飞张远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 PVP在伴有顽固性腰背痛的椎体血管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顽固性腰背痛的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1年7月共计21例伴有顽固性腰背痛的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平均年龄46岁,经PVP治疗,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并排除手术禁忌症。结果 21例患者病变椎体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6月治疗有效率95%,术后12月治疗有效率84%。术后X线片、CT显示骨水泥填充病灶良好,分布均匀,未出现骨水泥过敏反应及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PVP能显著缓解椎体血管瘤引起的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张翊吴宏飞张远任忠明张玉良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腰背痛椎体血管瘤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的必要性及内置物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8年3月~2012年12月,对7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治疗,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23~76岁,平均31.9岁;病程4~28个月,平均11.7个月;胸椎21例,胸腰段30例,腰椎19例,腰骶段2例;累及4个椎体3例,3个椎体11例,2个椎体27例,1个椎体31例;其中42例显示干酪样坏死组织或死骨侵犯相应椎管,35例伴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26例合并病变区域不同程度的后突畸形。按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36例,E级27例。术前至少2周以上正规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个化性方案分别对患者行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内植物固定手术,药物化疗的总疗程时间为12~18个月。[结果]本组病例经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6.7个月。其中3例术后复发再次切开引流、病灶清除或穿刺置管引流灌冲,最终痊愈;2例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痛,2例出现股神经牵拉痛,3例出现取髂骨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中毒症状均消失,按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评分标准:B级1例,C级2例,D级8例,E级61例;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内置物松动、断裂,植骨区见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效矫正脊柱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促进植骨区骨融合和椎体结核愈合。
- 任忠明张远张翊吴宏飞张玉良舒亮
- 关键词:病灶清除术植骨内固定
- 经肌间隙通道辅助下椎间孔椎间融合并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通道辅助下行椎间孔椎间融合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与传统入路对比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64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其中微创组和传统组各32例,记...
- 任忠明吴鹏张翊张银华王庆鑫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