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繁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定向培养三层穗生产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核心种子技术研究
-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群体的不育起点温度会“遗传漂变”逐代升高,导致不育系制种时发生育性波动,甚至导致该不育系失去应用价值。因此,深入研究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技术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针对人工气候室生产水稻...
- 张繁
- 关键词: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定向栽培
- 文献传递
- 种子包衣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3
- 2007年
- 介绍了我国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重点介绍了种衣剂的功能类型、组成成分和作用机理,指出了种子包衣技术存在的不足及可行的解决对策。并对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展望了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前景。
- 张繁张海清
- 关键词:种子包衣种衣剂
-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后发分蘖穗定向培养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定向培养水稻温敏不育系后发分蘖穗生产核心种子,是核心种子生产新技术。2008年在广西灵川对P88S和准S的移栽秧龄、施肥方式、移栽秧苗带蘖数与后发分蘖穗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88S于7~8叶龄移栽,其后发分蘖数较4~6叶龄移栽多;以单株带1蘖秧苗移栽比单株不带蘖秧苗和单株带2蘖秧苗移栽更有利于培养后期分蘖。准S于6叶龄移栽,其后发分蘖较4~5叶龄移栽多;以单株不带蘖秧苗移栽比单株带1蘖秧苗和单株带2蘖秧苗移栽更有利于培养后期分蘖。按基肥30%+追肥70%施肥,P88S和准S群体的分蘖速率均明显高于按基肥50%+追肥50%和按基肥70%+追肥30%施肥的分蘖速率。因此,采用大秧龄移栽、单株带1蘖秧苗或单株不带蘖秧苗移栽及适当少施基肥多施追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单株多层穗结构。
- 张繁曹文亮刘爱民黄峰张海清肖层林
- 关键词: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分蘖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 2008年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技术是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和核心种子生产的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退化的现象和原因。针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退化的原因,对现行繁殖方法进行了讨论。
- 张繁肖晓刘爱民张海清
- 关键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 油菜秸秆纤维对水泥胶砂孔隙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探究油菜秸秆纤维对硅酸盐水泥胶砂孔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处理后的油菜秸秆分别按照0、1%、2%、3%和4%质量分数的比例掺入水泥中,对不同秸秆纤维掺量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及凝结时间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龄期(3、7、28 d)下油菜秸秆的掺量对水泥胶砂孔隙率和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掺量的增加,水泥胶砂试块的表观密度逐渐减小,其中,当掺量为4%时,其表观密度相比基准组降低9.27%;当掺量为1%时,其孔径分布与基准组相近;当掺量为3%和4%时,两组的孔径分布相近,在龄期为28 d时,胶砂的有害孔占比分别为14.2%和15.4%,多害孔占比分别为24.15%和25.01%,与基准组相比,多害孔和有害孔增幅较大,均约为基准组的3.5倍。随着秸秆掺量的增加,水泥胶砂最可几孔径均减小;随着龄期的增加,水泥胶砂最可几孔径减小,多害孔及有害孔比例相对减少。显微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秸秆纤维掺量为1%时,与水泥界面粘接较好;掺量为3%和4%时,多害孔及有害孔增加,主要出现在秸秆纤维周围。
- 张繁谷悦曹琛刘保华
- 关键词:油菜秸秆水泥胶砂标准稠度用水量孔径分布
- 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将处理后的油菜秸秆纤维切成10~15 mm、>15~20 mm、>20~25 mm、>25~30 mm等4种长度,以体积掺量分别为0.2%、0.4%、0.6%、0.8%掺入混凝土中,进行冻融循环试验,观察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冻融循环25、50、75、100次的表观形貌,测定其质量和动弹性模量,研究油菜秸秆纤维长度和体积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对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油菜秸秆纤维长度>15~20 mm、体积掺量为0.2%时,混凝土的抗剥落能力最强,冻融循环100次后,其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93.1%,较普通混凝土的提高34.4%,抗冻性能最佳;威布尔分布模型和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过程,一元二次函数模型的拟合精度均大于0.98;仅考虑冻融劣化作用,抗冻性能最佳组的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约为普通混凝土的2.4倍,在哈尔滨使用寿命可达16.7 a、拉萨可达17.3 a、石家庄可达36.7 a、长沙可达136.1 a、上海可达189.3 a。
- 谷悦刘保华张繁曹琛张施龙廖贤陵
- 关键词:抗冻性能相对动弹性模量
- 株1S系列杂交早稻组合种子发芽特性研究初报
- 2008年
- 为探明株1S系列杂交组合种子发芽率偏低的问题,在制种时采用不同“九二0”用量与喷施时期处理,并在母本终花后不同时期收获种子,检测了各处理种子的特征和发芽特性。结果表明:喷施“九二0”的时期与用量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在母本终花后第10~20d收获种子,青米粒率随天数增加而减少,正常白色米粒率从第10~16d逐步提高,随后有下降的趋势,产生黄色米粒,发芽率从第10~15d逐步提高,随后有降低趋势;不同父本配组制得的种子.株两优58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株两优211和株两优505,与其它组合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建议用株1S制种时,应在母本终花后第10~16d收种。
- 曹文亮王仁祥张繁罗潇肖层林
-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种子发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