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非
- 作品数:22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对安氏Ⅰ类病例下唇软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拔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安氏Ⅰ类错病例治疗前后下唇软组织变化的比较,探讨两种拔牙模式的异同。方法:选取50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临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拔4个第一前磨牙和4个第二前磨牙病例各25例,按性别、年龄、骨面型、拥挤度严格配对,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软组织的14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在相对X、Y轴的绝对值测量中,治疗前两组无任何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一前磨牙拔除组线距的明显增长表现在垂直方向上,而第二前磨牙拔除组表现在在水平方向上。在软组织测量项目中,治疗前第一前磨牙拔除组颏唇角和下唇厚度均大于第二前磨牙拔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拔除第一前磨牙组下唇倾角、下唇长、下唇基部厚度、颏唇沟深度增加,而颏唇角、下唇基角、下唇厚、下唇突度、下唇突凹点相对E线的距离减小。拔除第二前磨牙组颏唇角、下唇倾角、下唇基角、下唇基部厚度均增加,其中下唇倾角和下唇基部厚度的变化明显;下唇长、下唇突度、下唇突凹点相对E线的距离减少,而下唇厚基本不变。结论:拔除第一和第二前磨牙组在治疗前后下唇的各项软组织角度和线距变化均无统计学的差别。
- 张硕非李伟宏郑敏玲
- 关键词:下唇头影测量分析
- 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对颏部软组织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对拔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的安氏I类错患者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变化进行比较,探讨2种拔牙模式的异同。方法:患者50例,均为安氏Ⅰ类错畸形,分为2组,每组25例,分别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和4颗第二前磨牙进行治疗。2组患者按性别、年龄、骨面型、拥挤度严格配对,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颏部软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在相对X、Y轴的绝对值测量中,治疗前2组无任何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一前磨牙拔除组在垂直方向上增长明显,而第二前磨牙拔除组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有增加,水平向生长更明显。(2)在对软组织项目的测量中,治疗前第一前磨牙拔除组的软组织面角、颏沟倾角均小于第二前磨牙拔除组,治疗后2组均出现软组织面凸角减少,颏凸角、软组织面角、颏沟倾角、颏唇沟深度增加;但2组在各项测量项目的变化上无显著组间差别。结论: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垂直向生长更明显,拔除第二前磨牙组更倾向于颏部的水平向生长;2种拔牙模式在颏部软组织的改变上无显著差别。
- 张硕非林新平郑敏玲
- 关键词:软组织头影测量分析
- 恒牙期Ⅲ类错[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判别
- 2009年
- 目的通过分析Ⅲ类错[牙][合]拔牙和非拔牙患者治疗前头影测量颅颌面软硬组织的不同,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寻找影响拔牙选择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恒牙期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成功矫治的恒牙期Ⅲ类错[牙][合]患者79例(接受拔牙治疗36例,接受非拔牙治疗43例),治疗前均行头颅侧位X线摄片,然后应用Winceph7.0软件分析软、硬组织各项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测量指标,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主要指标,得出判别公式。结果两组间共12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经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后得到5项主要指标:∠NAPg、∠ANB、∠L1-NB、ANS-Me及∠SN-MP。将得到的主要指标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个体指数(1S),IS=0.122∠NAPg+0.103ANS-Me-5.634。将两组患者IS值相加,取平均值作为该判别分析的临界值(临界值为0)。应用此公式对本研究进行分析,拔牙组判别准确率为94.4%,非拔牙组为95.3%。结论对恒牙期Ⅲ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应重点关注颌凸角及前下面高,当IS〈0时可考虑选择非拔牙矫治,当IS〉0时可考虑选择拔牙矫治。
- 郑敏玲胡荣党王剑锋张硕非
- 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对安氏Ⅰ类病例软硬组织B点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通过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B点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安氏Ⅰ类临界病例,包括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和第二前磨牙组各25例。分别测量14项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的软硬组织指标。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矫治前,两组患者在水平和垂直距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后,各点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在拔除第一前磨牙组中存在显著差别(P<0.05),而软硬组织B点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在拔除第二前磨牙组中相对明显。2硬组织变化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下切牙轴倾度、SNB角变化无统计学意义,NB的线距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除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软组织变化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唇倾角、下唇翻卷度和B'-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颏沟倾角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软组织显著改善;矫治前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拔牙矫治显著改变软、硬组织B点,但两种不同拔牙模式间对软硬组织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
- 陈伟挺程德盛张硕非
- 关键词:头影测量分析
- 不同双尖牙拔除模式对安氏Ⅰ类病例软硬组织影响的初步研究
- 目的:通过对拔除第一双尖牙和拔除第二双尖牙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比较,探讨两种拔牙模式的异同和影响拔牙模式的因素。
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选取50个安氏Ⅰ类(骨性I类)临界病例...
- 张硕非
- 关键词:拔牙模式
- 文献传递
- CBL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
- 以临床病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CBL)模式是通过探讨分析病例来促进和巩固知识、技能的医学课程学习模式。温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在口腔正畸理论教学中开展CBL,学生反馈对此种课程模式的接受度较高,实用性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 张硕非陈伟挺胡荣党
- 关键词:CBL教学模式
- 文献传递
- 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对安氏Ⅰ类病例上唇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拔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安氏Ⅰ类错病例治疗前后上唇软组织变化的比较,探讨2种拔牙模式的异同。方法选取50例青少年安氏Ⅰ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拔除牙位分为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和拔除第二前磨牙组,每组25例患者。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上的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1)在上唇各点相对X轴和Y轴的线距上,2组患者治疗后A′-X和UL-X的变化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在软组织角度和线距的测量项目上,2组患者治疗后上唇长度、UL-EP、A′-EP的变化明显(P<0.05),但2组患者软组织角度和线距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除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对上唇均有明显改变,但2种拔牙模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 张硕非林新平郑敏玲
- 关键词:上唇头影测量分析
- 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对安氏Ⅰ类病例唇部软组织角度变化影响
- 目的:通过对拔除第一双尖牙和拔除第二双尖牙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治疗前后唇部软组织角度变化的比较,探讨两种拔牙模式的异同.方法:本研究选取50个安氏Ⅰ类(骨性Ⅰ类)临界病例为样本,其中拔4个第一双尖牙和4个第二双尖牙病例...
- 张硕非
- CBL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CBL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级口腔本科专业学生60名在口腔正畸学理论课程中采用CBL教学,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对所有的评价项目持赞同以上的态度,表明学生对CBL课...
- 张硕非陈伟挺胡荣党
- 关键词:CBL教学模式
- 文献传递
- PBL和CBL教学方法在口腔正畸学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21
- 2015年
-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而CBL教学法是以临床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两者均通过讨论式分析来促进和巩固医学课程的知识、技能。温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在口腔正畸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教学中分别开展PBL和CBL的教学方法,考核成绩表明PBL和CBL的应用存在差异,PBL教学法更适合基础理论部分,而CBL教学法更适合临床应用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应用。
- 张硕非胡荣党
- 关键词:PBLCBL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