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瑶祥
- 作品数:21 被引量:37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要从企业的现实需求和条件出发,校企合作既是前提条件也是必备条件。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同时,要注意德国双元制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形成协商性人才市场的现实困境,把现代学徒制与我国特殊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制度相结合。现代学徒制需要合理划分层级,如果把学徒制分层和学校教育的序列简单对应,则混淆了学徒的培养形式和复杂等级,违背了"职业平等"的理念,这是不恰当的。
- 张瑶祥何杨勇
-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 高职院校“好就业、难招生”现象分析——基于社会分层视角被引量:25
- 2013年
-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来看,能否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是决定人们对接受教育类型与程度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当毕业生的就业有利于社会分层与流动时,招生与就业之间呈正相关,反之则不相关。高职虽然"好就业",但"好就业"的岗位缺乏"专属性"的职业地位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及空间;已经毕业的高职学生难以通过高职教育从社会下层进入社会中上层的现实,影响了部分中下阶层家庭对高职教育的选择。解决高职院校"好就业、难招生"问题的路径是提高高职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中的正向功能,构筑从"终结教育"到终身教育的立交桥。
- 张瑶祥
-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社会分层
- 优化高职提前招生模式的路径选择被引量:5
- 2020年
- 高职提前招生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选拔功能异化、评价标准窄化、技能测试泛化等现象,对招生考试的公平与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建议从三方面进行优化,一是以专业培养的内在需求为依据确定提前招生专业,二是建立以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三是完善以适应性为目标的多样化职业技能测试机制。
- 蒋丽君张瑶祥
- 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的创新与探索
- 2007年
- 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方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其基本做法与措施可以概括为追求一真,两个落实,抓住三点,依靠四缘,五项创新,六条措施。
- 张瑶祥
-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指导
- 就业困难大学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2014届就业困难毕业生的调研被引量:2
- 2016年
- 浙江省2014届3358名就业困难毕业生的调研数据表明,专业能力缺乏是形成就业困难的直接原因,各种就业歧视是就业困难学生的最大"屏障",多重困难交错是就业困难学生的主要特点,求职努力不够是形成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帮扶的对策是以提升专业能力为核心,提高就业困难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完善就业政策为保障,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以优化就业指导为抓手,构建"三助结合"的帮扶体系。
- 张瑶祥
- 关键词:帮扶对策
-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被引量:32
- 2007年
- 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解决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着力点要使行业(企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政府要把实习基地视作高职院校的组成部分,要像支持学校建设一样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杭州市由政府出资建设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做法值得借鉴。
- 张瑶祥
-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
- 高职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对策被引量:1
- 2015年
- 一、以综合帮扶为重点,改变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方式要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为宗旨,从单一的经济资助转变为"助资、助志、助知"相结合的综合帮扶,使每个需要帮扶的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帮扶。(一)"助资",切实为困难毕业生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援助,是帮助困难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因此,要在奖、助、勤、贷的基础上,设立就业困难学生专项资金,
- 张瑶祥
- 关键词:高职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对策
- 对接供销行业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 2015年
- 供销行业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担负着服务三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供销行业对人才需求具有专业的涉农性、区域的差异性、岗位的艰苦性、对技能要求的复合性和强调基础素质的重要性等特点。供销行业职业教育要根据供销行业人才需求特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张瑶祥
- 关于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被引量:45
- 2007年
- 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现行的工学结合形式有其局限性。实施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存在困难的原因是行业(企业)和学校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为社会培养人才是学校单方面的职责,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它既不愿意也没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人企业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构建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发挥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着力点要使行业(企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需要的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政府要把实习基地视作高职院校的组成部分.要像支持学校建设一样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杭州市由政府出资建设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做法值得借鉴.
- 张瑶祥
-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 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的公平性审视被引量:4
- 2017年
- 影响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有:招生生源对象的"定向性"、结对挂钩方式的"市场性"和招生专业安排的"泛化性"等。促进中高职贯通招生公平要加强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一是进行院校分类,明确五年制职业教育的举办主体;二是注重区域均衡,统筹中高职贯通招生结对挂钩方式;三是严格专业分类,统一制订五年制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四是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制定五年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 张瑶祥
- 关键词:招生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