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蓉
- 作品数:19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入世参与及超世企慕的理想化构设——晚清《第一侠义奇女传》的侠文化透视
- 2008年
- 战国时期从士中分离出来的侠,大都具有自由的身份,逐渐演化成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他们不受社会政治力量的约束而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确立了自身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他们一方面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个性,另一方面又要安身立命于现实社会,以实现自己的社会人生价值。长期以来,侠在入世参与及超世企慕中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晚清《第一侠义奇女传》却对入世参与及超世企慕的侠文化进行了相互交融的理想化构设,在风云际会之中,赋予侠以仙凡两途的理想人生归宿。
- 张淑蓉
- 关键词:晚清
- 儿女柔情与英雄侠义——晚清《第一侠义奇女传》的情侠观透视
- 2007年
- 《第一侠义奇女传》是中国侠文学发展到晚清时期的新展现,是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与人文主义思潮的涌动而呈现出的侠文化新走向。不仅发展了唐以来红拂女慧眼识英雄,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鲜明个性与智侠风采,而且进一步深化发展为儿女柔情与英雄侠义同在的情侠观,为20世纪以来的情侠小说开辟了道路,树立了典范的情侠品格。
- 张淑蓉
- 关键词:儿女
- 思辨与创新——古典文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 <正> 俗话说,“水无定形,文无定法”,无论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定规可言。对于学习和教学来说也就是“学无定规,习无定则,教无定式”了。如何处理好高校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思辨与创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
- 张淑蓉
- 文献传递
- “衣带诏”系子虚乌有的矫诏
- 2010年
-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其中许多情节起着强化人物性格、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但为人们耳熟能详,乃至被当作历史进行识记和传播。作为文学创作,难免要对历史事件进行一定的艺术虚构和再创造,况且有些事件本身在历史上就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小说中凸显曹操凶残暴虐的"衣带诏"事件,就是一个虽见之于《三国志》《后汉书》的转述、却没有历史实证的"闻而不见"的矫诏,经小说家的选择与艺术处理后,便造成了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 张淑蓉
- 关键词:《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
- 长白山文学的人文精神解读
- 2008年
- 自古形胜的长白山区,山川毓秀,地杰人灵。这里不仅孕育了商部族的祖先,还是满清王业的肇兴之地,是抗日战争的前线,更是不屈的长白山人的兴业之基。长白山文学承载着长白山人博大无私的仁爱情怀、雄豪放旷的粗旷气质、坚毅挺拔的大山品格和保卫家乡、捍卫领土的民族气节,这种昂扬奋发的人文精神激励着我们长白山人奋发进取、勇往直前,谱写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新篇章。
- 张淑蓉戴涛
- 关键词:人文精神
- 《三国演义》人物虚实考
- 1999年
- 文章把《三国演义》中的1177个人物分成四大类,从具体史料出发,对其虚实予以考证,揭示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在人物塑造手法方面的鲜明特征,强调了《三国演义》终归是小说而不是历史。
- 张淑蓉
- 关键词:《三国演义》虚实
- 论基础教育中实施创造性教学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 2004年
- 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实施创造性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才 ,是我们高等师范教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基础教育教材内容的挖掘、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教学的延展。
- 张淑蓉包相贵
- 关键词:基础教育创造性教学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情感熏陶
- “思慕太初纯情的痴人”——《红楼梦》自然灵秀美探寻被引量:1
- 2005年
- 张淑蓉
- 关键词:文学美学《红楼梦》古代文学研究
- 论史实的转换与艺术真实的生成--孔明形象塑造谈
- 2002年
- <三国志演义>源于一定的历史事实,因而史有"七实三虚"之论.但它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我们不能把它当作史实来认识.本文从<三国志演义>中孔明形象塑造出发,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艺术真实与史实的生成与转换关系.
- 张淑蓉
- 关键词:艺术真实《三国志演义》历史事实艺术手法虚构
- 《第一侠义奇女传》的审美倾向及其成因被引量:1
- 2005年
- 晚清《第一侠义奇女传》是中国古代侠文学的收束之作,也是二十世纪侠文学的开篇之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时代特色。作品渲染群侠高贵的血统,使他们贵族化;强调群侠对天子的归附,使他们正统化;而兼写侠客的英雄至性和儿女真情,则使他们世俗化。这是《第一侠义奇女传》的三个重要审美趋向。作品所体现出的为国为民、强国安邦的侠理想与晚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时代精神与历史使命相吻合,在中国侠文学的发展中,在新旧侠义小说的递进嬗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 张淑蓉
- 关键词:贵族化正统化世俗化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