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孝

作品数:15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棉花
  • 5篇红铃虫
  • 3篇棉红铃虫
  • 2篇性信息素
  • 2篇沿海棉区
  • 2篇玉米
  • 2篇玉米螟
  • 2篇棉区
  • 2篇棉田
  • 2篇交配
  • 1篇新剂型
  • 1篇性引诱剂
  • 1篇引诱
  • 1篇引诱剂
  • 1篇越冬
  • 1篇越冬代
  • 1篇知识库
  • 1篇杀螨
  • 1篇生物防治
  • 1篇生育

机构

  • 13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作者

  • 13篇张永孝
  • 7篇束春娥
  • 6篇柏立新
  • 5篇曹雁平
  • 5篇曹赤阳
  • 3篇万寅
  • 2篇唐爱民
  • 2篇孙洪武
  • 1篇沈兆昌
  • 1篇吴淑华
  • 1篇陈旭升
  • 1篇朱铖培
  • 1篇赵阳

传媒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植物保护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生物防治通报
  • 1篇华东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沿海棉区玉米螟世代分化研究初报被引量:7
1993年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研究了江苏沿海棉区玉米螟世代分化的生态机制和预测方法。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影响二代玉米螟分化的主要因子是幼虫期的光照周期和温度。在25℃下引导该地区(33.25°N)玉米螟幼虫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为14.03小时,当温度高于25℃时,临界光周期将会缩短,单个幼虫龄期对光反应不敏感,幼虫受短光照处理的相连龄期越多,其滞育率越高。根据江苏东台和大丰两地田间调查的历史资料,选用x_1即二代玉米螟卵高峰日(以7月13日为0)和x_2即二代卵高峰日后10天的日平均温度,初步建立了预测三代玉米螟分化比例的数学模型,进而为预测其种群数量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曹雁萍万寅张永孝朱诚培黄佩忠
关键词:玉米螟
陆地棉外翻苞叶形态抗红铃虫初探被引量:1
1989年
影响昆虫行为过程的形态性状是作物抗虫的一个重要因素。棉花苞叶是花器外围一个重要组成器官,其形态抗虫研究最多的是狭卷苞叶。Jones等(1964)首先报道它对棉铃象鼻虫的抗性作用;Hunter等(1965)研究指出,在棉铃象鼻虫虫口压力严重之前,狭卷苞叶能抑制该虫的进食和产卵;Mitchell等(1973)观察发现,棉铃象鼻虫在狭卷苞叶棉株上比正常者迁动次数增多,而每次进食和产卵刺孔需增加2倍的时间,但狭卷苞叶对盲椿象是感染的。
陈旭升张永孝
关键词:陆地棉
麦棉套作田麦收期间天敌的保护措施被引量:2
1990年
麦棉套作田割麦留茬高度在17—33厘米的棉田,天敌保存量比17厘米以下低茬田增加40—70%,麦秆在田间滞留4—8小时,天敌保存量多出一倍左右,保留的天敌中有益昆虫居多,其次为麦秆中上部的蜘蛛,根茬附近的蜘蛛差异不大。割高茬后棉蚜高峰期推迟5—7天出现。
张永孝金中时
关键词:生物防治麦棉套作保护天敌
棉盲蝽几种为害模型的比较被引量:3
1990年
通过组建棉花单因素受盲蝽为害反应模拟模型、多因素复合受盲蝽为害反应模拟模型、棉花罩笼接盲蝽后受害反应模型与自然棉田盲蝽为害反应调查,计算各自的果实损失补偿平衡点值以比较它们的差异;并推得棉花蕾、幼铃、大铃受盲蝽为害反应的损失当量换算关系,为进一步应用棉花受害反应模拟模型于棉盲蝽治理优化决策打下基础。
柏立新张永孝束春娥
关键词:棉盲蝽
棉红铃虫性信息素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1986-1993年在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发生中密度、高密度区应用红铃虫性信息素2%微胶囊、2%改进微胶囊、塑料纤维夹片、PVC胶带、聚乙烯塑料管,采用干扰交配方式进行防治技术的研究。经过22个年次试验结果表明:在红铃虫发生中密度地区以自然沟、渠为界,5-8公顷连片棉田为使用单位,所用剂型均能有效控制红铃虫的为害。青铃活虫、籽棉含虫量、僵瓣花比常规农药防治区减少70-80%以上。在高密度区,试验区四周需有100公尺以上隔离带,使用PVC胶带剂型,在越冬代始蛾时施挂一次,干扰交配时间可达三个月以上,性信息素释放稳定,控制青铃活虫、籽棉含虫量与使用4-5次菊酯农药的效果相当。
束春娥曹赤阳柏立新曹雁平孙洪武张永孝
关键词:红铃虫性信息素越冬代交配时间交配方式
仿生农药农克螨的田间防治效果和杀螨作用方式
1991年
农克螨是根据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lis的天然产物(Avermectin B1经化学合成的仿生农药,它含有2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内酯同系物A.B1a和B1b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对农作物极为安全。
束春娥张永孝柏立新曹雁平刘勇
关键词:仿生农药棉红蜘蛛田间防治
沿海棉区棉花生育模拟模型有效性检验被引量:3
1991年
运用生理时间限制条件检验及棉花各预测项实测值与预测理论值间不同程度的误差频次、偏离值及相关系数的测定法等,对沿海棉区棉花生育模拟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上反映了棉花生育动态,具育一定的预测准确性。对主要生育指标的预测基本吻合。对果枝果实数量动态预测,选用允许误差标准Q或SE,则可达68.3%或81.3%的置信概率保证。要更精确地模拟棉花生育动态,尚需对模型进行修正完善。
柏立新曹赤阳张永孝束春娥曹雁萍
关键词:棉花生育
两种红铃虫性信息素剂型的贮存期
1992年
1986~1989年在大丰县应用贮存在8℃温度下的2%微胶囊剂和室温下封闭保存的纤维管夹片剂进行田间干扰防治红钩虫试验。结果表明,经贮存1.5年、2.5年、3.5年的微胶囊剂和1.5年、2.5年、4.5年的纤维管夹片剂,田间应用不影响效果,对红铃虫干扰交配效果保持在90.81~98.49%,单铃活虫比常规防治区减少88.24~97.65%,籽棉含虫量减少78.04~96.28%;比当年2%微胶囊纤维管夹片剂干扰交配率90.82%和97.05%,单铃活虫减少88.24%和75.29%,籽棉含虫量减少78.04%和55.22%稍优。
束春娥曹赤阳张永孝柏立新曹雁平唐爱民万寅
关键词:棉花红铃虫性引诱剂贮藏
江苏省棉花害虫综合防治基础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1
1989年
我省从50年代起开展棉花害虫防治工作。1975年起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至1982年形成按棉区条件和害虫发生特点为基础的区域性综合防治,克服了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倾向,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促使棉花害虫防治工作大大前进一步。但是,随着综合防治的开展,一些与综合防治有关的基础技术,特别是害虫危害损失、防治指标以及某些害虫的生物学规律等,还不能与之相适应。在江苏省科委支持下,组织了全省20多个单位,通过6年的协作研究,在防治指标,测报方法和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明显结果,并在大面积生产上示范推广,获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全省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开展,特别是对优质棉基地的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张永孝沈兆昌
关键词:棉花害虫
一个基于知识库的棉红铃虫种群动态预测系统
1991年
根据人工智能领域中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棉花红铃虫种群动态预测的知识库系统。知识库由历年红铃虫发生消长和为害、气象因素和棉花生育资料,以及国家“六·五”、“七·五”棉花病虫害综防攻关研究成果和有关专家积累的红铃虫管理实践经验等知识组成。系统以反向推理和不精确推理策略作红铃虫种群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预测。发生程度的预测分5个等级:低、偏低、中、偏高和高。对时间系统预测符合率在95%以上。
曹雁平张永孝唐爱民束春娥
关键词:棉红铃虫知识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