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云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改革大学语文教学被引量:1
- 2011年
-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体现高校发展层次与品位的精神内核。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各方面的合力来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学担负着一部分神圣职责和使命。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那么,该如何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个核心改革大学语文教学?这是摆在所有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 张晓云
-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 人格分裂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被引量:9
- 2009年
- 曹七巧是张爱玲塑造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典型的患有严重人格分裂症的疯女形象,《金锁记》也因此被夏志清先生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曹七巧的疯言疯语、歇斯底里,实隐含了在长期的宗法父权社会里受压抑的女性群体潜意识的病变,暗示了作者的焦虑,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独特的女性意识和颠覆宗法父权的意图。本文就试图从张爱玲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重读《金锁记》,探析曹七巧人格分裂的悲剧根源。
- 张晓云
- 关键词:曹七巧人格分裂女性主义
- 新型二级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以萧山科技学院为例
- 2010年
- 大学的整合与扩大,对二级学院的要求更高,确定了大学课程的改革。体育的教学、人文和社会影响迫使其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对于远离母校的二级学院的体育课程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和机制的统一性,从历史的延续到横纵向比较,体育课程的改革在学院发展中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 周顺锡张晓云
- 关键词:体育教学
- 无为而无不为:论师陀的文艺观念
- 2009年
- 师陀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大陆一位个性鲜明且执著坚守着独立的艺术创作立场的重要作家。他始终严格地面向生活,反映生活,无意去追随流派,也难以界定他属于哪派。他的作品沉实而不高亢,描摹世态人情,刻画社会风习,虽然缺乏强烈的时代精神,但对于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憎恶,对卑微小人物的同情,跃然纸上。
- 张晓云
- 关键词:师陀流派
- 无为而无不为——论师陀的文艺观被引量:1
- 2009年
- 师陀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大陆一位个性鲜明且执著坚守着独立的艺术创作立场的重要作家。他始终严格地面向生活,反映生活,无意去追随流派,也难以界定他属于哪派。他的作品沉实淳朴,描摹世态人情,刻画社会风习,虽然缺乏强烈的时代精神,但对于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憎恶、对卑微小人物的同情跃然纸上。
- 张晓云
- 关键词:师陀流派
- 反父权的女性书写——张爱玲小说女性主体的叙事策略
- 2010年
-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非常强烈,其女性主体意识自然流露于文本之中。她始终忠于自己的女性特质,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身边琐事取材,写家庭、爱情、日常生活,还原女性的历史真相,揭示出女性的空洞与荒凉。本文试从张爱玲的叙事策略入手,分析她如何在小说文本中表现女性主体性,从而实现其反父权的目的。
- 张晓云
- 关键词:女性书写女性主体叙事策略
- 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地方文化——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
- 2011年
- 《大学语文》教学急需走出被边缘化的处境。我们尝试将地方文化引进语文教学,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依循课程的任务和内在规律进行了改革尝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凸现其在素质教育当中的作用。
- 柏以慧潘立新张晓云
- 关键词:大学语文地方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 论新月社与南国社戏剧观念及创作之异同被引量:2
- 2009年
- 新月社和南国社是1920年代的两个重要文学社团,后者以其丰硕的戏剧创作、演出实践和戏剧理论推动了当时戏剧运动的发展;前者虽以诗歌、散文以及小说创作著称,但其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的实绩,亦影响深远。由于时代背景与文学境况的相似,二者的戏剧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在的相通性,同时,由于个人性情气质、审美个性及其所选择接受的美学观念等的方面的不同,又使得二者在戏剧美学追求和理论主张上,存在着诸多差异。
- 张晓云杨洪海
- 关键词:新月社南国社戏剧观念
- 一个被黄金枷锁摧毁了的灵魂——试论曹七巧变态性格的形成被引量:2
- 2002年
- 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女主人公曹七巧是直接受宗法封建势力迫害的典型。黄金的枷锁压得她扭曲了人性,是她的人生的三个转折点形成了她的变态性格。
- 张晓云
- 关键词:曹七巧黄金枷锁变态迫害
- 从生命与生存的本原揭示“幸福中国”的内涵
- 2013年
-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现了诸多问题,经济飞速发展而国民幸福感却在下降的事实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建设"幸福中国"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共同愿望。道家哲学返归人生存的本原与本根,从人性与人道的层面去彰显人的生命价值,启示人存在的意义。"法天贵真""见素抱朴""上善若水"的思想为建设"幸福中国"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
- 张晓云
- 关键词:道家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