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华

作品数:91 被引量:598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云南元谋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0篇科技成果
  • 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医药卫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1篇干热
  • 41篇干热河谷
  • 15篇造林
  • 15篇金沙江干热河...
  • 13篇树种
  • 11篇造林树种
  • 10篇退耕
  • 9篇退耕还林
  • 8篇种源
  • 8篇种子
  • 7篇植物
  • 7篇土壤
  • 7篇麻疯树
  • 5篇抑螺
  • 5篇抑螺防病林
  • 5篇植被恢复
  • 5篇群落
  • 5篇金沙江
  • 4篇钉螺
  • 4篇印楝

机构

  • 89篇中国林业科学...
  • 23篇国家林业局
  • 10篇西南林业大学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西南林学院
  • 3篇云南省林业科...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云南省林业和...

作者

  • 91篇张春华
  • 77篇李昆
  • 51篇孙永玉
  • 34篇刘方炎
  • 31篇唐国勇
  • 26篇崔永忠
  • 16篇廖声熙
  • 12篇高成杰
  • 9篇罗长维
  • 8篇李立
  • 7篇李彬
  • 5篇崔凯
  • 5篇赵一鹤
  • 4篇王小庆
  • 3篇杨文云
  • 3篇和菊
  • 3篇刘广福
  • 3篇李正红
  • 3篇王小菲
  • 2篇张志翔

传媒

  • 11篇林业科学研究
  • 5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环境科学
  • 4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西南林学院学...
  • 3篇西部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浙江林学院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种子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广西植物

年份

  • 3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材树种高山栲潜在适生区分布区及影响因子被引量:2
2021年
以高山栲71个分布记录点位数据及环境背景值为材料,利用最大熵MaxEnt预测模型预测其在当代的适生区分布格局,探讨环境因子对高山栲适生分布格局的影响,并推演其在过去(末次间冰期和末次盛冰期)和未来(2050年、2070年)潜在适生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等温性(bio3)、温度季节变化方差(bio4)、年平均降雨量(bio12)、最冷月最低温(bio6)和海拔(Alti)等5个环境因子是决定高山栲适生区分布的关键因素,对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44.5%、23.5%、19.7%、8.8%和2.6%。且海拔1400~2800 m、年平均降雨量900~1260 mm、等温性1.2~1.3、温度季节变化方差27~46、最冷月最低温0~6.7℃是高山栲适生区分布环境条件组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为0.984,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可信度较高。不同气候条件下高山栲的适生区面积变化幅度不大,中度以上适生区集中分布在云南,表明其对全球气候变化不敏感,且云南是其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的理想场所。
张春华雷晨雨田瑞杰冯德枫孙永玉
关键词:高山栲环境因子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初期的群落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游鹤庆段退耕地人工恢复植被(川楝Melia toosendan)初期的(1~4a)生物量以及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川楝对干热河谷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早期生长良好、郁闭度高、积累的生物量大。但不同坡向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南坡上的单株以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干重均较北坡高;南、北坡上川楝的单株、干、枝、根生物量分别为(25.246±0.586)kg、(14.986±0.203)kg、(4.634±0.212)kg、(5.626±0.223)kg和(16.580±0.206)kg、(8.544±0.087)kg、(2.895±0.067)kg、(5.141±0.074)kg。在单株及各器官含水率方面,南、北坡上川楝人工林除了根部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部分差异均不显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川楝林的种植改善了退耕地中植被的生长环境,林下植被多样性及丰富度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刘方炎李昆张春华廖声熙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川楝生物量物种多样性
香酥木豆的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18
2000年
研究了香酥木豆的加工工艺。对浸泡工序、分选工序及油炸工序进行详细探讨,结果确定了浸泡工艺参数:先用0.1%~2.0%NaOH溶液浸泡8~16h,再用3%~15%明矾溶液浸泡8~16h;分选工艺参数:0.5~0.7cm孔径的网筛,沥水1~3h;油炸工艺参数:油温190~220℃,油炸时间8~11min,所制成品达到国家标准GB16565—1996。
张建云李正红吕福基张春华邱坚杨升裕郑晓华
关键词:木豆
一种以叶片为外植体的红马银花组织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叶片为外植体的红马银花组织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外植体的采集和预处理、灭菌和接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芽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炼苗和移栽。本发明方法能够促使红马银花愈伤组织顺利生根,其组培苗生根率达到80%以上...
孙永玉闫红李昆唐国勇刘方炎张春华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抑螺防病林的抑螺效果及生态经济效益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评价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抑螺防病林的抑螺效果及生态经济效益。方法在云南省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兴林抑螺综合试验示范区"三营自然村,选择实施抑螺防病林工程区内的稻田、秧田、灌溉沟和菜园沟等4类环境样地,采用回顾性调查、现场勘查、走访农户等方法,调查2006-2010年钉螺孳生情况、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状况及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抑螺防病林工程后,2010年稻田、秧田、灌溉沟和菜园沟钉螺面积分别比2006年下降了70.5%、91.0%、49.7%和58.8%,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81.6%、97.2%、84.4%和87.9%,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79.0%、97.8%、86.0%、93.6%。农户经济收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结论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抑螺防病林工程不仅具有明显的抑螺效果,而且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刘广福李昆张春华
关键词:血吸虫病生态经济效益
西南干热河谷植物群落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被引量:9
2021年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山峡谷地貌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境类型;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对揭示该区域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指标、土壤肥力指标、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指标以及群落优势种幼苗更新特征与凋落物生物量指标等反映群落稳定性的数量特征指标构建植物群落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历年来西南干热河谷区相关研究结果确定各指标基准值,采用极差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群落稳定性.同时,采用该评价方法体系评价元江干热河谷不同类型人工恢复植物群落以及虾子花(Woodfordia fruticosa)天然次生灌草丛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元江干热河谷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数在0.9-2.0之间.其中,久树(Schleichera trijuga)人工恢复植物群落稳定性指数最高(1.93),是该区域唯一超过天然次生植被虾子花灌草丛群落稳定性(1.53)的人工恢复植物群落.其他植物群落中,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群落和铁刀木(Cassia siamea)群落稳定性居中,综合评价指数均高于1.0;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群落和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群落稳定性相对较低,分别为0.99和0.93.采用该评价体系可以直观地量化群落内各评价指标以及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数在西南干热河谷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状态;评价结果与群落外貌、群落生长概况以及群落内部环境状况基本一致,较好地反映了群落稳定性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适宜树种的选择在干热河谷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久树、印楝和铁刀木应是元江干热河谷人工植被恢复较适宜的树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能够形成较稳定的植物群落.(图6表7参133附表4)
刘方炎高成杰高成杰张春华
关键词:群落稳定性层次分析法植物多样性土壤特征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小桐子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及生长性状被引量:3
2021年
林木种质是良种选育的基础,了解不同种源的生理和生长差异可确定所保存种源的适生地理范围,进一步筛选适宜发展的优良种源和品种,避免盲目扩大引种.对9个地理种源小桐子种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叶绿素(Chl)含量、比叶面积(SLA)、叶面积指数(LAI)以及果实、种子单株产量等光合生理和生长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小桐子在多个参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红河种源的Pmax、Chl、SLA、LAI等参数均高于其他种源;而元阳种源的单株果实和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分别为产量最低的海口种源的9.2倍和10.3倍.相关分析表明,各种源果实、种子单株产量与Pmax、SLA以及LAI等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及其对生长环境适应性的不同是造成小桐子产量等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较高的光合能力、较大的SLA和LAI是小桐子高产的物质基础.(图3表4参26)
孙永玉李昆雷晨雨田瑞杰张春华冯德枫刘方炎唐国勇
关键词:光合参数生长性状干热河谷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个造林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变化被引量:8
2011年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个造林树种的有关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思类树种在旱季水分自然饱和亏缺较大,乡土树种坡柳和3种桉树则是雨季水分亏缺较大,具有WSD高而RWC低的植物同样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比叶面积增大是植物提高抗旱能力的一个表现方面,但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细胞质浓度也是途径之一;干热逆境可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雨季叶绿素含量有较大提高,叶绿素a/b值也随之得到提高;参试树种的糖分含量旱季比雨季高,除马占相思外,其它树种淀粉与糖的比率则旱季比雨季低;在干热逆境胁迫下,7个树种(除尾叶桉)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旱季植株易出现萎蔫现象,有部分或较多叶片脱落的树种积累的游离脯氨酸较多。除造林效果较差的马占相思与其它7个树种有较多差异外,造林效果较好的7个树种在生理生态变化方面有较多相似性;同时,同类树种间有明显的一致性;乡土树种坡柳则在某些方面更近似于相思类树种,在某些方面又近似于桉树类树种;除马占相思外,3个相思类、3个桉树类树种与乡土树种坡柳同样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李昆孙永玉张春华崔永忠
关键词:干热河谷造林树种生理生态
基于Maxent模型的原种红椿适生区变迁预测及在引种区划上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原种红椿(Toona.ciliata Roem.var.ciliate)在云南实际分布数据及19个生物气象因子数据MaxEnt软件对其在当代、未来(2050、2070 s)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分布及面积(包括云南省和全国2种区域尺度)进行预测.原种红椿最大熵模型平均训练AUC值、测试AUC值分别为0.820、0.826,表明该模型对它们适生区的预测精度能达较好水平.最暖季度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年均温变化范围、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冷月最低温、最湿季度平均温度、年均温原种红椿分布的主要因子,在云南省尺度下原种红椿的适生区,特别是中、高度适生区与实际分布高度一致,对它们在该区域内的人工林发展区域的选择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在全国尺度下,适生区范围和面积可能大于实际分布,但中、高度适生区与实际分布记录相似度较高,可为其物种保护、异地引种保存提供借鉴作用.另外,与当代相比未来的适生面积变化不大,但有一定幅度增加,说明全球变暖有利于原种红椿繁衍(至少无负面影响).
张春华和菊孙永玉李昆
关键词:MAXENT全球变暖
干热河谷4种固氮植物根瘤固氮潜力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2年
氮是除水分之外影响干热河谷生物活性的关键因子,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是该地区氮素的重要来源之一。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了干热河谷不同季节燥红土和变性土林地中大叶相思、新银合欢、木豆和山合欢根瘤固氮酶活性(NAs)。结果表明:新银合欢(16.25μmol.g-1.h-1)和大叶相思(15.85μmol.g-1.h-1)根瘤NAs显著(P<0.001)高于山合欢(9.60μmol.g-1.h-1)和木豆(9.42μmol.g-1.h-1)。雨季根瘤NAs显著高于旱季,约为旱季的2.3倍。燥红土样地上植物根瘤NAs是变性土样地的1.3 1.6倍。研究揭示:除植被类型外,干热河谷植物根瘤NAs主要受土壤类型、季节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受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
唐国勇李昆孙永玉张春华
关键词:固氮酶活性根瘤土壤类型干热河谷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