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
- 作品数:43 被引量:15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全民抗疫对强基计划的思想动员及彰显被引量:1
- 2021年
- 全民抗疫点燃了广大青少年承担社会责任、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情,对强基计划具有思想动员作用。高校要努力将抗疫精神融入强基计划实施过程,用抗疫精神指引大学发展,促进强基学子成长,借鉴全民抗疫经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创新精神。
- 刘长海张志勇
- 关键词:思想动员
-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逻辑与策略
- 2024年
-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需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体部署和重要指示进行。这是新一轮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一致性,更加注重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的统一性,更加注重改革与队伍建设的互促性,更加注重系统设计与协同推进的统筹性,更加注重党的领导与深化改革的统领性,以教育综合改革的持续深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 张志勇井光进
- 关键词:教育
- 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须出硬招
- 2020年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引领和保障我国教育事业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健康地发展。笔者认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 张志勇
- 关键词:教育公平政府工作报告
- 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创新
- 2024年
- 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是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是破解当前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
- 张志勇
- 关键词:教育强国立德树人
- 教育强国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逻辑、主题与方法被引量:1
- 2024年
- 回应教育强国时代教育改革面临的“人民之问”“教育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等“五大问题”,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强国时代教育综合改革面临教育结构改革、育人方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评价改革、保障机制改革等六大战略主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即目标共识与过程多样的关系、规范有序与激发活力的关系、统一领导与合作共治的关系、教育资源政府配置与市场配置的关系、行政管理与依法治教的关系。
- 张志勇刘宇轩
- 关键词: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强国教育评价改革
- 教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建构被引量:6
- 2024年
-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基于对教育强国内涵和建设目标的理解,建构由“教育公平、教育保障、教育结构、教育质量、教育开放、教育贡献”构成的“六位一体”教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结果显示,我国教育强国评价指标2020年现状值和2035年目标值与对标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可分为追赶型、超越型和创新型三类。当前我国教育强国指数在36个测算国家中处于第三梯队,大部分指标处于追赶状态。应立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所处历史方位,借鉴国际经验,根据目标要求,瞄准突出问题,从全面优化国民教育结构、不断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持续缩小各类教育差距、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力实施技能强国战略、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 张志勇张文静
- 关键词:教育强国
- 全面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访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被引量:1
- 2022年
- 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始终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地位,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围绕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本刊记者对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进行了专访。
- 钱敏张志勇
- 关键词:基础教育体系教育强国教育优先发展
- 教育家成长的关键要素与实践路径
- 2024年
-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教育强国、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教育变革的伟大时代呼唤教育家。探究和总结教育家成长规律,以教育家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迫切呼唤和战略需要。教育家的成长是人格品质、学识与思维素养、实践能力等个人特质与所处场域环境等多重关键要素之间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教育家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教育行动、以洞察未来的智慧应对时代之变、以躬耕教坛的作风求索教育规律、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提供教育方案、以真理力量引领教育变革,在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
- 张志勇李婉颖何赵颖
-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变革被引量:13
- 2024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以治理现代化为教育强国建设基本路径。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治理本质是教育权力的科学配置及其有效行使。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在教育治理主体、教育治理手段、教育治理对象、教育治理效能等要素结构上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治理主体更加强调多元参与、治理手段更加强调依法治教、治理对象更加强调主体自治、治理实施更加强调内在自觉。以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深化党在教育治理中的根本制度建设;加快教育立法、修法,深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教育治理体系纵横向权力配置,重视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提高教育决策和政策调整的适切性、科学性;深化教育治理工具创新。
- 张志勇赵新亮
- 关键词:教育强国依法治教
- 张志勇:义务教育师资将面临短缺与过剩交替问题
- 2023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为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方面,2022年我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另一方面,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5.22%,欠发达地区、乡村地区人口继续向城市群、都市圈等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从近期和中长期看,人口变动和流动必然对学龄人口分布带来深刻影响,直接影响教师资源的供给和布局。
- 张志勇
- 关键词:学龄人口人口发展战略人口变动城镇化率人口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