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 作品数:49 被引量:421 H指数:8 供职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突发性聋患者耳闷胀感与疗效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耳闷胀感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多中心研究方法,收集年龄18-65周岁,病程2周以内,未经任何相关医疗处理的突发性聋患者,按照听力曲线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统一设计的随机表,随机选取其中一种方案进行治疗。对四种不同类型听力曲线患者,依据是否伴有耳闷胀感症状,分为伴耳闷耳胀组和不伴耳闷耳胀组,随访4周,对各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全国33家医院共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l024例,其中伴有耳闷胀感者565例(55.18%)。低中频下降型205例,伴耳闷耳胀者122例(59.51%);高中频下降型141例,伴耳闷耳胀者74例(52.48%);平坦型402例,伴耳闷耳胀者229例(56.97%);全聋型276例,伴耳闷耳胀者140例(50.72%)。耳闷症状缓解的有效率低中频下降型最高,为100%,平坦型次之,为96.48%,全聋型为92.47%,中高频下降型为90.70%。伴耳闷胀感突聋患者听力恢复的总有效率:低中频下降型最高,为93.44%;平坦型次之,为84.28%;全聋型为75.71%;中高频下降型为70.27%。有耳闷胀感的各型突聋患者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均高于无耳闷耳胀者,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各型突聋患者耳闷症状的缓解与听力恢复情况基本上是平行的,伴有耳闷者的听力恢复效果可能会略好于不伴耳闷者,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王晓丽 刘伟 谢淑敏 任红苗 殷团芳 任基浩 张劲 唐亮 郭小平 陈娟 杨丽 尤乐都斯·克尤木 谭元元 阿不都如苏力·阿不都拉 顾兴智 艾力根关键词:听觉丧失 测听法 纯音 维吾尔族OSAHS患者X线头影测量与上气道测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在新疆维吾尔族男性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术前阻塞平面定位中X线头影测量的腭后间隙(Uvula-middle pharyngeal wall,U-MPW)及舌后间隙(posterior airway space,PAS)与上气道测压系统(Apnea Gragh,AG)判定阻塞平面构成比的关系,为外科治疗上气道狭窄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4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aphy,PSG)确诊的维吾尔族男性重度OSAHS患者,均完善AG及X线头影测量检查,将AG判定腭咽上、下平面阻塞的构成比与U-MPW及PAS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中AG判定腭咽上平面阻塞构成比超过50%的患者(剔除合并鼻腔及鼻咽部病变),其构成比与U-MPW呈直线相关(r=-0.544,p<0.05);AG判定腭咽下平面阻塞的构成比超过30%的患者(剔除双侧扁桃体及咽侧索过度肥大和小下颌畸形),其构成比与PAS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r=-0.543,p<0.05)。结论在维吾尔族男性重度OSAHS患者术前阻塞平面定位中,排除鼻腔、鼻咽部病变及双侧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AG与X线头影测量判定阻塞平面的一致性较好。 韩伟 张劲 崔矫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 测压法 头影测量 气道阻力 耳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耳鸣(tinnitus)是指无任何外界声源刺激,而耳内主观上有声音感觉的一类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耳鸣发病率占人群总数15.5~18.6%,耳鸣引起严重心烦者占0.4~0.8%,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能力占0.4~0.5%[1]。其影响及触发因素很多,心理学因素是其中之一,而且焦虑、抑郁情绪与耳鸣相互影响。本研究分析150例持续性耳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旨在探讨耳鸣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耳鸣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吴梅 丁伟 唐亮 张劲 莫煊关键词:焦虑抑郁情绪 耳鸣 心理分析 心理学因素 触发因素 正常新生儿多频声导抗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正常听力新生儿多频声导抗测试的特点,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中耳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正常新生儿纳入标准选入490例(980耳)正常新生儿,采用GSI TympStar VersionⅡ中耳分析仪对其进行中耳功能测试,分析226、678、1 000Hz声导抗的声导纳Y(admittance)、声纳B(susceptance)、声导G(conductance)及250~2 000Hz多频率扫描鼓室导抗图。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各指标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均数、标准差以及95%可信区间。结果将980耳的鼓室导抗图按Vanhuyse模型分类,分为1B1G型、3B1G型、3B3G型、5B3G型及其它型,226Hz鼓室导抗图以3B3G型占主导,约为61.02%;678及1 000Hz鼓室导抗图以1B1G型占主导,分别约为58.37%和36.43%,三个频率之间鼓室导抗图分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听力新生儿的中耳共振频率、补偿静态声纳值(compensated static admittance,ΔB)、补偿静态相位角(compensated static phase angle,Δθ)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182.18~346.04、-0.65~0.05mmho、-83.23~18.05°。结论新生儿的中耳可能以质量控制为主;正常新生儿226Hz声纳图B多以双峰型为主。 张劲 韩治国 陆金山 唐亮 崔矫 余勐 张弓剑关键词:听力筛查 新生儿 110例常年变应性鼻炎的超声聚焦治疗疗效观察 2011年 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简称变应性鼻炎,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PAR)即“过敏性鼻炎”和花粉症(pollino—sis)即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两种。属IgE介导的鼻粘膜I型变态反应。 吴梅 再努拉 唐亮 张劲关键词:常年变应性鼻炎 超声聚焦治疗 变态反应性鼻炎 ALLERGIC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舌体部分切除联合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02年 苏振福 曹根玉 刘新 张劲 谢莉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腭咽成形术 巴曲酶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价加用巴曲酶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耳鼻喉一科收治的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83例(83耳),其中39例患者采用金纳多、甲钴胺、维生素B1等常规方法治疗,而另外44例患者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纯音听阈及相关听力检查,并进行头颅及内听道核磁检查排除内听道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听力下降程度、相关因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加用巴曲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溶栓治疗可缓解血管内血栓阻塞因素,对于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郭小平 陈娟 张劲 陆金山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巴曲酶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2年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syndrome,LVAS)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将只有前庭水管扩大畸形,不伴有其他内耳发育异常和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者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随着影像学,听力检测技术的日益完善,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阿布利克木.依明 唐亮 张劲关键词:前庭水管 前庭疾病 基因 电子耳蜗植入术 乌鲁木齐地区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筛查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地区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乌鲁木齐非综合征性聋患者标本609例,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结果 12S r RNA基因突变分析共发现11个突变位点,已知的A1555G、961Del T、C1494T突变分别占2.96%,1.15%,0.16%。另外A1047G突变相关报道较少,A1585G突变未见相关报道。其他突变均为多态性位点。结论线粒体12S r RNA突变是引起遗传性聋的重要因素,此次乌鲁木齐地区线粒体12S r RNA A1555G突变在聋病人群中的检出率与前期报道相比有所降低,可能与耳毒性药物使用量降低有关。A1047G与新发现的A1585G突变是否与聋相关,还需进一步研究。对筛查中阳性突变携带者及其母系家庭成员需告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风险,使其避免使用,逐步降低药物性聋的发生率。 侯小娟 阿布利克木.依明 康本 张咏中 周宁 颜抗 张劲关键词:听力障碍 基因 氨基糖苷类 三种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GJB2、mtDNA12SrRNA及SLC26A4基因突变耳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的效果。方法以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89例,年龄1~7岁,平均3.59±1.64岁;按术前检测基因突变阳性或阴性分为:GJB2组34例,mtDNA12SrRNA组11例,SLC26A4组32例,阴性者为对照组110例;均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各组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行为测听,术后1、6、12个月进行行为测听、听觉行为分级(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IR)评估,比较各组结果。结果四组患者术后行为听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不同基因突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及SIR分级均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基因突变类型不影响SIR评分(F=1.06,P>0.05),但影响CAP评分(F=10.06,P<0.05),SLC26A4组术后1、6、12个月CAP评分分别为2.03±0.47、3.91±1.03、5.09±0.93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0.49、3.14±1.18、4.20±1.10分)(P<0.05),而GJB2组、mtDNA12SrRN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C26A4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SIR评估分别为1.19±0.74、2.09±0.84、2.69±0.86分,与对照组、CJB2组及mtDNA12SrRN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组GJB2.mtDNA12SrRNA及SLC26A4基因突变耳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SLC26A4突变患者术后听觉感知能力康复较好;术前行基因检测对于有致聋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仝福临 郭小平 王晋超 再努拉·艾末肉拉 张劲关键词:耳聋基因 基因突变 人工耳蜗植入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