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亮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永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自体及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并节段性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被引量:20
- 2009年
- 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6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7~50岁。其中胸椎结核8例,胸腰段结核4例,腰椎结核10例。均以胸腰背部疼痛首诊,伴瘫痪症状者10例,Frankel分级B级3例,D级7例。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旁脓肿形成者8例,1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后凸畸形。入院时平均血沉55mm/h,术前平均血沉35mm/h。全部病例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行病灶清除、自体骨和/或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以及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侧位X射线平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评价植骨融合情况。本组无术中并发症,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术后1周平均血沉20mm/h,术后1~3个月全部降至正常范围。22例患者随访6~14个月,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至终末随访时均无感染和结核复发,无内固定失败,全部患者结核治愈。10例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B级3例均恢复到D级,D级7例均恢复到E级。术后1周后凸Cobb角较术前减小[(12.7±7.1)°,(31.2±10.6)°,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9±7.3)°,(12.7±7.1)°,P〉0.05]。提示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行之有效的方法。
- 徐大启王锡阳葛磊张保亮段春岳胡建中
- 关键词:经椎弓根植骨脊柱结核
- 低强度脉冲超声和功能性电刺激促进兔髌-腱连接点愈合的形态学研究
- 目的:利用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LIPUS)和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
- 张保亮
-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功能性电刺激
- 文献传递
-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腰椎融合区软骨内成骨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腰椎融合区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新西兰兔行双侧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左侧植入自体髂骨,右侧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所有实验兔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1周开始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共4周;对照组予以假治疗。于手术结束及超声治疗结束时摄腰椎后前位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组织学检测观察融合区形态学结构,并计数软骨细胞。结果:治疗组X线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切片发现治疗组融合区骨小梁结构丰富,软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髂骨组与人工骨组治疗后软骨细胞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能提高兔腰椎后外侧融合的植骨融合率,其可能机制是促进软骨内成骨。
- 吕红斌徐大启王锡阳胡建中段春岳张保亮
-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腰椎后外侧融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髂骨
- 低强度脉冲超声和功能性电刺激促进兔髌骨髌—腱连接点愈合的形态学研究
- 目的:利用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Pul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LIPUS)和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Electrical Stimulat...
- 张保亮
-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功能性电刺激
- 文献传递
- 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兔髌骨-髌腱连接点纤维软骨愈合的形态学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髌骨-髌腱连接点愈合的影响。方法:60只成熟雌性新西兰大白兔按同一标准行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按治疗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安慰治疗,治疗组术后3 d^6周给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分别于术后6,12,18周时处死动物并获取髌骨-髌腱复合体标本,标本常规脱钙后做成切片行H&E染色与番红素染色用于组织学观察。利用SANOMicroscopePartner显微图像测量软件进行组织学分析,比较两组纤维软骨层厚度与灰度值差异。结果:术后6,12和18周时,治疗组的纤维软骨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P<0.01),灰度值明显小于对照(P<0.01)。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可以促进兔髌骨-髌腱连接点纤维软骨层的愈合。
- 张保亮吕红斌胡建中徐大启周京泳王冶
-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纤维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