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栋

作品数:32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文学
  • 7篇诗歌
  • 6篇代文
  • 4篇学术
  • 4篇学术问题
  • 3篇当代诗
  • 3篇新诗
  • 3篇年代文学
  • 3篇八十年代文学
  • 2篇当代文学
  • 2篇对位法
  • 2篇学史
  • 2篇诗人
  • 2篇批评家
  • 2篇重返八十年代
  • 2篇总体性
  • 2篇文学史
  • 2篇小说
  • 2篇场域
  • 1篇大学体制

机构

  • 24篇海南师范大学
  • 5篇上海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作者

  • 24篇张伟栋
  • 5篇李云
  • 5篇程光炜
  • 1篇崔秀霞
  • 1篇李雪
  • 1篇任南南
  • 1篇廖述务

传媒

  • 9篇海南师范大学...
  • 5篇文艺争鸣
  • 2篇南方文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诗刊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扬子江(评论...
  • 1篇江汉学术
  • 1篇新文学评论
  • 1篇北京文化创意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八十年代文学的思想和学术问题
2011年
文学重评是新时期初期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反思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学表征的同时,完成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建构。重评中的文学构想,文本重评中的历史依据的把握,以及在文代会中对作家队伍的重组,都成为新时期文化场域的特殊症候,标志着这一过渡语境的微妙复杂。
程光炜张伟栋李云任南南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文化场域文化建构
范式及其不满——“重返八十年代”的文学史转向被引量:1
2021年
众所周知,当代文学学科寻求独立发展的道路起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并且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基本上确立了相对成熟的研究范式,以此建构起当代文学史研究与书写的方法论原则。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唐弢、施蛰存都在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当代文学不宜写史",原因在于当代文学是"不够稳定的",处在激烈的变动期,"没有成为历史陈迹",这一观念也获得不少的赞同,至今仍是某些人理解"当代文学"的一种思路。今天看来这种思路虽然不错,但至少是狭隘和片面的。
张伟栋
关键词:重返八十年代方法论原则研究范式文学史
技艺的历史性——论新诗开端处的闻一多被引量:2
2020年
关于新诗开端或起点的问题,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开端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是一个含义复杂的历史性概念。这就是说,对开端的确认,是从其所造成的结果而得知的,海德格尔、本雅明等在这一向度的思考,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新诗百年的历史之后,重新审视开端问题,则有助于我们对新诗总体性有更好的把握,进而重述新诗在整个现代主义诗歌史中的独特历史地位,而这恰恰是新诗研究最为薄弱的一环。
张伟栋
关键词:现代主义诗歌新诗研究本雅明时间性闻一多总体性
“在无词地带喝血”——阅读多多被引量:1
2018年
无论如何,多多的诗注定要受到误解和歪曲,甚至是在赢得掌声的诗人和批评家那里,而更多地是来自于大学体制所训练出来的学术机器们.事实上,误解、歪曲、敌意、漠视和嘲笑,恐怕也是每个有抱负的当代诗人都必须坦然接受的倒错命运.对于今天的大部分人来说,诗歌是必须切除掉的精神阑尾,诗歌业已失去了思考世界的精神官能,而沦为某种装饰性的精神配饰;对于一少部分以诗歌为业,为梦想的人来说,也很少有人能够清楚地知道诗歌的秘密,诗人何为.
张伟栋
关键词:大学体制诗人诗歌批评家装饰性歪曲
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海子神话”被引量:1
2014年
"海子之死"作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中的重要事件,就在于其意外死亡本身产生的一系列效应,"海子神话"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一神话当中,海子被塑造成圣徒般的诗人,带有弥赛亚神性的先知,这是对海子的生平和作品采取了象征性叙述而获得的结果,背后则是关于对诗歌空间和诗歌认同标准的认知,以及进一步的重新构建和确立。
张伟栋
论昌耀后期诗歌的“白色书写”被引量:1
2021年
当代诗关于救赎这一主题的表达,可以追溯到三条重要的线索:一是以基督教诗歌为代表的,即基督徒诗人所写作的诗歌作品,其对救赎的探讨主要是从信仰的维度展开的,有着相对清楚的含义与确定的书写模式,周伟驰的文章《当代中国基督教诗歌及其思想史脉络》,为我们提供了进入这一线索的基本路径。二是带有浪漫主义特征的诗,以海子和骆一禾的作品为代表,浪漫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相信世界是"有神的",但浪漫主义的"神"并非一定是宗教意义上的。
张伟栋
关键词:诗歌作品昌耀宗教意义后期诗歌当代诗
海口诗歌印象被引量:1
2012年
二零一零年,我举家南迁,落户到海口。一下飞机满眼的奇异景象,让我有置身于异国之感:宽阔的街道被整排的椰子树占领着,而天空开阔得出奇,空气散发甜湿的味道和明晃晃的白光,陌生的语言和陌生的表情,竟然使我神奇地想起《美狄亚》中的一句台词,'你怀着一颗愤怒的灵魂,离家远航。
张伟栋
关键词:美狄亚离家椰子树异国陌生诗歌
对“当代文学”的不同理解——1979年前后文艺界的分歧被引量:1
2012年
1979年前后,伴随"文革"结束,针对如何看待"十七年文艺"等问题,文艺界一度产生的共识开始破裂,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派别,以林默涵、刘白羽等为代表的一方坚持维护"十七年"开展文艺运动与批判的合法性被视作"保守派"或"偏左派",而以周扬、陈荒煤、冯牧等为代表的一方则将"十七年文艺"所存在的问题定义为"左"的错误并试图推动正在进行中的"新时期文学"超越"十七年文艺"的主导框架则被视作"思想解放派"或"惜春派"。这场分歧表明:文学史书写的内容和对象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之物,同一段历史可以因为不同的评价标准和阐释框架而变得迥然相异。
程光炜张伟栋李云
关键词:拨乱反正分歧
经验的符码:历史镜像与缺席之物——对孙文波《十四行诗》的总体性阅读
2013年
将孙文波的诗作《十四行诗》放置在其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当中全面的阅读,从而对其创作内核给以较为清晰的认知,这个内核是围绕三个关键词来展开的:经验的符码、历史镜像和缺席之物。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细致解读来理解这个内核的具体含义。
张伟栋
关键词:历史镜像
“重返八十年代”的历史关联及其文学史效应——论程光炜的“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一、“重返八十年代”的两个向度 ‘重返八十年代”作为一种文学史的研究范式,自二零零五年由程光炜教授提出并全力倡导,至今取得不少的成绩和显著的进展,也得到了学界的持续关注与研究。
张伟栋
关键词:文学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