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212 H指数:9 供职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死亡状况分析 被引量:25 2009年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地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死亡状况。方法于2008年8~11月在我国艾滋病高发4省7县/区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死亡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儿童死亡原因及死亡水平。结果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死亡率为33.71‰,婴儿死亡密度为110.78/1000人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密度为59.83/1000人年;艾滋病感染婴儿死亡率为352.9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非艾滋病感染婴儿死亡率为62.50‰;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的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44.90%死于艾滋病,15.56%死于早产低出生体重。结论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地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艾滋病,其次是早产低出生体重。 方利文 邢再玲 王临虹 王前 张伟 孙定勇 黄越华 张燕关键词:儿童 艾滋病 死亡率 HIV感染孕妇妊娠结局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了解我国高发地区HIV感染孕妇对妊娠结局的选择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HIV感染相对高发的4省15个县、市、区,对2004~2006年6月间307名感染HIV的孕妇,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相关行为,感染途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知识,接受PMTCT服务情况和最终的妊娠结局。结果:在研究期间,孕期已知HIV感染的妇女307名共妊娠320次,24.38%(78/320)自愿选择终止妊娠。其中,2004年自愿终止妊娠率为11.76%(10/85),2005年24.31%(35/144),2006年上半年36.26%(33/91)。选择终止妊娠的比例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出上升趋势(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家庭现有孩子数目对妊娠结局的选择情况具有影响作用(P〈0.05)。结论:需高度重视HIV感染妇女的生殖健康,避免非意愿妊娠并提供安全流产服务。同时,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注重知情选择妊娠结局,对保障感染HIV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龚双燕 王临虹 方利文 莫云 孙定勇 李燕 张伟关键词:HIV 孕妇 我国不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访(纵向)研究的方法,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对高发的4省15个县(市、区),选择2004年12月至2008年1月确诊的312名HIV-1感染孕产妇,收集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安全助产和喂养指导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情况,并对HIV-1感染孕产妇随访追踪,对其分娩的满18个月的312名婴幼儿检测HIV抗体,明确其HIV感染状态。结果对不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规范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调查对象,其母婴传播发生率低于未按方案规范用药或未用药的孕产妇(4.41%∶15.16%)(χ2=5.31,P<0.05)。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的母婴传播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17.29%∶9.50%)(2χ=4.15,P<0.05)。非人工喂养的婴儿母婴传播发生率比人工喂养的婴儿高(28.57%∶11.27%)(χ2=6.83,P<0.01)。未采取任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HIV感染孕产妇,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28.57%(8/28);规范应用逆转录抗病毒药物和人工喂养的孕产妇,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为4.41%(3/68)(2χ=5.32,P<0.05),与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相比,母婴传播下降率达84.56%。多因素分析表明,采取人工喂养(OR=0.27,95%CI:0.08,0.95)、抗逆录病毒药物的规范应用(OR=0.30,95%CI:0.08,0.97)、剖宫产分娩(OR=2.61,95%CI:1.19,5.76)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相关联。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 王临虹 方利文 王前 蒋岩 龚双燕 张麒 莫云 孙定勇 张伟 李燕关键词:艾滋病 母婴传播 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传播时期及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69 2008年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流行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传播时期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对高发的4个省15个县/市/区。于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对287名确诊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及追踪管理,对其分娩的287名婴幼儿进行HIV-1 DNAPCR检测和HIV抗体检测。结果287名HIV-1感染孕产妇分娩的婴幼儿中。38名婴幼儿感染了HIV,艾滋病母婴传播总体水平为13.24%(38/287);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孕产妇组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为34.78%。规范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采取人工喂养措施组的母婴传播率为4.48%,人群水平的总体母婴传播率从34.78%下降到13.24%,下降率为61.94%(x^2=7.82,P<0.01)。24例HIV感染婴幼儿可明确其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时期,37.50%(9/24)母婴传播发生在宫内,33.33%(8/24)发生在产时,29.17%(7/24)为产后经母乳喂养传播。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应加强提供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率。 王临虹 方利文 王前 蒋岩 龚双燕 张麒 张伟 李燕 孙定勇 莫云关键词:艾滋病 母婴传播 干预效果 HIV感染孕产妇CD4^+T淋巴细胞与病毒载量分析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了解HIV感染孕产妇的免疫状况和病毒复制水平、在孕产期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河南、广西、云南和新疆四省(自治区)中的15个县/市/区,确诊为HIV感染的237例孕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3个月等时期分别采集血样本,使用流式细胞仪绝对计数法测定血样本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并通过逆转录PCR试验(RT—PCR),测定HIV感染孕产妇外周血病毒载量。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小值是18个/μl,最大值1097个/μl,中位数381个/μl。CD4^+/CD8^+细胞比值最低0.04,最高2.13,中位数0.40。病毒载量的范围从无扩增至6.06log/ml,中位数4.32log/ml。HIV感染妇女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从孕期、产时至产后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但各期的病毒载量变化不显著(P〉0.05)。除产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之间相关不明显外,孕期和产后的CD4^+T淋巴细胞与病毒载量、各期的CD4^+/CD8^+细胞比值与病毒载量之间表现出等级相关关系(P〈0.05)。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免疫机能较差,病毒复制水平较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值与病毒载量之间相关关系较好。 王临虹 方利文 龚双燕 张麒 李燕 张伟 莫云 孙定勇 蒋岩关键词:HIV感染 CD4阳性T淋巴细胞 CD4淋巴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 四省572例HIV感染孕产妇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途径分析 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基本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途径。方法:对我国艾滋病高发的四省15个县(市、区)2004~2006年孕产期保健时检测发现的572例HIV感染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HIV感染孕产妇年龄中位数为27岁,40.91%为汉族,82.39%为农民或无业,40.56%为小学或以下文化程度,42.66%家庭月均收入不足260元。孕产妇社会人口学特征呈明显地区差异。②39.30%的HIV感染孕产妇有多性伴,13.16%曾有偿供血;其配偶/性伴侣中,30.12%有吸毒史,25.04%有多性伴,9.81%有嫖娼史,9.46%曾有偿供血。③47.55%的调查对象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HIV,14.86%通过既往有偿供血感染,3.85%因注射吸毒感染,33.74%感染途径不详。结论:绝大多数感染HIV的孕产妇在家务农或无业,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家庭生活贫困,HIV感染孕产妇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异性性行为成为广西、云南和新疆现场育龄妇女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应针对不同地域特点和不同的感染人群特征,采取不同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与策略。 方利文 王临虹 王前 张伟 李燕 孙定勇 莫云 蒋岩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在新疆、河南、云南、广西等地区发现的325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对照组为同地区、同民族、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孕周相差不超过4周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阴性孕产妇共650名。结果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较小(OR=0.45,95%CI:0.29~0.72),有婚前性行为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是无婚前性行为者的3.27倍(95%CI:1.59—2.49)。有多性伴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是无多性伴者的4.29倍。有过有偿采供血史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孕产妇自身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以及性伴的行为特征都是影响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因素。孕产妇本人受教育程度低,有多性伴、婚前性行为、有偿采供血史以及其性伴有吸毒、多性伴、有偿采供血史等高危行为,都会增加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方利文 王前 王临虹 张伟 孙定勇 张燕 黄越华关键词:孕产妇 艾滋病病毒 影响因素 HIV感染母亲分娩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状况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母亲分娩的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对我国4个艾滋病高发省的7个县/区,HIV感染母亲分娩的活产婴幼儿,分别在出生时、3、6、9、12、15、18月龄进行随访调查及生长发育监测,分析18月龄存活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指标。结果2005-2008年,共调查18月龄存活婴幼儿154名,其中HIV感染婴幼儿22名,非感染婴幼儿132名。结果:(1)HIV感染婴幼儿在6-18月龄的身长、体重明显低于非HIV感染婴幼儿(P<0.05),年龄别头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生长标准比较,非HIV感染婴幼儿中,男、女童6月龄前的年龄别体重与该标准无差别,6月龄后的年龄别体重高于该标准(P<0.05);年龄别体重Z值(WAZ)和身长别体重Z值(WHZ)在-0.1~1之间;男、女童12月龄内的年龄别身长与该标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5-18月龄身长低于该标准(P<0.05),年龄别身长Z值(HAZ)和年龄别头围Z值在-0.1~-1之间。(3)HIV感染男、女童各月龄的体重、头围与WHO标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5-18月龄身长低于该标准;随访期间WAZ在0.2~-0.6之间,3月龄内WAZ下降较快,之后处于低水平状态;HAZ在0.1~-1.7之间,呈下降趋势,在6-12月龄接近-1,15-18月龄低于-1。结论HIV感染母亲分娩的非HIV感染婴幼儿的体格生长不足,身长、头围发育较差,而HIV感染婴幼儿更为严重。 方利文 崔立华 王前 王临虹 孙定勇 张伟 张燕 黄月华关键词:艾滋病 生长发育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条件接近的两个地区作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举办讲座和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等。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1 541名孕妇的调查,其中干预组933人,对照组608人。干预前两组对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干预组。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较为明显,因此,应继续开展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徐媛媛 方利文 王临虹 王前 龚双燕 张伟 李燕 孙定勇 莫云5关键词:孕妇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知晓率 健康教育 以妇幼保健网络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孕妇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以妇幼保健网络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PMTCT)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孕妇孕期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率的影响。方法现场干预研究。选择社会特征相近的两个地区分别作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干预地区的孕妇开展为期一年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地区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孕期HIV抗体检测率的变化,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共调查1541名孕妇,其中干预地区933人,对照地区组608人。干预后,干预地区孕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由干预前的34.27%提高至干预后的72.49%;对照地区孕妇孕期HIV抗体检测则由5.83%提高到20.38%。干预地区孕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高于对照区52.1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4.60,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有效,干预效应OR值为2.01(95%CI:1.60,2.49)。结论依托妇幼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络,由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具体实施,针对育龄妇女(包括孕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孕妇对HIV抗体检测服务的接受和利用。 方利文 王临虹 王前 徐媛媛 龚双燕 张伟 热孜燕·斯拉夫 艾比拜 沙吾力关键词:孕妇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