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青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5篇免疫
  • 5篇病理
  • 4篇乳腺
  • 4篇文献复习
  • 4篇细胞
  • 4篇临床病理
  • 4篇临床病理分析
  • 4篇免疫组化
  • 4篇复习
  • 4篇病理分析
  • 3篇血管
  • 3篇乳腺浸润
  • 3篇乳腺浸润性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腺肿瘤
  • 2篇原发性
  • 2篇肉瘤
  • 2篇乳头

机构

  • 12篇青岛市市立医...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延安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6篇张亚青
  • 8篇晏伟
  • 7篇杨守京
  • 5篇张春莉
  • 5篇王映梅
  • 3篇赵斌
  • 2篇黄维清
  • 2篇杜雄
  • 2篇王淑兰
  • 1篇徐玉乔
  • 1篇李擒龙
  • 1篇王文勇
  • 1篇崔继红
  • 1篇赵玺龙
  • 1篇韩增磊
  • 1篇惠延平
  • 1篇牛兆倬
  • 1篇孔庆暖
  • 1篇秦娟
  • 1篇李锴男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心脏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全军第六届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免疫表型在诊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从900余例乳腺癌中筛选出符合IMC形态学和免疫标记标准的病例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该组病例进行激素受体、细胞增殖、热休克蛋白以及p53表达的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发病年龄24~71岁,平均53岁,发生率占同期乳腺癌的3.3%,占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4.6%,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5例(68.2%)。形态上,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由纤细的纤维血管或纤维胶原间质分隔,两者间有一透明、扩张的腔隙,呈弥漫或结节样浸润生长;IMC微乳头边缘EMA强(+),C031(-),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E-cadherin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而微乳头朝向间质面的细胞膜则表达减弱或消失。该肿瘤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53.3%、60%、13.3%;HSP70、grp94、p53阳性率分别为100%、90%、63.3%;Ki-67标记显示肿瘤细胞生长指数为5%~75%,平均27.3%。结论 IMC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增殖、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结合EMA、E-cad、CD31等标记物有助于IM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热休克蛋白与p53在1MC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在IM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张亚青晏伟杨守京王映梅张春莉
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癌免疫组化
小G蛋白APMCF1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分布
目的:探讨APMCF1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及其在人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APMCF1转染COS-7细胞;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兔抗人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多种人正常...
晏伟张亚青李擒龙王文勇
关键词: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纤维上皮瘤中免疫组化表型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联合标记区分纤维上皮瘤的组织学类型的意义。方法:对1例纤维上皮瘤、2例基底细胞癌和1例毛发上皮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抗体为AR、CK20、CD34、Bcl-2和Ki-67。结果:纤维上皮瘤AR、CD34、bcl-2和Ki-67的免疫组化结果都与基底细胞癌相似,只有CK20的免疫组化结果与毛发上皮瘤一致。结论:在小样本切除标本中采用联合标记,有助于纤维上皮瘤诊断。
黄维清韩增磊张亚青晏伟
关键词:毛发上皮瘤基底细胞癌免疫组化
乳腺巨大恶性分叶状肿瘤1例被引量:1
2006年
张亚青晏伟惠延平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例报道
纵隔恶性横纹肌样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06年
张亚青杨守京秦娟王映梅赵斌
关键词:纵隔肿瘤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
酷似淋巴瘤的淋巴结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006年
目的分析淋巴结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以组织细胞增生为主要特点的淋巴结病变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基因重排检测,并结合国内10余家医院的会诊结果和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43岁。左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1月余。光镜下窦组织细胞显著增生伴上皮样细胞团聚和散在少量霍奇金样细胞,该细胞CD68、Lys、α1AT(+),S-100、CD1α、CD3、CD30、CD15、ALK、MTB、EBV(-),无Ig与TCR基因重排。结论由于淋巴结中增生的霍奇金样细胞有EBV感染,并呈CD68(+),S-100、CD1a和CD30(-),无Ig和TCR基因重排,是否属感染相关的组织细胞增生值得考虑。
张亚青杨守京晏伟王映梅
关键词:淋巴结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IM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免疫表型在诊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方法从900余例乳腺癌中筛选出符合IMC形态学和免疫标记标准的病例30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该组病例进行激素受体、细胞增殖、热休...
张亚青杨守京晏伟王彩云王映梅
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癌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食管、肺同期双原发癌临床病理分析
2002年
目的 了解双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提出其诊断标准。方法 对1例食管、肺双原发癌标本进行伊红-苏木精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 该例双原发癌为:1.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肺高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示S100蛋白(+)、NSE(+)。结论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发生的间隔时间有关。
张亚青牛兆倬纪萍
关键词:多原发性肿瘤预后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3例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发生于骨的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3例肿瘤分别发生在颅骨、肋骨和骨盆,镜下肿瘤由具有上皮样特征的瘤细胞构成,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带有细小空泡,细胞核大,呈空泡状或受挤压呈印戒样,有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在骨小梁间呈弥漫片状、腺管状、乳头状或单排条索状排列,有散在完整的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的背景,可见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互相交织的血管腔,其内衬上皮样瘤细胞,有的呈乳头状生长。网织纤维染色可清晰的显示瘤性血管结构,并见网织纤维围绕瘤细胞巢分布。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呈上皮性标记物CKpan、高分子量角蛋白、低分子量角蛋白、EMA、间质标记物vimentin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vWF阳性,CD34、CD31弱阳性(考虑因脱钙导致该抗原严重丢失)。结论:骨原发性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
张亚青杨守京晏伟徐玉乔
关键词:血管肉瘤骨肿瘤
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进行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肿瘤组织具有三向分化的特点,由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和成熟的神经节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标记上皮样细胞表达CgA、Syn、NSE、NF、P-gp9.5;梭形细胞表达V im、NF、S-100蛋白、P-gp9.5;神经节细胞表达NSE、NF、P-gp9.5。电镜下上皮样细胞胞浆内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好发于十二指肠的良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医师需要提高认识避免误诊,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可做出正确诊断。
张亚青张春莉晏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