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丹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明清鼎革期间明将毛文龙与朝鲜关系研究
- 2024年
- 明清鼎革之际,明与后金之间的军事争夺时有发生,双方争夺的结果直接决定了谁将成为未来东亚宗藩体系的领导者。在看似明确的敌我对抗和表面的新旧交替背后,还潜藏着宗藩体系内部成员的观望与自保、多方勾连甚至待价而沽。毛文龙作为明将代表明朝在朝鲜履行保护朝鲜国家安全的义务,但却卷入了明、后金与朝鲜三方博弈的漩涡之中。朝鲜作为明朝宗藩体系最亲近的一员,一方面与毛文龙互相袒护与猜忌,一方面又与后金保持半臣属状态。无疑,明将毛文龙与朝鲜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明清鼎革前夜东亚宗藩体系内部关系实态的理想视角。
- 张丹丹郝运
- 孙中山早期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海外因素
- 2016年
-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早期阶段,即同盟会成立之前,以反满为核心内容,其特征是难以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藩篱,效法明朝以在18行省建立汉族国家为革命目标,被称为"小中华民族主义"。这种思想及革命实践是华侨世界的共同理想,也是在革命力量薄弱时期革命派与日本侵华势力黑龙会的"共同利益"所在,更是西方的民族国家理念"东渐"在中国的反应。
- 张丹丹
- 关键词:孙中山华侨民族国家
- 满族家谱述略被引量:5
- 2008年
- 本文通过对若干满族家谱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满族修谱的原因、满族家谱的演变过程及抢救满族家谱的意义。重点分析了满族家谱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各其特点。
- 林德春聂有财张丹丹
- 关键词:满族家谱
- 雍正朝缉私私盐情况初探被引量:1
- 2009年
- 清初,承袭明制,实行纲盐制,又称专商引岸制,食盐的运销主要由商人来完成,其中官运商销是最主要的形式,规定“计口定引,按引定课,专商认岸,以案定场。政府据引额以制产销,稽征榷,律考成”。在这种体制下,商人享有垄断经营权,与政府一起分享垄断利润,以专卖形式征收的盐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 张丹丹
- 关键词:雍正朝私盐缉私垄断利润国家税收商人
- 从“华夷之辨”到“五族共和”——清末民初政治变局中各方势力民族国家建构思想之转变
- 2024年
- 在清末的政治变局中,清政府、立宪派、革命党和边疆民族上层等不同势力拥有着不同的“华夷”观念。立宪派对“五族共和”进行了理论构建,并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革命派出于现实的民族疆域问题的考量,放弃了反满的革命主张,转向“五族共和”。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延续自雍正以来的“华夷一家”理念,放弃分裂国家的割据可能,通过和平逊位的方式对“五族共和”进行了明确表达。而作为拥有政治话语权的蒙、藏、回各族上层,接受了清帝逊位的现实,积极拥护中华民国的统治,参与“五族共和”国家的建构。最终,各方势力殊途同归于“五族共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未来奠定了思想基调。
- 张丹丹郝运
- 关键词:立宪派革命派
- 雍正朝私盐的种类探析被引量:2
- 2008年
- 从私盐的来源角度将雍正朝的私盐划分为六种类型,并从每种类型的私盐产生的原因、形式等方面加以阐述。现介绍灶私和枭私两种类型。
- 张丹丹
- 关键词:雍正私盐
- 《清帝逊位诏书》的思想渊源及其历史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以“和平统一”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体制。但《清帝逊位诏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清朝《大义觉迷录》所凸显的“华夷一家”理念发展进程中的顶峰,对于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及“中华民族”的形成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肯定清王室舍弃“一姓尊荣”的同时,《清帝逊位诏书》的思想渊源及历史价值,亦是须深思之问题。
- 张丹丹
- 关键词:禅让
- 《清帝逊位诏书》的“中国观”探析
- 2019年
-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虽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但其中“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所表述的“中国观”,不但继承了《大义觉迷录》的“中国”认同与“民族”认同,而且在维护清朝领土完整的同时,更从法理层面赋予了“中华民国”承继这一领土的合法性。这对此后中国人的“中国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唯此,所有中国版图内的人民对于自身“中国人”的定位,开始成为无须赘言的自明前提,《清帝逊位诏书》的重要历史意义由此凸显。
- 张丹丹
- 关键词:中国观中华民族历史意义
- 清朝私盐贩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私盐产生由来已久,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各时期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探讨清朝私盐贩运对人民生活、榷盐体制、政府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影响。
- 张丹丹
- 关键词:清朝私盐
- 论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学人的东北“学术戍边”被引量:1
- 2024年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入侵我国东北地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傅斯年为代表的中国学人希望以学术研究的方式,为国家在国际联盟的调查中提供有力证据。此后“禹贡”学人也顺应时代将研究重心由地理沿革转向边疆史地。全面抗战爆发后,金毓黻著《东北通史》进一步证明东北是中国固有领土,完成“学术戍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关于东北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体现了一代爱国学人群体的家国情怀。
- 张丹丹
- 关键词:东北史《东北史纲》